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春 《两岸关系》2011,(9):67-68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不被中断的文化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于思想。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其重要动力即在于中国学术思想的发达。自周公、老子、孔子以降,三千年来,中国学术思想已经发展成为一股巨流。  相似文献   

2.
王慰 《求索》2012,(2):128-129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诉求之一,这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公平正义"的社会思想。本文从老子"公平正义"思想的哲学基础、道德修养、政治手段、现实保障四个方面进行的挖掘和诠释,以期为当代以和谐社会为核心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3.
两千多年来,老子的道家思想不仅深深影响着中国、滋养着中华文化,而且越来越显示出对纷繁复杂的当今世界的启迪、警醒和前瞻意义.皇宫看故宫,道宫看太清. 典籍中的老子故里 老子是中国哲学体系的重要构建者,是道家的创始人,是被民间神化的圣者. 据文献记载和学者考证,春秋时期,鹿邑是厉国所在地.公元前538年,厉("厉"通"赖"...  相似文献   

4.
付莉萍 《创造》2021,29(6):29-33
社会发展规律揭示,当一个社会处于危机和转型时期,其思想文化领域愈发会呈现"百家争鸣"的景象,学术思想异常活跃.正如,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轴心时代"①,在充满社会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古印度、古希腊,不分东西地域几乎同一历史时期,社会思想文化异彩纷呈,伟大的思想家林立交织: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老子,庄子、孟子、亚里士多德等,各种思潮在各自的国度里同台竞技,大浪淘沙,各自形成了影响世界的文化中心和文明模式.  相似文献   

5.
老子哲学对国家建设"道"和人性发展"德"的阐述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内涵,蕴涵着当前国家文化治理的理论逻辑和价值体认。国家文化治理现代化的推动过程中,亟待文化治理者不忘初心,厚植老子哲学的价值底蕴。知常曰明,深刻把握国家文化治理现代化的本体价值;循道改制,依托文化发展规律完善国家文化治理体制;以德化人,文化治理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无为利民,国家文化治理致力"无为"消解"有为"。  相似文献   

6.
一、《老子》给我们的反思一部《老子》(又名《道德经》),两千多年来注家蜂起。至今释者仍不乏其人,实可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矣!哲学家奉其为东方哲学的经典,政治家视其为可借鉴的治世名言,军事家说是一部攻防战略的用兵指南,史学家说是一部先秦文化的结晶,阴阳家作为推演“天机”之秘鉴,俗家子民喟叹其玄之又玄……。短短五千文却象一个奇迷悬达两千多年之久,就是海外学者也视为至宝。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博士说:“我把他(指老子)认作是东方的代表”。今天风行台湾、东南亚华人世界等地方的经典教育,《老子》被列为重要经典教材之…  相似文献   

7.
乔健 《思想战线》2008,34(3):64-68
韩非把老子主要着眼于个体自由的思想拉向了实际政治领域,把老子的一些重要概念改造成为适合君主专制的东西,把具有"形上"超越性质的老子思想"形下"化和实用化,把老子之"道"确定化和法术化.这最终使曾深受老子影响的韩非完成了对老子思想的根本性修正.  相似文献   

8.
舔犊之情,是人类一种至真至纯的崇高情感。然而,在今天,这种情感却屡屡被利欲侵占、被铜臭熏染。君不见,凡浮出水面的"衙内"式人物,背后总会站立着一个贪官老子。"衙内"仰仗的是老子们的权势作威作福,老子们倒下了, "衙内"们也就风光不再。纵观这些扭曲的父爱犹似警钟响于心中,启示多多。  相似文献   

9.
徐同来 《传承》2010,(24):150-151
孔子、老子作为儒、道两大学派的创始人,他们的思想对我国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和老子皆论述了"道"这一概念,并且孔、老之"道"最后是发展到了殊途同归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黄位刘 《当代广西》2005,(11):30-30
前不久,贝尔格莱德出版发行了塞尔维亚语的《道德经》(亦称《老子》),该书一上市就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很快便告罄。一本外国哲学书如此畅销是十分罕见的。其实,西方人早就把《老子》翻译成各种文字了,至今为止,各种外文版的《老子》已有250种,如今几乎每年都有一到两种新的译本问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世界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老子》了。中国的崛起,需要其他国家的深切理解。而除了经济,文化也是一种重要和不可忽视的软力量。然而,在国外有可观的  相似文献   

11.
宋金兰 《思想战线》2005,31(6):82-86
作为老子哲学本体论的"道"是一种语言存在论."道"是对语言的形上化.老子对"道"的规定、解释均以本真语言为原型,"道"的基本特性与语言的本质特征是基本吻合的.  相似文献   

12.
孔子创建了以"仁礼合一"为核心内容的德育框架,老子提出知足不争、少私寡欲、柔弱守雌的教育理论。孔子与老子既塑造了圣人理想人格,在道德教育内容的具体建构方面,亦开创出不同的发展路向。深入挖掘以孔子、老子为代表的儒道两家德育思想,追寻可亲可敬的人格榜样,开拓与道合一、守道同德的理想之境,传承创新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追求的理想人格价值目标,对于今天坚定并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良渚,是被誊为"中华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国5000年文明史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遗址,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2006年12月,良渚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为今后正式启动"申遗"取得了"入场券". 良渚文化成为浙江创文化大省、文化名城的独特资源,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老子的军事哲学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老子以后的兵家从老子思想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古代兵学文化.老子的战争理念带有和平主义的理想化特征,寄希望于统治者加强个人修养,少私寡欲、实行无为、守柔、谦下来消除战争的根源,使百姓安居乐业,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的典籍浩如烟海."对于现代的普通人来说,学传统文化,一本《论语》,一篇《老子》足矣!"著名学者、历史学家张岂之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16.
人类文化自觉就是以"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为旨趣的人类文化自我意识,是对人类文化普遍本质和共同命运的深刻意识.它不仅为构建和谐世界确立了"多元一体"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理想,而且提出了人类走向和谐世界的实践程序,强调人类只有通过跨丈化对话、全球合作和全球制度实现当代世界秩序的和平变革,才能打破"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公正合理、充满活力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16,(4)
老子的《道德经》虽非长篇大论,但其思想涵盖哲学、政治、军事、管理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如同一部百科全书。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它,往往可以得到不同的收获。从老子"为而不争"的思想观点入手,分析人类社会所存在的一些矛盾的缘由,探讨其在处理这些矛盾时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蒙的帮助     
亦杰 《公民导刊》2013,(7):55-55
<正>王蒙在《老子的帮助》一书中,用他的人生体验、历史体验、社会体验、政治体验、文化体验等对老子的《道德经》加以解读,加深了我对老子思想的理解。老子的《道德经》我曾读过,但体悟不深,有些地方似懂非懂。读了王蒙的解读,觉得很有帮助,所以我说是"王蒙的帮助"。他用亲见、亲闻、亲历对老子的学说提供一个当代中国人的人证、事证,帮助我们理解《道德经》中的哲学思辩、宗教情怀、逆向思维、无为命题、处世奇术、做人奇法等等。比如老子说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王蒙解释道:"一切的有都来自无,一切的有都会变成无。一切的无都可能产生有,一切的  相似文献   

19.
李程 《人民论坛》2012,(35):198-199
和谐是科学发展观得以实现的前提,也是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老子《道德经》中就有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老子认为,和谐社会主要取决于执政者。如果执政者能具有"道"的品质,实现无为而治,并能得到百姓信赖和拥护,那么社会就必然走向和谐。老子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世界”是西方现代哲学的重要概念,诸多现代哲学家都对其进行过论述,甚至可以说,回归生活世界成为西方哲学现代转向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其本质而言,“生活世界”就是人的世界,是人生活其中,并与之息息相关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传统哲学自始便是处于生活世界中的哲学,是生发于生活世界并以其为归旨的理论.由此,我们可以称其为生活哲学.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之前探讨最多的可能是孔子及儒家思想,但不容忽视的是,老子也同样属于此列.老子及其哲学同样是关于生活世界的哲学,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生活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