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林小春 《半月谈》2003,(2):70-71
“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不仅振奋了民族精神,也激发出国人对载人航天器的浓厚兴趣。许多读者写信给编辑部,想了解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到底啥模样?有什么不同?那就让我们来——  相似文献   

3.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国人民以或愤怒、或坚强、或自信、或自豪的丰富表情,再一次生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中国人的爱国表情,让世界为之震动。  相似文献   

4.
徐灿 《人民公安》2008,(24):4-4
如果是诗篇,那必是壮丽的篇章。如果是长歌,那必有壮烈的旋律。2008年,对中国人来说,充满了史所罕见的挑战与风险,也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和喜悦。2008年,对于中国警察来说,有那么多如雨的汗水任我们挥洒,有那么多的感动与感慨的泪水流过你我的面颊。  相似文献   

5.
冠军不仅仅是在赛场上产生,同样可以在企业的激烈竞争中产生。为中国乳业夺取104年以来的第一个冠军"IDF创新大奖"的蒙牛,正用点燃13亿人"牛奶梦"的火炬,传递着强壮民族的信念和愿望。《蒙牛:点燃"强壮中国人"的梦想》,会向你娓娓述说。  相似文献   

6.
潘华实 《前沿》2012,(10):7-8
精神生活在当代中国有重要地位。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应该是丰富的、健康的、向上的、和谐的,但现实生活中,当代中国部分人的精神生活有不丰富、不健康和不和谐的地方。构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同时实现精神生活的多样化,努力改善并合理引导人们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7.
梁胜初 《前沿》2005,1(12):217-223
精神文化需要指人所特有的、享受和运用精神文化成果、丰富精神世界,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精神文化需要是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和着眼点。因经济发展、思想解放、民主推进和对外开放等因素的影响,当代中国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征。充分满足和积极引导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使之朝着健康、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是当前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8.
张立鹏 《前沿》2014,(5):31-32
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最高价值目标。当代中国客观社会物质生产和社会政治制约因素,以及具体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制约因素都对人的发展形成掣肘,厘清社会制约因素的生成机制,对于探讨当代中国人的现实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周边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从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不断到日本在钓鱼岛问题的咄咄逼人态势,再到印度不断在中印边界挑起事端,所有的这些都给中国的国家安全带来现实的挑战。特别是自从日本一些不负责任的政客围绕着钓鱼岛争端制造出“购岛”闹剧以来,中日关系出现了严重的倒退,使得近年来本就经历严重波折的中目关系显得更加脆弱,  相似文献   

10.
佐人 《现代领导》2010,(1):35-35,34
六十多年前,方志敏烈士在被囚半栽的短暂时间里,留下了《可爱的中国》等光辉篇章,这是烈士生前用鲜血和生命凝铸出来的无价之宝。这些著作,仿佛是烈士伟大人格的化身。充满了无产阶级舍身忘我的精神,特别是那种“居高位而一贫如洗.  相似文献   

11.
马恒民  薛为昶 《求索》2007,(10):114-116
作为本民族道德基本精神或元精神方式存在的中华“道德元典精神”,不仅成为传统道德得以延续的精神支柱,而且,由于其产生的原创性、思考的深邃性以及影响的广泛性,在现代道德文明建设中具有本体性的意义。就当代高校德育建设来说,中华“道德元典精神”中的关注人自身全面和谐发展以及审美化施教手段对于当代高校德育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扎实做好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即“三进入”)的工作,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从上海世博会筹办到举办,国人最心照不宣、暗自担心的问题是什么?国民素养。就在大学生刘辰子就“假冒轮椅人现象”投书市领导几天之后,我国著名教育家、中科院院士杨福家昨天走进世博会公众参与馆“相约名人堂”,  相似文献   

14.
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是开展党员教育和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平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载体,也是学习宣传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新举措。载人航天精神与铁路精神所体现的精神实质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文化转型和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正在发生嬗变:从单一化到多样化,从整体主义到尊重个性,从重义轻利到义利并重,从因循守旧到革故鼎新,从闭关自守到开放进取。  相似文献   

16.
匡文波 《人民论坛》2012,(19):34-35
如果能够了解和熟悉中国传统文化,那就是高品质的中国人;如果能够更多地了解全世界现代状况,那就是现代优秀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7.
“杨根思连”是一个诞生于1932年9月闽东“蓝田暴动”的红军连队,战争年代,涌现出了以“特级英雄”杨根思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1951年12月.连队被志愿军总部命名为“杨根思连”。和平时期,他们坚持不懈地用优良传统建连育人.有效地促进了连队全面建设整体推进、持续发展.连队党支部2次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4次被总政表彰为“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1990年3月、1997年4月分别被军区授予“卫国英雄连”“基层建设模范连”荣誉称号: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8次、三等功18次。  相似文献   

18.
劳骥 《前进》2013,(12):56-56
60多年前,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平时,毛泽东大手一挥说,走,我们进京“赶考”去。不要退回来,我们不做李自成。在毛泽东主席的告诫下,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励精图治,百废俱兴,取得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9.
荷裔美国作家亨德里克·房龙的专题人类史话《宽容》,再次翻译出版,仍受到读者广泛关注与青睐。这本专门论述应对异见宽容的著作,以时间为顺序,展示了一系列为宽容而奋斗的先驱者群象。由于从宽容与不宽容的消长起伏这一角度透视历史,因而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也就体现了它自己的独到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陈燕霞 《前沿》2013,(3):73-76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马哲史上,是其哲学体系形成的主要理论标志,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也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的真正诞生地和发源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原生态”。《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及“世界历史”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展开了阐述,这一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总结,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他的世界历史理论。可以说,不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就不可能真正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