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宏观背景和总体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但由于地理位置、人口素质、资源禀赋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等因素的影响,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十分严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悬殊。欠发达地区人民在长期忍受经济贫困、文化贫困、生态贫困的同时,还必  相似文献   

2.
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财政困难表现在政府债台高筑、经费严重匮乏、拖欠工资严重、灶内财力紧张等诸多方面。乡镇财政脱困之路在于 :当前 ,采取“推行乡财县管 ,强化财政预算”等六项措施 ;长远 ,要着力做好“调整乡镇布局 ,降低公共支出成本”等七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乡镇改革与后税费时代乡村治理体制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我国乡村治理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村治理朝着多元治理、间接治理和依据法律/契约治理方向发展。“县政、乡派、村治”是符合后税费时代乡村治理需要的一种较好的制度选择。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农村基层政府无论如何改革,最关键和最核心的是转变政府职能,主动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为农民和农村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入了治理的概念,治理理论也被延伸于农村社会建设。然而,现实情况一方面是乡村治理局面的兴起,另一方面是乡村治理的发展遭遇困境。组织体制关系的模糊、农村利益阶层组织化程度低下、城镇化带来农村精英的外流、不良债务的困扰等成为乡村治理发展中的障碍。探索乡村治理发展的途径,消除治理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是推行乡村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乡贤在我国乡村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乡贤的回归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与传统乡贤不同的是,现代乡贤所面临的乡村治理场域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在面对乡村治理中出现的传统秩序趋于瓦解、治理精英缺失以及精神信仰体系迷失等困境时,应考虑将现代乡贤重新纳入治理主体的序列。结合目前我国各地的成功经验来看,国家和社会应该通过挖掘传统乡贤文化、重构治理的象征合法性、完成"合法性叙事"以及建构法理型权威等几个方面的努力来建构现代乡贤的治理合法性。  相似文献   

6.
构建生态型政府不仅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缓解生态环境危机的现实需要,更是创新政府治理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但在欠发达地区,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民众的生态认同度较低,加之政府生态职能不集中,存在政绩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等问题,使得生态型政府的构建陷入困境。实践中,构建生态型政府应当重塑政府价值取向,创新政府生态职能,完善政绩考核指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不断探寻经济发展新模式和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唯此,才能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准脱贫是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核心任务,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治理的顶层设计存在缺陷,治理的责任主体不到位,治理"管控模式"不完善,村规民约陷入自身困境。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法治路径是:民族地区乡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构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体制,推进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民族地区乡村法治建设,赋予民族地区乡村的村规民约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8.
9.
欠发达地区人才共享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共享是现代市场经济和人才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欠发达地区运用创新思维 ,吸引和稳定人才、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必然选择 ;实施人才共享 ,要确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取向、健全完善的制度框架 ,并采取灵活高效的运行方式 ;实施人才共享作为系统工程 ,需要构建包括法制环境、政治环境、人文环境在内的良好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
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资源是党和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谁就能在世界经济发展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由于自然禀赋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困难,对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致使人才严重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相似文献   

11.
当前,乡村治理中出现了传统秩序趋于瓦解、治理精英缺失以及精神信仰体系迷失等困境,应考虑将现代乡贤重新纳入治理主体的序列.结合目前我国各地的成功经验来看,国家和社会应该通过挖掘传统乡贤文化、重构治理的象征合法牲、完成“合法性叙事”以及建构法理型权威等几个方面的努力来建构现代乡贤的治理合法性.  相似文献   

12.
欠发达地区社会治理不仅关乎民生,还关乎社会和谐发展,更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欠发达地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面临一系列问题: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还不适应,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尚未形成;社会治理方式尚需规范;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有效解决当前欠发达地区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不仅是主动适应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还是顺应欠发达地区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欠发达地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需要从创新社会治理理念及价值目标;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社会赋权的力度;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机制等多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被寄望于能够解决乡村治理中更深层次的、更难化解的问题。然而,从数字技术的现实价值实现来看,数字技术悬浮于农民增收、治理效能提升、实现共享发展的需求和目标之上,对降低治理成本、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作用发挥受限。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数字治理的实践要求与农民的数字素养存在偏差,与传统乡村社会结构间存在张力,与传统乡村治理逻辑出现脱嵌等。数字乡村治理要摆脱技术至上的导向,回归治理本身,就要以数字素养提升带动治理能力提升,依托平台建设优化乡村治理结构,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乡村治理决策科学化,以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夯实治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廖富洲 《学习论坛》2007,23(8):38-41
城镇化是促进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欠发达地区在城镇化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也产生了急于求成、盲目扩张、以物为本、规划脱离实际等问题,影响了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纠正误区,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关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和谐世界"的倡导,不仅是中国政府对全球治理的回应,同时也是中国政府治国理政理念的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反映出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认识的深化。乡村治理的提出和实践,需要我们考量西方的治理理论,从而为中国的乡村治理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最后实现中国乡村的善治。  相似文献   

16.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及乡村自身全面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基础。良政善治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经济基础,复合治理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当前乡村治理现代化面临着公序良俗失范、经济发展衰败、自治制度空转、德法共治失灵、能力作风低弱、服务保障不足等困境。为此,要加强新时代乡村治理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落实,对边疆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文章选取边疆民族地区耿马自治县及M村中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政策文本内容为分析对象,运用R软件进行关键词提取、绘制聚类图谱,采用Nvivo软件进行编码、词频统计和词云制作。结果显示,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实施的主题包括:新农村建设、“三农”工作、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社会发展等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文章总结出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政策实施模式的基本架构。最后,从协同治理理论的视角,提出以政策协同、项目协同、服务协同为分析框架,以乡村社会体制吸纳为着力点,实现生态共治的现代化乡村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关小燕  徐鸣  左军 《求实》2005,(2):49-52
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往往是工业的差距 ,而工业的差距往往又使企业家的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工业的崛起、经济的发展 ,优秀企业家的快速健康成长是关键。江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 ,在企业家成长环境和机制上还存在诸如观念、制度、体制、素质等问题 ,要在产权制度、企业家市场、激励与评价机制、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转机建制 ,使优秀企业家的培育成长成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乡村治理应该重视其赖以成长的微观基础。当前乡村治理中出现了一种危险的去乡土化面向。乡镇缩编在精简的同时却减掉了熟悉乡情的人和机构,乡镇干部垂直流动引致脱离乡情的漫游式发展,乡镇干部作息两地化致使乡村在走读中被治理,有热情但缺乏乡土气息的乡镇新人难融乡村治理实践,成为潜在影响乡村治理乡土化因素的重要面向。如果忽视对这种面向的关注和调处,将会从深层次影响乡村治理之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乡村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时代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转变为“村民自治”。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乡村治理机制的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伴随着农村冲突的不断升级和组织化程度的提高,解决中国农村面临的治理危机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