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蒋经国主政的台湾当局,在表面上高呼“反共”,坚持“三不”政策的背后,出于另外一种政治意念,与大陆中国共产党方面秘密交往,试探和谈。 自1981年蒋经国暗许其亲信沈诚赴大陆一行之后,他对中  相似文献   

2.
1982年7月,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的儿子廖承志,发表了《致蒋经国先生信》,这封信由中国中央电视台播放。同时,《人民日报》也于7月25日全文刊登。1982年8月,台湾的国民党中央报纸登出宋美龄《给廖承志公开信》、  相似文献   

3.
廖承志是中国共产党的著名侨务活动家,他与海外华侨华人和台湾国民党有着深厚的渊源,在祖国统一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82年7月一个炎炎的夏日,廖承志饱含激情,挥墨致函蒋经国,表达了海峡两岸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的诚挚心愿。此信发表后,立即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本期适逢《廖承志致蒋经国信》发表20周年,本刊特邀作者撰写此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4.
唐为首 《世纪桥》2005,(8):48-49
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渐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大力倡导加强两岸人民往来.通过政治谈判实现国家统一,在岛内和海外产生了空前热烈的反响.对国民党僵化的大陆政策形成强大冲击。寥廓海天不归何待1982年7月.蒋经国在悼念他父亲蒋介石的文章中.写到“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还表示自己“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很快,中共方面就作出了反应。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给台湾的蒋经国发出公开信——《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信是用电报发往台北的,并刊发在7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出乎台湾当局的意料.引起海内外的瞩目。信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5.
对于台湾问题,邓小平在1986年9月2日会见美国记者迈克·华菜士时这样说: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感情问题。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其次,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第三点理由是,我们采取“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统一问题。邓小平对美国记者讲的这三条理由,在当时,蒋经国对前两条不会持不同意见,对于第三条统一的方式,蒋经国并没有认为是不可能的。对于蒋经国,邓小平认为他最终是可以做爱国者的。邓小平说,“新时期统一战线,可以称为社…  相似文献   

6.
1.毛泽东勤政殿召见, 菊香书屋论兵 抗战胜利后,根据中央的安排,我参加了中、美、蒋三方的停战谈判。自从毛主席、党中央看穿了美蒋“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军调部的机构要进行精简之前,我趁机向领导提出到前线到基层下放锻炼。因为我深知自己从参军起一直在统帅部工作,缺乏基层特别是前线实战经验,不利用这个时间下去锻炼锻炼补课,将来工作就容易犯错误。但上级都以工作需要为由没有批准我的要求。1946年10月,内战全面爆发后,我再次提出到前线去锻炼,意外地得到了叶剑英的批准。不过,叶剑英找我谈话时,却这样告诉我:“去前线下放锻炼是可以的,以符合毛主席的政策,但要有个条件,那就是随叫随回来,不能讲价钱。”我高兴地点着头,表示坚决服从命令。  相似文献   

7.
何日彩云归     
张怀武 《共产党人》2008,(22):51-52
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在美国第七舰队的保护下,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仍顽固坚持“反共复国”方针,扬言“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但同时他们也反对美国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反对把“台湾问题国际化”,反对“划海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蒋氏父子视“台独”为大逆不道,坚决镇压。以至于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尼克松访华后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1 1951年,祖国人民派出了一个庞大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战地去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团长是中共中央委员、宣传部副部长廖承志,副团长是陈沂和田汉。   朝鲜广大军民,从最高层的领导到基层干部,凡是接触过廖承志同志的,都说:“廖承志有政治家的思想,外交家的风度,诗人的气质,作家的语言。”   那时,新中国刚刚诞生,我从前方战斗部队被选派到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来工作,负责筹建总团宣传处和文工团。至今,还记得在北京建团时发生过的两件小事。一件是廖承志主动提出要向志愿军总部献锦旗并为彭总赠送一件礼…  相似文献   

9.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给在台湾的蒋经国发出公开信.公开信刊发在7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在海内外引起极大的震动.公开信用个人的私谊,洇透民族感情,这个角度极为自然生动,也切合廖蒋二人的实际,完全触动了中华民族之深情,海岛当归祖国大陆,中华民族和平统一是大势所趋,中国共产党民族大义昭然明示天下.  相似文献   

10.
李宗仁归国前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影响日益扩大,美国对华政策开始转变。1965年9月下旬,蒋介石派“国防部长”蒋经国访美,提出派兵到越南参战,遭到美方断然拒绝;1966年7月,美国国务卿腊斯克访问台湾答记者说:“我们承认中华民国政府……”,“唯一”两字不见了;1967年3月,大陆“文革”如火如荼,蒋经国对美国某杂志记者说“挥师北伐,必成必胜”,可该杂志却以《中国神话》为题,发表了一篇具有讽刺意味的社论;1968年2月,曾带头反共亲蒋的尼克松发表总统竞选演说,说“在今后8年中,中国问题一定要解决”。  相似文献   

11.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蒋经国和邓小平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蒋经国钦佩邓小平,视其为兄长。邓小平对这个“弟弟”也是十分关心。“中山舰事件”后,委屈的蒋经国首先向邓小平汇报思想,随后宣布与坚持反革命立场的蒋介石脱离父子关系。岁月沉浮——邓小平16岁就去法国勤工俭学,1925年成为中共旅法支部负责人之一,因遭法国政府迫害于1926年1月与傅钟、任卓青从巴黎到达柏林,又从柏林转道抵达莫斯斯科,进入中山大学学习革命理论和军事。蒋经国比邓小平先到中山大学一个多月。1925年,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蒋经国与其他爱国青年一样,…  相似文献   

12.
在以往对西安事变的研究中,人们总以为苏联与西安事变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真实的历史恰恰相反。叶剑英西安致电毛泽东:“蒋明日到此。”从1935年底起,蒋介石主动派人去莫斯科试探国共谈判的可能性。当时蒋介石以为,长征中的红军已经不足为患,“安内”基本完成,政策的重心开始倾向“攘外”。如果不乘胜抓住机会同中共和谈,就不能指望从苏联方面得到“攘外”不可缺少的援助与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一、把“四人帮”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粉碎“四人帮”后第六天,即1976年10月12日,叶剑英老帅派他的儿子叶选宁去北京东城富强胡同6号  相似文献   

14.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蒋经国出任国民党主席,三年后又成为台湾地区的最高领导人。蒋经国作风务实,常深入民间,头脑也清醒,他上台后推出所谓“政治革新”,大力反腐倡廉,任用新人,提高行政效率;同时对社会矛盾采取相对温和的解决办法,并明确提出以“一步一步来”的渐进方式向民主与法制过渡。蒋经国生活朴素,深恶腐败,他要求自己的子女不得经商,规定各行政部门停建办公用房、严禁公款吃请、官员不得出入娱乐场所,并派警察到这些地方去检查。他还亲自过问一批经济犯罪的大案要案处理,惩办了“中央银行总裁”徐柏园、“高雄市长”杨金虎等人…  相似文献   

15.
“四人帮”在这些日子活动频繁,行动诡秘,王洪文9月23日飞回北京后,也进入西山,紧挨着叶剑英住下,跟踪监视。他们一方面制造流言,说叶剑英在西山有个“军人俱乐部”,图谋不轨;另一方面亲自出马抓“枪杆子”,江青到昌平某师,王洪文到保定某军,张春桥到通县某部,“串联”、拉拢、  相似文献   

16.
冯玉祥将军教子甚严,他的长子冯洪国,曾与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廖仲恺之子廖承志一起留学苏联,时称“莫斯科三大公子”。冯玉祥对他家这位“公子”要求十分严格,绝不允许沾染公子哥儿习气。1935年6月14日,冯玉祥写了一首题画诗赠“洪国吾儿”,画是何人所作不详,画面上是一赤膊短裤的力夫,肩扛一沉重的大口袋正在迈步前行,冯玉祥题诗云:  相似文献   

17.
翁元1930年出生于浙江寿昌县。中学肆业后,于1946年报考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卫士。随从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先后担任蒋介石内勤侍卫、贴身侍从副官;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又任蒋经国贴身侍从副官,一直到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后退休。他为蒋家服务40余年,耗费了他大半生宝贵时间,他见证了蒋家在台湾由强势到衰微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一个是东北军富有传奇色彩的统领,一个是国民党至高无上权力者的大公子和接班人:一个是“西安事变”的发动者,一个是中苏改善关系、促进和谈的礼物;一个是辗转流沛的阶下囚,一个是踌躇满志的监护人。历史有太多的偶然和巧合,又有几许悲怆和无奈,这就是少帅张学良和前任台湾执政蒋经国先生的大半生奇缘。喜乎 ?悲乎 !敌乎 ?友乎 !“西安事变”与经国回国   1936年 12月 12日,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少帅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及其随员,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少帅没有想到…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1937年8月出狱后,中国共产党表示欢迎。1937年11月20日出版的党中央理论刊物《解放》,还发表了时评———《陈独秀先生到何处去》,并以尊敬和期待的口吻说:“当独秀先生恢复了自由以后,大家都在为陈先生庆幸,希望他在数年的牢狱生活里虚心地检讨自己的政治错误,重振起老战士的精神,再参加到革命的行列中来。”陈独秀出狱之后,亦曾亲自到南京八路军办事处,向叶剑英、博古表示,赞成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此后不久,由于王明、康生在党的刊物上,硬把陈独秀这个刚从国民党监狱中出来并积极主张抗日、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诬为“日特…  相似文献   

20.
正1949年新中国成立,台湾与大陆断绝来往,两岸处于敌对状态。海峡两岸渔民在海上捕鱼,相遇也不打招呼。大陆个别渔民偷偷拿些渔货交换一些台湾日用品,也不敢声张,被人举报就会被以"通敌罪"判刑。这种状况,直至1979年叶剑英委员长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之后,才有所改变。接着台湾也开放回大陆探亲,两岸关系开始逐渐缓和,海上贸易也逐渐活跃。由于两岸货币不能通用,只能采取以货易货的方式进行。大陆渔民用海产品和土特产向台湾渔民交换当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