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场分析,是指现场勘查过程中和结束后在现场就地进行的分析,是根据现场勘查、现场访问所获信息对案件有关情况做出的初步分析判断。搞现场勘查不能不分析犯罪活动,搞侦查破案不能脱离犯罪现场和对犯罪活动的分析判断,现场分析贯穿于现场勘查和侦查破案的始终。如果离开了犯罪现场和现场分析,现场勘查乃至侦查破案都将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失误。  相似文献   

2.
犯罪现场是每一起案件侦查的起点,也是每一个侦查人员都要研究的课题。现场复原(重现)的重要性在于现场勘查中,对案件性质、作案人数、作案过程、作案方式、物证价值提出的假设或出现矛盾的地方,根据现场情况对犯罪现场进行复原(重现),从而对现场物证的客观性、调查信息的真实性、案件性质的准确性、作案过程的连续性进行验证,为侦破案件提供更多的信息。1三维动画现场复原(重现)的概念犯罪现场复原(重现)是指侦查人员在现场勘查中,依法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分析犯罪行为,在思维和实物模型中去构建或模拟犯罪现场,重新认识犯罪行为得出新的侦查…  相似文献   

3.
现场重建是对现场犯罪经过的恢复[1-3],是现场勘查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随着视频监控系统在各种场所的广泛使用,更多的犯罪现场将暴露在监控画面中。视频监控在跟踪、比对、抓捕等侦查工作中的应用已经较为广泛和成熟,若充分应用到现场勘查工作中,将对现场重建提供重要帮助,大大提高刑事技术工作效率,提高现场快速、全面取证能力。本文中,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视频监控系统在犯罪现场重建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林丽 《法制与社会》2013,(21):125-127
近年来,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受到了侦查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其基本概念和内涵着手,分析其特征,进而讨论应当如何在现场勘查中运用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以提高侦查效率。  相似文献   

5.
《政法学刊》2019,(4):108-119
犯罪现场环境是相对于狭义犯罪现场的外部条件,不仅是一个延展空间,更是内外在要素与联系的拓展。犯罪现场环境是犯罪嫌疑人犯罪及社会活动的基础。狭义的犯罪现场环境是指发生犯罪行为的场所以外的地理空间环境。广义的犯罪现场环境是指与犯罪行为有关的人、事、物、时、空、信息在具体犯罪行为以外的客观存在。研究犯罪现场环境可以从地理空间环境、时间环境、心理环境、物质环境、数据空间环境等维度来系统构建。犯罪现场环境与犯罪嫌疑人犯罪行为的关系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是一种相关性的"跨界"关系。研究犯罪现场环境可以从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轨迹及外部条件来分析侦查方向和范围,不仅对于个案发现侦查线索和破案证据具有指引意义,有助于犯罪现场分析与重建,也能够从类案或整体上映射犯罪自然和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出台和实施,传统的侦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法律取证程序,对案件的侦破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及时根据社会和法律的发展的脚步更新刑事案件的摸排侦查方式,成为公安机关的最新课题.入室盗窃案件在侦破上具有一定的苦难度,这是由于入室盗窃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往往会随机选择盗窃地点,在犯罪现场的侦查无法指向特定的嫌疑人,犯罪现场的侦查占据了案件侦破的关键地位,突出体现了现场侦查对案件侦破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整理攀爬入室盗窃案件现场侦查,对攀爬入世盗窃案件的犯罪特点、侦查要点、侦查注意事项以及对攀爬入室盗窃案的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郝宏奎 《犯罪研究》2006,(6):2-6,15
美籍华裔刑事鉴定专家李昌钰博士所著《李昌钰博士犯罪现场勘查手册》是一本犯罪现场勘查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之作,集中反映了犯罪现场勘查理论与实践的最高新成果。该书提出的注重现场勘查中普及运用先进技术、坚持技术勘验与综合侦查并重、现场双向保护等诸多理念及术语,是对其数十年犯罪现场勘查工作的系统总结,是对犯罪现场勘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理论化。  相似文献   

8.
犯罪现场信息在刑事侦查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现场信息是指犯罪分子在现场留下的各种痕迹物证,以及通过这些痕迹物证和现场客观事物变化等外在表现,进行逻辑推理所获得的一种理性认识的总和。犯罪现场重建分析技术是以现场勘查获得的犯罪现场信息为基础,对犯罪客观过程进行的整体构建。在刑事侦查中,充分发掘和利用犯罪现场信息,提高对犯罪现场分析水平,对提高刑事案件侦破效率,有效地打击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类很早就开始了研究和利用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访问知情人等多种信息开展侦查破案,只是受到技术的制约和管理方式的束缚,利用现场信息的水平不高,特别是在封建的中国,由于科技水平的低下和重口供、轻证据的办案理念的影响,制约了犯罪现场信息的研究利用。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从信息学角度审视犯罪现场信息对于侦查破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犯罪现场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犯罪现场信息即是犯罪现场相关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以及破案参与者对犯罪现场相关事物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的反映。它包括了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的含义。从本体论的意义上说,犯罪现场信息是犯罪现场相关事物运动的状态和运动方式,是犯罪分子在犯罪现场进行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0.
在犯罪现场,犯罪心理痕迹同物质痕迹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现场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犯罪心理痕迹比物质痕迹的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物质痕迹主要作为法庭证据使用,而犯罪心理痕迹对分析案情、刻画罪犯、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犯罪心理痕迹与物质痕迹不同,  相似文献   

11.
现场分析是整个现场勘查工作中带有关键性的步骤,对侦查破案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全面地分析现场,研究案情,就需要大家坐下来,汇集信息,沟通情况,进行集体讨论、相互启发与争辩,并由现场指挥员根据大家讨论的意见做出决策。  相似文献   

12.
客观存在的犯罪现场,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痕迹物证,蕴藏着诸多的犯罪信息,是侦查破案的依据、刑事诉讼的证据来源。但随着社会的法制化、现代化、信息化,犯罪人作案手段越来越狡猾,他们为了逃避打击,不断变换手法,或者伪装现场、毁证灭迹,使遗留在现场的痕迹物证越来越少。因此,刑事科学技术人员除了在现场中心获取必要的证据外,也应高度重视现场外围,以获取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更有必要认真分析研究现场外围,以通过现场外围的勘验来印证和弥补现场中心获取证据材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宁势强 《法制与社会》2013,(20):134-135
手印是犯罪现场中较为常见的物证之一。分析、判断现场手印可为确定案件性质、缩小侦查范围、快速查阅档案以及进行手印鉴定提供有力的线索和依据。本文就现场遗留手印的形成、分类以及变化因素的依据进行相关论述,以更好的发挥现场手印、手位为分析案情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犯罪现场勘查失误造成的不良后果现场勘查的组织、指挥不当,造成取证不全和破坏现场痕迹物证现场勘查的组织、指挥不当,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如多重指挥或指挥员本身对现场勘查业务不熟,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缺乏大要案现场勘查指挥经验,没有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制定计划,组织时间仓促,指挥混乱,分工不明确。造成勘查不细,漏勘查,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全面,对现场中的有些痕迹物证造成破坏,影响勘查的效率,也直接影响到案件的侦查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15.
犯罪现场勘查与刑事技术鉴定工作是案件侦查的起点和基础,在刑事侦查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自勘自鉴"、"自侦自鉴"、"勘鉴不分"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一点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立法精神相违背,有碍司法公正和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必须厘清犯罪现场勘查与刑事技术鉴定的区别,健全犯罪现场勘查与刑事技术鉴定的工作体制,实行"侦勘合一"的工作机制,使公安机关的鉴定机构与侦查部门分离成为公安机关鉴定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足迹是人类活动中在地面等承受客体上遗留下的痕迹.本文指出在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通过对犯罪现场遗留的足迹进行检验,可以获取到犯罪分子的信息,为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确定作案人数及作案人的自然条件,提供有效的侦查线索和破案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世上事物皆有两面性,要想全面地认识事物及其背后的客观规律,必须坚持运用辩证的思维、视角来认识、看待事物。犯罪现场勘查是侦查人员对犯罪现场认识、勘查、分析的过程,要想全面地认识、勘查、分析犯罪现场必须坚持运用辩证的视角来考量犯罪现场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8.
犯罪心理现场勘查的两种应用 犯罪现场包括物质现场和心理现场。现场勘查中的心理现场分析。是指对现场的物质痕迹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加以整理,尽量复现每一现场痕迹产生时的心理状态,刻画出作案人的心理面貌,从而为判断和识别犯罪分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心理痕迹蕴藏在整个犯罪现场之中。充分发掘和利用现场心理痕迹,通过现场整体态势和细节特征所反映出的反常性、心理惯性、特异性,揭示作案人的真实动机、规律特点以及与被害人的关系,为侦查准确判断案件性质、串并案件和划定侦查方向及范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现场观察是现场勘查的第一步 ,直接影响到勘查的整个效果 ,对收集现场的痕迹物证及判断侦查方向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由于观察效果的好与坏没有一定的客观标准 ,所以在实践中常常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甚至出现类似走马观花等不该出现的现象 ,影响了后续工作的开展。真正做好现场观察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它要求勘查人员在掌握一定的勘查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不断地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并须用心感悟 ,才会针对千变万化的犯罪现场做到运用自如。下面就本人的一点理论和实践结合日本的现场观察的做法就如何做好现场观察工作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