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近日,悉尼礼仪公司开设了专业课程教青少年掌握手机使用礼仪。悉尼礼仪公司针对当前高中毕业生缺乏基本的社交礼仪开设了专业课。学生们除了学习用餐礼仪、面试技巧和工作场所的着装礼仪之外,更多时间用于"手机礼仪"的学习。如:永远不要用社交媒体骚扰或恐吓他人,不要在网上发布低俗恶意的言论以及不要给别人发送带有性暗示的照片。另外,不要在别人面前使用手  相似文献   

2.
<正>"手机不离手"是低头族典型的特征,就连看电视的时候也不时盯着手机。但科学家指出,同时使用多种电子设备对大脑有害。当人们不停地在手机、电脑和电视机之间切换,对大脑是极度有害的。每次屏幕切换,人体内会释放某种化学物质,导致多  相似文献   

3.
《江淮》2009,(5)
读者来信:最近频繁从媒体上看到"3G"这个名词,请问,"3G"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手机究竟有什么不同?有哪些优点呢?  相似文献   

4.
礼仪的过度     
我们是个礼仪之邦,做什么事情都讲个规矩和礼节,这本来无可非议。然而,凡事都得有个度,过于讲究礼仪,融入更多的内涵,超出礼仪的"礼仪"也就成了一些领导者和管理者的一种负担。我曾有一次参加会议去得早了点儿,碰巧和一  相似文献   

5.
邢辱     
“受罪”就是判其有罪,然后送入监狱,一方面限制人身自由,一方面进行劳动改造。进去过的人都知道,监狱里边的规矩特别多,说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说什么时候睡觉就什么时候睡觉;不能打手机,不能玩电脑,也不能随便看电视。你再爱漂亮,也得穿统一号服;你馋得流哈喇子,也不给你肉吃。倒是里边的劳动任务,必须按时完成。  相似文献   

6.
张茜 《党员文摘》2021,(1):64-64
"工作太累,脑子不转了,玩会儿手机歇一下吧!"每当脑力不支的时候,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冒出这种想法,然后把手伸向手机,打开朋友圈、购物网、小游戏,指尖"刷刷刷",仿佛新的能量能通过手指导入大脑,完成对大脑的充电。但近期的一份研究显示:我们正好想反了。前不久,国际医学期刊《行为成瘾》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使用不同媒介进行休息的认知成本的论文。结论是:使用手机进行休息会增加心理的认知负担,而不是减轻它。换句话说,如果想为后续的工作保存精力,最好休息时别碰手机。  相似文献   

7.
正在解放战争时期及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统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到今天,仍在继续使用这一称谓。那么,沿用至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称谓,究竟什么时候被第一次提出?又是何时被正式使用的?早在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八路军、新四军曾一度使用"解放军"的称谓。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郭  相似文献   

8.
王标 《世纪桥》2010,(8):51-55
<正>摩托护卫是世界各国在外交活动中迎送国宾的最高礼仪。执行这项任务的护卫队被人们称为行进中的"护卫使者",流动的"仪仗队"。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开始在迎宾礼仪中使用国宾护卫。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外交事业  相似文献   

9.
广闻博览     
<正>【网络热词】手机走神走路或开车时盯着手机,不留意周围的情况,可以称之为"手机走神"。对一些人来说,手机似乎已经成了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出门坐车看手机,走路看手机,连开车的时候也时不时看一眼手机。据媒体报道,近日,因高速公路上一名大巴车司机看手机走神10秒,撞上一辆停在路边的故障货车,导致货车上的副驾驶员被抛出车外溺水死亡。对此,警方呼吁:"低头族"应早日改掉随时玩手机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年轻同志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后,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是历练成长的必修课。说与做的关系处理好说与做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说什么,不说什么;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说"和"做什么,不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不做"的关系,做到少说多做,切实把握好说与做的度。宽与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我们党什么时候坚持了这一思想路线,我们的事业就发展、就兴旺,什么时候背离了这一思想路线,我们的事业就受到损失.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2.
失而复得     
正贵阳的周先生在遵义乌江乘舟的时候,装在防水袋里的手机掉进江里。时隔8个月后,一个陌生电话打来,称在江底捡到了周先生的手机,并将其免费寄给了周先生。周先生收到手机后,发现还能正常开机,并且因为之前打开了定位功能,记录下了手机的"乌江漂流记"。采衣点评:蹲个防水袋的链接。  相似文献   

13.
韩国礼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作为国家的名称,乃出自其历史上李氏王朝时高宗李熙于1897年所定之国号"大韩"。进而言之,它又与该国主体民族韩族的族称有关。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韩国人的常规礼仪既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点,又受到了西方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的双重影响。在交际场合,韩国人一般都采用握手礼作为见面礼节。在行握手礼时,他们讲究使用双手,或单独使用右手。当晚辈、下属  相似文献   

14.
彭林 《新湘评论》2014,(20):42-42
"礼仪"一词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在使用,如"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在《礼记·中庸》等典籍中,礼仪一般指礼节、礼貌或礼仪活动、礼仪形式。此后历代典籍中广泛使用这个词,其含义无大的变化。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义之邦,历来重视礼仪对言行举止的导向和规范作用。我国传统礼仪对维系中华民族的和谐延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想什么时候谈,就什么时候谈,想谈什么问题就谈什么问题。"这是海尔集团老总张瑞敏对下属和员工常说的一句话。由于海尔集团民主管理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激发出每个员工的智慧和创造力,因而产品享誉中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说话也要看"火候" 在这个世界上,凡是没有分寸、没有尺度的事情,往往会过犹不及.与朋友相处,同样应注意分寸.你跟一个君子交朋友,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自己都要有尺度.  相似文献   

17.
正"妈,快来看呀,我投递的稿件在《兵团工运》、《绿原工运》刊登了。""好事呀,以后没事的时候就多看书读报,再写写通讯稿件,这对提升你的写作能力会有很大帮助。"1月3日,我看到自己投递的稿件刊登后高兴地对婆婆说。在我眼里,婆婆爱看书,而且还上进。40岁的时候还上了兵团电大为自己充电。听爱人讲,婆婆读书看报的习惯从年轻的时候就养成了。她看的书没有类别限制,烹饪技巧、礼仪、杂  相似文献   

18.
正春节,五一,国庆……节假日对我而言,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可以关掉手机,过几天不看时间的生活。什么叫作不看时间的生活?早上不看时间,想睡多久睡多久。晚上不看时间,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吃饭更是不看时间,等着肠胃把食欲叫醒。似乎是放逐了时间,或者是被时间放逐了。时间是什么?史书上的时间,是公元前和公元后,是殷商春秋戏连台,是秦时明月汉时关,是安史之乱、元和中兴、大中之治,是玄宗、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礼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需要.弘扬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必须注重"四化":即当代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必须课程化、示范化、活动化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皮柚 《党员文摘》2021,(3):60-61
1我爸早两年还是很帅的,这一点我必须先说清楚。现在他有了啤酒肚,其实也很帅,这一点我也没法否认。有一次,我跟我爸说:"要不你别喝酒了,算算你买酒的钱,省不了多久就够给我买一个手机了。"我爸反问我:"我什么时候说过不给你买东西吗?为什么要我戒酒?我不喝酒哪来的钱给你买东西?"我第一次开始思考,这个啤酒肚越来越大的男人是不是真的爱喝酒?他每次和别人出去吃饭,点那么多菜,有几样是他喜欢的呢?那他喜欢吃什么菜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