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1年2月7日,上海国民党当局秘密杀害了左联作家柔石、李求实、胡也频、殷夫、冯锉,制造了"左联五烈士事件"。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为了揭露这一事件真相,中国上海文化组织想方设法,智勇结合,进行着一场文化秘密战……  相似文献   

2.
冯亦同 《世纪风采》2007,(2):23-24,25,26
“远看一条索,近看鸭池河,敌人拼命堵,老子硬要过。要过,要过,这就过!李觉送行蛮不错,你在对面站岗哨,我在这里洗个脚。”——陈靖:《过乌江》 这是1935年2月红军长征路上强渡乌江天险时,一个年仅十七岁的红小鬼创作的一首宣传鼓动诗。该诗曾经传遍军中,产生了很大影响。诗里提到的“鸭池河”系乌江上游的别称,为红军“送行”的李觉是国民党军纵队司令。豪迈的诗句生动地表现了长征英雄们的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辛辣地嘲笑了敌人“围追堵截”的失败。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为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播放的纪录片《长征文学风采录》中,还介绍过这个不朽的经典之作和它的创作者——已故著名军旅诗人、小说和电影《金沙江畔》的作者,解放后曾任华北特种兵部队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炮兵政委的陈靖将军。  相似文献   

3.
五人生命寄一螺,怪事今霄意外多。漫道沙场征战苦,老爷车子费张罗。这是郭沫若1938年9月赴武宁途中口占的一首诗。抗日战争爆发后,旅居日本的郭沫若投笔请缨,回国抗战,于1938年4月出任国民党军事委员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解释为孙中山倡导的新三民主义。有人甚至认为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国民党一大上,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这个概念是中共根据国民党一大的基本精神概括出来的。中共最早对国民党一大宣言的概括,是在1925年10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关系议决案》中,但只是包括"赞助工农运动""联络苏俄与共产党"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太行春感     
朱德 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 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 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 注:这首诗是朱德1939年春在山西省潞城县北村时写的. 浅 析 这首诗的首联,作者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国民党统治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气候.寓情于景,对比...  相似文献   

6.
学习导报2003/8十一、以诗相劝柳亚子,从长计为党工作“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是毛泽东在收到诗友柳亚子因没有安排工作而写的一首带有牢骚的诗后,作的和诗中的一句,意思是劝柳亚子要看得远一些,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深入,工作有的是做,并要柳亚子放宽心。柳亚子与毛泽东的“诗交”很早,早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就已相识,并从此有诗文来往。所以,在已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中,和柳亚子的最多。柳亚子也是最早写诗赞颂毛泽东的人。早在1929年,有消息说毛泽东已遭不幸,柳亚子闻此传言,非常悲痛,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神烈峰头墓…  相似文献   

7.
1931年2月7日,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五作家李伟森、柔石、胡也频、殷夫(白莽)、冯铿与其他18位同志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尽管当时国民党政府严密封锁,但左联五作家被害消息还是通过<文艺新闻>传了出去.对此,鲁迅先生在1933年写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也有叙述;"两年前的此时,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是我们的五个青年作家同时遇害的时候.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共产国际、苏联与国民党的改组李颖在孙中山1922年8月至1924年1月改组国民党的过程中,共产国际、苏联起了重大作用,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一、共产国际、苏联确定孙中山为同盟者早在1920年6月,列宁在为共产国际二大草拟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曾经有过两次政治协商会议。一个是由国民党召集的各党派的政治协商会议以结束国民党的“训政”,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一个是由中国共产党召集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建立新中国。人们习惯于称前者为“旧政协”,称后者为“新政协”。在新中国成立40年后的今天,研究这两种不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和内容、实质,对于了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鲁南 《党史纵横》2014,(3):46-47,40
正"狼山战捷复羊山,炮火雷鸣烟雾间。千万居民齐拍手,欣看子弟夺城关。"这是刘伯承元帅写在解放战争期间的一首著名诗篇。元帅在诗中提到的"羊山",指的是著名的羊山战役。此役是刘邓大军从鲁西南千里跃进大别山前的最后一场恶战,虽然此战"是我们打得最苦的一仗!阵亡的战士最多!"(刘邓大军2纵司令员陈再道语),但最终还是取得了完胜,全歼国民党军整编66师2.3万人,俘虏了该师中将师长宋瑞珂。此战结束后,刘邓大军挥戈南进大别山,直捣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地区,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11.
孟良崮战役是在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时,也就是在国民党军战略进攻最高潮时发生的.对于山东战场和华东野战军来讲,这是一次"转折性战役".此后,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被粉碎,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从此走向低潮,并随即走向战略防御.  相似文献   

12.
振扬 《党史文汇》2008,(5):34-37
一个偶然的机会,几乎同时读到何香凝、续范亭、吉鸿昌的三首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产生了许多感想。这三首诗的三位作者,身份、地位、经历不同,但却都曾是国民党内的著名人物,他们表达的也是同一个时期众多爱同人士的共同感受和心声。  相似文献   

13.
今年有几位同志在《中共党史研究》上发表文章提出商榷,我很高兴作此答文再次求教。一、五四运动中国民党是客观存在的赵金鹏在文章中指出:“五四运动爆发时,作为政党的国民党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刘永明“要论及国民党这个党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和作风,也就无从谈起”。无庸置疑,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个问题应首先予以明确回答。  相似文献   

14.
关于渡江作战任务、时间、部署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4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第二野战军及第四野战军一部举行渡江作战,解放了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大中城市,这是一次关系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解决国民党军队残余势力,解放全中国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这次作战的成功,促使国民党军全线崩溃,实施战略退却,我军则实施战略追击。决定这次战役胜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我军经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已歼国民党军主力,在力量对比上我占绝对优势之外,科学的战略决策,从实际出发,把握军事与政治、敌与我等各方面情况,正确地确定渡江作战的任务、时间、部署,则是取得胜利的重要的甚至是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寇深日亟已无家,策马洪山踏日斜.风自寒人人自瘦,拼将赤血灌春花.这首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在1938年11月所作.当时,日军攻占武汉,国民党军向西溃逃.而因在鄂中鼓动抗日,被鄂中国民党顽固派于1938年9月“驱逐”至宜昌的陶铸,却在11月迎着日军的枪炮声,返回鄂中,在京山丁家冲将我党领导的应城、京山等县抗日武装,统一整编为应城抗日游击队(简称“应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冬夜进石板河时,陶铸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与日本侵略军血战到底,“拼将赤血灌春花”的雄心壮志.在作了这首诗四个月后,陶铸率部在京山公安案设伏,进行了鄂中抗日的处女战.1939年3月29日,陶铸率抗日游击队驻扎于京山丁家冲.当地党组织送来情报:百余名日军押着四十多只木船,护送着从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发现一件有关国共第二次合作,叶剑英同志在湖南南岳游击训练班的重要史料。这是一篇抗日战争时期被国民党战时新闻检查处以“关系军事机密”,“应予禁载”的新闻通讯,实际上是国民党当局不让人民群众知道共产党如何在与国民党合作,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帮助国民党培训游击干部方面的真实情况。通讯作者是桂林国际新闻社(中共领导的新闻机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位国民党高级将领真实的故事,他的名字叫——宋瑞珂。国民党的整编66师中将师长,陈诚的爱将。  相似文献   

18.
郑东阳 《廉政瞭望》2012,(22):49-49
2010年1月,在阴雨中,我第三次踏上台北。第二天,我出现在开封街——这是一条位于台北万华区的老街。我的采访对象是在这条街道工作的国民党人吴伯雄。3个月前,吴伯雄从中国国民党党主席位置退下,接任国民党荣誉主席。他把办公地点搬出了位于台北八德路的国民党总部,来到了这条老街。  相似文献   

19.
提起夏明翰,人们自然会想到他那首被著名诗人萧三称为“最好的一首革命诗”、后来被编入大型歌舞史诗《东方红》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是的,诗如其人,这首诗一字千金,字字带血,笔笔是心,完全是夏明翰烈士崇高的思想品格和纯洁党性的写照.透过他的家庭、婚姻与爱情,也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正>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气贯长虹、动人心魄的就义诗,是1928年夏明翰烈士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前留下的生命绝唱。它真实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贞和为了理想慨然赴死的决心,充分展现了其对革命事业必定胜利的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