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行政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尚未制定《行政程序法》,不过《城乡规划法》中较多规定了行政规划公众参与制度。以《城乡规划法》相关规定为中心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公众参与行政规划的形式多样、程序粗简、实效有限、行政规划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范围狭窄等结论。据此并参酌域外经验,我国行政规划公众参与制度需作相应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2.
公众参与的写入无疑是新近实施的城乡规划法的一大亮点。但要在实践层面更好地实施还需要相关法律的细致化和体系化。公众参与在英国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早已在自上而下的各级规划体系中确立了一套完备的法律制度。本文指出我国应借鉴其经验,通过制定地方法规细化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环境法律制度,而其中的公众参与是则是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中的重要内容及支柱,公众参与能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的民主性科学性及高效率和透明度。本文就环境影响评价及公众参与展开阐述,对比西方国家和港台地区立法并借鉴其先进经验,就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建议,使得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在一定的法律框架下进行,同时更好的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以及保护自然社会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浅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问题源头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环节之一,公众参与的效果对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显著的影响。我国现阶段对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的相关规定并不完善,有鉴于此,本文对公众参与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海洋环境保护是全球范围内人们的共同责任,公众成为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力量,因此,公众参与制度成为现代民主国家海洋保护环境的重要制度。近年来,南海周边各国都加快了对南海的开发利用,导致了南海海洋环境的恶化。我国南海海洋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有助于南海海洋环境的保护。针对目前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还存在参与范围狭窄、公众参与的权利不明确、参与的程序没保障等问题,应在南海海洋环境保护中先行试验,以完善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6.
树立以人为本的生态法理念--从公众参与制度出发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彰显“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生态法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应是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本文从公众参与制度的法理依据、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制度现状以及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路径设计等几个方面对公众参与制度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7.
正目次一、村民参与村庄规划制度变迁二、村民参与村庄规划现有缺陷三、村民参与村庄规划法治化保障的若干设想随着我国现有法制不断完善和村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视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编制、实施村庄规划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村民参与村庄规划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诸多的主客观原因,村民参与村庄规划依然存在不少缺陷和问题。实践证明,村庄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必须充分考虑村民诉求和感受,并发挥村民主体能动  相似文献   

8.
公众参与制度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之一,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对弥补国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不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理论基础出发,借鉴国外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立法特点,从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健全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众参与是行政民主化的重要体现。公众参与应当是有效的参与,能够发挥参与应有的作用。我国当前虽然在众多领域均确立了公众参与制度,但由于诸多问题的存在而导致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不高。要提高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就应从进一步规范公众参与方式、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及公众参与者的权利保障制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没有形成一系列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利于公众对环境保护事务的有效参与。要改变公众参与的原则性规定,建立和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必须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以公众权利为本位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实现公众参与国家环境保护的全过程管理,建立公众参与和政府行政管理相结合的环境保护制衡机制,建立和完善环境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11.
建设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我国全体上下共同追求的目标,要加快法治进程,就必须让广大群众参与到国家的法治进程中来。本文通过阐述公众参与及其基本价值,试图指出法治国家与公众参与的密切关系,同时针对我国目前公众参与制度的实施现状,提出加快推进公众参与法治进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共参与机制对该制度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在《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对公众参与的内容、程序等方面作了一些规定。而我国与美国在公众参与的具体规定中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主要通过对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与机制进行比较,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是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制度,对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国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发展起步较晚,立法和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尚存一定的不足,导致公众参与程度不高,引起一系列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执法的冲突和矛盾,导致环境保护社会性并未完全体现。文章从环境公众参与制度界定入手,对我国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立法现状和不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专项立法、信息公开制度和公益诉讼制度角度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立法领域中,公众的参与越来越活跃,但由于传统习俗、社会政策等原因,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制度还有待于完善;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积极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对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依据问题提出完善制度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行政法上的公众参与制度发展至今还存在着诸如制度适用的不统一、形式单调、对单行法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而日本行政法上的公众参与制度,即日本《行政程序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单行法的代表——《都市计划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以及地方公共团体自己发展出来的公众参与制度,可以为解决中国的上述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汪劲 《法学评论》2004,22(2):107-118
环境影响评价是当今世界各国为预防和减轻拟从事的开发行为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实施的一项环境法律制度。在该制度中 ,公众参与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 ,是行政决策民主化的重要体现。本文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历史发展出发 ,通过对美国、日本、中国以及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环境影响评价立法有关公众参与规定的比较 ,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介入时机、如何参与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公众参与条款的实施提出了立法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环境问题对社会生活造成的广泛影响日益扩大,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更是把公众参与作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2006年2月14日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使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不再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有了切实可靠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论协商民主在行政决策机制中的引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政府决定”的行政决策机制由于“公众参与”之规定停留于一般要求,造成公众在机制中的“结构——过程”两阶段中角色断裂,进而使机制所追求的民主正当性目标落空。而强调公众参与的广泛与平等、重视理性与真诚协商、注重偏好转向的协商民主有助于修复行政决策中公众参与可能遗漏的民主性,美国行政决策中的协商民主在实践层面上验证了此种功能取向。由是,在我国行政决策机制中引入协商民主可成为一种增强决策过程民主性的选择性方案,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政治协商制度为此种引入提供了政治与制度基础。而协商民主要在行政决策中获得稳定性并持续发展,必需借助法律媒介使其制度化。  相似文献   

19.
浅析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手段。随着环境法的不断完善及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必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环境法律制度。本文阐述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内涵,借鉴国外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经验,分析了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环境影响评价必须有公众参与才能为其提供正当性,但现有的制度安排未能解决公众参与的实质正当性问题,公众参与环节往往流于形式。通过研究公众的范围选择、公众参与的方式以及听证主持人和专家的独立性等问题,提出当前需要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