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庄宁国强在9月6日的《华夏时报》上撰文指出: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是美国间谍?最近,三个相关流言在国内外惹出了大风波。一个流言是,摩根大通的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政府可能在考虑救市,投入规模在2000亿至4000亿元人民币之  相似文献   

2.
《天津支部生活》2008,(6):63-63
《小康》杂志近期刊登了对经济学家吴敬琏的专访。吴敬琏指出,阻碍和反对改革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某些在转型期中凭借特权受益的既得利益者的干扰;另一方面是一些改革开放前旧体制和旧路线的维护者利用这种情势“忽悠”大众,把他们引向反对改革开放的方向:中国改革有双重体制并存、“权力搅买卖”的寻租条件广泛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观点     
《廉政瞭望》2012,(2):10-11
吴敬琏:地方政府最不应该办项目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称,各级政府必须下决心改变“管了许多不应该管或者管不好的事情”的现状。在他看来,地方政府最不应该做的事,便是直接组织融资和操办项目。因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官员并不具有获取这方面信息的能力和取得经济效益的激励”。比如,当中央大力提倡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各地便一窝蜂地涌入了太阳能、LED等大批项目,结果只能导致“高度同构化”。  相似文献   

4.
被称为“中国改革理论先驱”与“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经济学家吴敬琏,在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的夫人周南说,吴敬琏酷爱文学,喜好做木工活.对电子学也颇有研究。  相似文献   

5.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最近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经济体制的下一步改革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明年改革工作一是国有企业推行公司化二是中央银行建跨地区分行;三是筹建全国失业保险基金。吴敬琏谈1995年经济体制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6.
克君 《廉政瞭望》2007,(4):34-34
“现在要找吴敬琏、林毅夫、萧灼基这些经济学家是难上加难啊!“”两会”期间,记者来到经济界别委员入住的京丰宾馆,还没向新闻联络员报完“吴敬琏”这个名字,联络员指了指旁边堆成叠的纸条让记者看:“这么多的记者都要采访吴敬琏,他就是开会期间天天不睡觉也来不及啊!”为“躲”记者,吴敬琏、林毅夫、萧灼基  相似文献   

7.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谈:第三次反腐败的特点吴敬琏说,改革以来关于腐败问题的争论,现在已是第三次了。第一次大约在七十年代未,八十年代初期,叫第一次经商高潮,搞歪门邪道,靠权力发财。第二次大概是八十年代中期,就是后来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官倒”。现在是第三...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08,(11):56-56
据9月17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中国经济在30年的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巨大发展,目前已步入人均GDP2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阶段里,中国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需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中国应通过劳动力、科技、服务及信息四个途径,来实现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一是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的非农产业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还没有实现,要实现这个转移就要实现工业化,需要在农村和城市做一系列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晓明 《奋斗》2001,(3):15-17
吴敬琏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年初揭晓的由中央电视台联合数家网络评选的首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吸引了200多万张选票,  相似文献   

10.
有这么一批能够对中央最高经济决策施加影响的经济学家:党中央、国务院每遇重大经济问题不时会问计于他们;常出入中南海受最高决策人召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余年,经济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并被决策层接受直至写进党中央文件、政府工作报告,都凝聚着这类经济学人的贡献。人们称他们为“决策圈经济学人”。 这其中有一位被称为“中国改革理论先驱”与“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经济学家,他就是吴敬琏。 “小时候,母亲及家庭对我的影响很深刻” 吴敬琏出生在江苏省南京市一个有着几代民族资本家传统的书香门第。母亲邓季惺是我国杰出的知识女性,著名的律师、报业家、社会活动家,20世纪30年代与丈夫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04,(3):48-50
吴敬琏,著名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是否过热,经济界大致有三种不同的估计:第一种认为当前货币供应量适合于增加内需和抑制通货紧缩的需要;投资增长只会带来效益,而不会造成过热;对这轮增长要保护好,不应踩动刹车。第二种认为经济肯定出现了过热,主张采取适度从紧的总量政策,防止过热引起大起大落的经济波动。第三种认为宏观经济出现了局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9日就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刊登了采访5位经济学家的报道。这5位经济学家是:吴敬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萧灼基(北京大学教授)、赵人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前所长)、樊纲(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实(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收入差距拉大不可避免经济学家们指出:收入差距拉大这一趋势将会持续很长时间,至少在将来5-10年内不会逆转。现在,一个人绝对收入水平在提高,但是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和其他人比较起来,他的收入增长没有其他人快,与高收入者的差距在拉大。中国目前有一大部分人属于这种状…  相似文献   

13.
黄佳渝 《当代党员》2008,(12):53-55
在经济学家眼里,重庆很“大”,也很“小”、“大”是指重庆面积大、人口多、管辖区县多;“小”是指重庆的行政成本在全国31个备区市中最低重庆的在职财政供养人数与总人数之比为1:55,按全国1:40平均水平计算,重庆每年可少支出人头经费约100亿元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一些企业家和基层领导对企业组织形式的片面认识,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最近指出,企业制度应因时因地而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走出两个误区。吴敬琏说,我感到目前有些企业家和基层领导对企业组织形式的认识有两个误区,一个就是认为所有企...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2,(9):121-12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部经济学家洛嘉尼发表题为《失业的悲剧》的文章指出,当前世界正面临失业危机,估计目前全球失业人口达到2.1亿,自2007年以来增加了3000多万人。  相似文献   

16.
妙语     
若中国不提高退休年龄,到2050年。年轻一代须拿出收入的41%来供养老年人,延迟退休可降低负担。——北京大学教授赵耀辉 由于改革涉及每一个政府官员的权力和利益,要把这样的政府改造成为专注于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型政府,就需要政府官员割舍那些与公仆身份不符的权力。——经济学家吴敬琏  相似文献   

17.
谨防改革走样经济学家吴敬涟一直参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过程,并参与了许多重大改革方案的制定,最近,《了望》杂志刊登访问记,吴敬琏对当前的改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吴敬琏说:中国的改革在许多重要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尤其是逐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学习导报》2011,(2):48-48
韦奇定律 即使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但如果有10位朋友的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难不动摇。这种现象被称为"韦奇定律"。它是由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提出的,阐明了以下观点:一个人能够拥有自己的主见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韦奇定律 即使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但如果有10位朋友的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难不动摇。这种现象被称为"韦奇定律"。它是由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提出的,阐明了以下观点:一个人能够拥有自己的主见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吴敬琏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北京大学教授主持人:什么是权力?吴:权力就是公众赋予的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张:权力就是你指挥资源的一种能力。主持人:二位的解释各有各的角度但有一点就是权力是不能出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