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95年12月2日,台湾岛内在一片吵吵嚷嚷声中结束了被视为"总统"前哨战的第三届"立法委员"的选举,选出164位新的"立委"。从台湾国民党、民进党、新党及无党籍人士当选人数的消长,可以看出台湾民众对三党的评估,也可以看出台湾民众不满于台湾当局李登辉沉醉于"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关心社会治安,不关心人民疾苦的行径;反映了台湾多数民众希望"求安定、求发展、不可独"的心态。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8,(2)
正据台媒报道,空气污染问题渐成台湾社会关注热点,中南部民众深受其害,抗议之声不断,媒体对此也进行了持续关注。不过,台湾环保主管部门2017年12月29日却拿出2017年全年监测资料表示,台湾空气质量事实上是变好了,民众感觉不好原因之一是源于媒体对此报道增多。台湾环保主管部门资料显示,除了臭氧之外,台湾2017年其余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包括PM2.5、PM10等较过去均呈下降趋势,空气污染红色警戒也比2016年减少很多。  相似文献   

3.
2006年台湾罢免“总统”陈水扁案,绝对是震动台湾政坛的重大事件,也势必对未来的两岸关系和台湾地区产生重大影响。陈水扁自2000年上台以来,坚持“台独”路线和“台独意识治政”,大肆进行“去中国化”“、统独公投”“、废统”等分裂活动,恶化两岸关系,严重挑衅“一个中国”的底线;造成执政没有政绩,社会治安混乱,台湾经济出现空转,社会和民众都在为此付出代价。6年多来,他因执政没有政绩迫使他一方面拒绝泛蓝的监督,激化“宪政危机”,另一方面在民进党内维持一人专制。更为严重的是,他的权力傲慢、滥用,终于蔓延到权力腐败的地步。陈水扁身…  相似文献   

4.
今日台湾之警察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假警察真作案,真警察中不良分子也作案.台湾民众慨叹:“如何才有安全感?”在世人心目中,警察理应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柱石,是令守法者尊敬、令不法者畏惧的守卫天神.然而,今日台湾之警察却良莠不齐,真假难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遂酿成形形色色令人瞠目结舌之案件.  相似文献   

5.
2006年10月10日,150多万人参加了台湾省台北市的“天下围攻”行动,将持续了几个月的“倒扁”运动再度推向了高潮,以贪腐为特色的陈水扁当局再次面临民众的怒吼与声讨。陈水扁自上台以来,民望不断走低,卷入的弊案却不断刷新纪录。最近一年,台湾岛内揭发出来的重大弊案几乎都与陈水扁及其家人或亲信有关。但在民众的怒海中漂泊的一叶“扁”舟却仍然负隅顽抗,拼死硬顶,不仅为台湾岛内民众所不齿,也成为历史的笑柄。重重弊案缠身这两年,可以说是台湾的“弊案年”。岛内政治围绕着弊案翻滚,民众也在弊案的不断曝光下对陈水扁当局几乎丧失了全部信…  相似文献   

6.
受两岸关系紧张的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台湾社会的不稳定性与经济脆弱性相继显现,股市接连重挫,金融风暴不断,资金外流,移民热潮再起,社会治安再度恶化,失业率迅速上升,劳资关系紧张等等,为台湾当局认真对待与处理两岸关系及内部事务提出了新的课题。 金融市场动荡,资金外流 1995年6月,李登辉访问美国后,致使两岸关系急剧恶化,给台湾的政治生态、经济活动与民众信心产生重大冲击,对政治与经济事件十分敏感的台湾股票市场接连出现大幅重挫。当祖国大陆宣布于当年7月在东海进行军事演习后,台湾股市一日之内大跌229点。8月,祖国大陆进行海上军事演习,台湾股价指数再跌217点。股价指数一度跌至4474点的最低点,资产市值损失约3万亿元台币。随后,一直到年底,台湾又相继发生多起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7.
现代意义上的民意调查通常指利用直接调查访问或问卷调查方式,以机率原则选定少数民众的意见为样本,从而推测一般民意的方法。 台湾自50年代起由新闻机构开始运用民意调查方式,收集、分析、反映台湾民众的社会意愿。近几年,随着解严后选举频率的增加,政党竞争和选举竞争日趋激烈,民意调查日益受到台湾社会的高度重视,通过民意调查及时掌握民众的心理趋向,探讨民意对重大决策事件的看法,已成为影响各种政治活动的重要工具。但是,人们也应注意到,由于台湾政治情况比较复杂,关于重大问题的民意调查,因为不同的举办机构,其结果也不尽相同。那么,台湾的民意调查到底是不是真能反映台湾的民意呢?  相似文献   

8.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7):33-35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随着岛内两场重大选举的逼近,陈水扁当局近期不断列举数字,强调“拼经济”的成果亮丽。6月中旬“行政院院会”通过了“农村改建条例草案”,声称要成立1000亿元(新台币)农村改建基金,释出1万公顷农地开发田园住宅社区,为民众打造快乐生活,这张大饼实在诱人。比这更诱人的是台湾行政部门负责人放出话来,“未来将每周宣布一项重大政策”。这样算起来,到明年“大选”投票前,当局释出的“利好”最少也有30个。不过民众的感受却完全相反,7年来,从各项经济统计来检视,台湾当局总成绩让台湾民众很失望。岛内媒体近日也纷纷为台湾经济问题“把脉”,并呼吁当局将“拼经济,救台湾”落到实处,“不要再让人民空等”。  相似文献   

9.
1895年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台湾住民被认定为所谓“日本国民”。随着《清国人入境台湾条例》的颁布实施,传统闽粤移民渡台历史进程遭致中挫。日据后迁徙台湾的闽粤民众被称做“华侨”,成为侨居者。此后,台湾社会历史进入以内生性发展为主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伍中华 《创造》2001,(6):14-14
最近,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强调,社会治安不仅是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要求全党和全国上下要共同努力,解决当前社会治安中的突出问题。   邓小平同志曾经高瞻远瞩的指出:“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付出了代价才取得的共识。”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极少数心怀敌意的人,借台湾问题、人权问题,“法轮功”等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妄图搅混水;国内也有一些敌对分子与国际反华势力遥相呼应,“法轮功”练习者中的顽固分子就充当了这一角色。同时,当前…  相似文献   

11.
汪天德 《思想战线》2007,1(4):14-20
过去30年来,台湾民众的民族认同和台湾政府的国家认同危机的发展、台独势力的扩张以及民主的进程,虽促进了台湾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海峡两岸的矛盾和对立,并可能把台湾推向战争的灾难。台湾民众和台湾政府对面临的现实和可能要作出选择,最终解决台湾的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零点公司最新发布的一项针对4128名18岁至60岁常住居民的调查显示,中国城乡居民的社会治安安全感,从2003年开始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调查显示,2005年居民社会治安安全感得分为3.53分,低于2004年的3.62分,更低于2003年的3.66分。什么是安全感调查呢?据笔者了解,这是一种以民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评估意见为主要调查内容的民意测验。安全感调查早在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就出现了,如今已经被诸多国家和地区用于社会统计和研究领域。在中国,也早在1988年、1992年就做过类似的统计调查。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制度的变迁和…  相似文献   

13.
文化认同是政治认同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凝聚民族和国家的重要精神纽带。本文基于目前台湾民众的政治认同现状分析指出,加强海峡两岸的民间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合作,以及加强对台民众的文化宣传,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台湾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进而对消解台湾政局中潜在的民族和国家分裂风险,促进其民众的政治认同朝着有利于祖国统一的方向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江中龙 《两岸关系》2006,(10):45-47
被誉为“海峡和平女神”的妈祖,自从宋元时期被传入台湾岛内以来,一直深受台湾民众的爱戴,并有着大量的信众。妈祖信仰已成为台湾民众社会心理的一大组成部分,并深深地影响着台湾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对妈祖的虔诚信仰,也正反映了台湾民众强烈的寻根意识、忧患意识和统一愿望。  相似文献   

15.
时讯     
《两岸关系》2005,(7):67-72
时政要闻海协致函海基会向台湾(?)受水灾民众表示慰问海峡两岸关系协会6月15日致函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向近日来遭受水灾的台湾民众表示慰问。函电说,据媒体报道,台湾南部地区因连日暴雨引发水灾,致使部分县市受灾严重,造成人员伤亡以及重大财产损失。请向遇难者家属、受灾民众转达诚挚的慰问,期盼灾区人民早日战胜灾情,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1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台湾各界对这次历史性会面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会面推动两岸关系进入新阶段,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民调显示,多数台湾民众支持这次会面,认为这有利两岸关系和台湾未来。  相似文献   

17.
自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八年来,海峡两岸各种交往日益频繁,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台湾听众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来信每年保持在一、二千封之间,来信内容涉及当年两岸关系中的各种重大事件。1995年台湾听众来信,同样反映出当年所发生的与祖国统一相关的重要话题。如年初江泽民主席的讲话,被台湾同胞称为和平统一祖国的"江八点"、我  相似文献   

18.
张华 《两岸关系》2012,(4):8-10,3
自2008年民进党政权终结、马英九上台以来的四年时间里,有关两岸关系发展的台湾主流民意发生了积极转变,形成了一股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浩荡潮流;长期对两岸交流持负面态度的台湾南部民众也越来越多地搭乘两岸和平发展快车;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知与了解渐趋客观,评价渐趋友善。  相似文献   

19.
李贺 《两岸关系》2009,(8):17-18
7月4日,大陆居民赴台游开通满一周年。一年来,大陆民众赴台旅游人数不断上升,尽管近期出现—定回落,但总体仍呈稳步增加趋势。陆客赴台游不仅对推动台湾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也为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6,(18)
正观光旅游成为当今全球最盛行的"无烟工业",发展迅速,也是不少经济体的支柱性产业。近年来,台湾经济不景气,观光旅游业却一枝独秀,其中的关键当然是马当局开放大陆民众赴台观光旅游,陆客大幅增加,极大地促进了台湾观光旅游业的发展,为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不过,民进党上台执政后,由于蔡英文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陷入新的僵局,加上岛内接连发生大陆旅客重大伤亡事件,导致赴台观光的大陆游客显著减少,台湾观光旅游业步入寒冬,影响到不少人的收入与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