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刚 《江西政报》2009,(12):F0004-F0004
6月19日,吴新雄省长在南昌会见了格林纳达总理蒂尔曼·托马斯一行。中国驻格林纳达大使张万海,副省长孙刚,省政府秘书长谭晓林会见时在座。吴新雄代表省政府对蒂尔曼·托马斯总理阁下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省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江西高度重视蒂尔曼·托马斯总理的此次来访,并将在旅游、经贸、文化等多领域加强与格林纳达的交流与合作,加大力度宣传格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7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任免下列驻外大使:一、免去欧渤芊(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格林纳达特命全权大使职务;任命赵永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格林纳达特命全权大使。二、任命王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三、免去刘碧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丹麦王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任命邓英(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丹麦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相似文献   

3.
中国明确提出了"法治中国"的理念,并将建设法治政府作为执政目标之一。所谓法治政府是指政府依法产生并遵守各项法律法规,政府权力、关系受到法律规制,各项事务运作都依法进行,确保依法行政。中国是单一制国家,有关法治的基本思想和方向是统一的,因此政府可通过制度创新这一路径来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4.
一、统筹城乡发展是政府的责任政府责任从字面意义上讲,一般是指对自己承担的职责负责任的政府。可以说,从有政府起,政府都是承担着一定职责的。无论是中国封建社会向"皇帝"负责的专制政府,或者是古希腊民主社会向"公民"负责的执政官,一定意义上都是"责任政府"。但我们现在所说的责任政府,不是一般意义上  相似文献   

5.
"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与基本方略,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政治依据和方法论依据。构建服务型政府是一种结构性、实质性的变革,属于内发型政府再造与自我革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新时代必须秉承"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基本准则与价值导向。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府应当是"一切为了人民"的政府,是官"仆"民"主"的政府,是以"富民"为要务的政府,是"权"服从"法"的政府,是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相似文献   

6.
人大要闻     
吴邦国与格林纳达参众两院议长会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12月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与来访的格林纳达参议长拉尔辛和众议长约瑟夫举行会谈。(任新华)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十四次委员长会议召开12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十四次委员长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决定,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12月24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吴邦国委员长主持委员长会议。根据委员长会议建议的议程,本次常委会会议将首次审议企业所得税法草案。此前,国务院依法将这一法律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委员长会议建议十届全国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7.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的实质要求是:作为中国政治责任主体的政府担负起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职责。这决定了"生态政治建设"的质底是政府实行"生态执政"。"生态执政"的内涵有三个层面:在观念层面,确立"生态型政府"的执政理念;在规则层面,根据"生态型政府"的责任来构建法律制度体系;在操作层面,借助生态法律制度之宏观机制与微观机制的运行,来落实观念与规则层面的内容。在这三个层面中,规则层面最为关键,这是由中国政治的"公共行政"本质决定的。所以,应根据具体国情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健康中国是"民生"更是"国计"2015年中共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这是中共中央政府文件首次正式提出健康中国的概念。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为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任务。这意味着健康中国已经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国家战略。健康中国的内涵是要加快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相似文献   

9.
齐银昌 《前沿》2006,(3):22-24
在我国,"政府预算"与"国家预算"这两词通常是混用的,但它们又是根本不同的."政府预算"还是"国家预算"这一问题有很大的中国特色,与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政府预算制度改革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本文认为"政府预算"应是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我国现行的政府预算,只是"转轨型政府预算".  相似文献   

10.
政府主导是中国博士后制度的特色,政府在中国博士后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创新"是博士后制度的灵魂和基调,也是中国博士后制度持续发展的动力,更是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在博士后制度创新中,政府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合理定位职能,加强宏观指导,严格监督,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供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1.
邱实  赵晖 《人民论坛》2015,(5):11-15
政商关系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可越过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环。中国政商关系的演变主要集中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政府和官员与商人等几方面的关系。探讨中国政商关系的演变和发展必须将其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环境下,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政"与"商"的宏观与微观的两个方面来探讨,寻求一个政商关系最清廉、最有效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乡村的互动关系是认识中国乡村社会的重要视角。政府对乡村的介入模式直接反映了政村关系的性质与特征。20世纪以来,政府对乡村的介入始终具有很强的规制性和强制性,是一种"强制性政府介入模式"或称为"政府介入的强制模式"。然而,新世纪以来,以一系列国家惠农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标志,政府对乡村社会的介入开始迎来历史性转换的重要节点,表现为政府介入过程具有越来越明显的适应性特征,是一种"适应性政府介入模式"或者称为"政府介入的适应模式"。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正奇 《前沿》2007,4(7):118-120
服务型政府是以"服务"为核心的、致力于社会公正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是透明的和负责任的,它是一个有限的政府又是一个法治的政府。本文根据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特点,论述了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并根据服务型政府的特征提出构建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总理李克强频繁征求意见,听取各方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看法。他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政府向人民的庄严承诺,是接受全国人民监督的重要载体。为更清晰的勾勒中国官方围绕着"促民生"所做的工作,我们将把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民生之基"的社保工作所作出的承诺与2014年的各部门的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15.
老有所养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的养老传统与实际调查都表明,居家养老是适合中国国情和国民意愿的养老模式。"国家—社会"理论的发展历程显示,"国家与社会相互融合和良性互动"的理论框架可以有效分析当下中国的现实问题。据此,我国政府应当放弃全能政府理念,扮演"掌舵者"角色,坚持宏观入手、微观放手思维,确保政府"在社会中"又"引领社会";通过规划、经济和管理三种参与形式,实现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总体目标制定、经济保障和运行管理方面既不"缺位"也不"越位"的责任目标,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有效应对具有中国独特特征的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为什么中国可以快速发展起来。由此,我们思考了几个相关的问题:中国经济崛起与巨大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有什么关系?政府与企业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尽管中国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市场或市场主体充当"运动员"和取决定性作用,政府主要充当"裁判员"的角色。但是,通过对"地方"和"企业"两类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在很大程度上,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崛起的推动力和发展方式之一是:尽管发生了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转型,但是,在属地经济和"官本位"体制下,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关系依然是原有的"庇护"与"被庇护"伞式关系。在中国各地经济的发展中,在大大小小的各种庇护伞状结构下,当地的资源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伞式社会"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正深化改革已成中国大潮,到了最紧要关头。改革的核心是政府,简政放权是解决改革核心问题的关键。简政放权就是在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合理划分三者的作用范围,明确政府权力的边界,清晰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作用边界,正像李克强总理说的,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就是"削权",把"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近年来,我区一直致力于转变政府职能,实施简政放权,大幅减少了行政审批事项,为企业松了绑、为市场添了力,激发了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下,地方政府官员往往会在"创新"与"守成"之间面临着极大的抉择如果单纯的复制和学习,可能是替别人宣传"政绩"而对自己不利,这造成了许多有效的制度无法在同一区域内顺利复制以地方发展为主的模式形成了中国三十年的发展路径地方政府创新到底有没有实质性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效果?我们并不能排除有很多地方政府创新出于单纯的政绩目的,但要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做一个完全客观的评价和  相似文献   

19.
2015年12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中央首次以"法治政府"名义作出的专门文件,被视为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一件大事。《纲要》对中国法治政府建设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法治政府建设下一步该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正处在急剧的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社会深层次矛盾累积,群体性事件时常发生,其应对的艰巨性、复杂性日益严峻。在中国各级政府管理体系中,应急管理是一块需要加速整修的"短板",也是中国官员的一门"必修课"。公共危机过度泛化□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的今天,城市中的危机事件频频发生,造成社会的恐慌与政府的应对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