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高认识搞好委托和协助执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近年来,上海法院坚持严肃执法,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在委托执行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据统计,1995年和1996年两年,上海各级法院委托外地法院执行案件2589件,执结1401件,执结率为54%,执结标的达155...  相似文献   

2.
司法改革:从权力走向权威——兼谈对司法本质的认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克服由司法腐败和地方保护主义而引起的司法不公和执行难的顽疾,法律不断在探索司法改革之路。1991年颁布的《民事诉讼法》将职权主义的审判方式改为当事人主义,指望通过纠正过去由当事人陪同法官去调查取证的做法杜绝司法不公;同时又赋予法院执行拘留权,期望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在一些地方的人民法院也逐步滋长、蔓延起来,这不仅破坏了国家法制的统一,而且也严重损害了法院公正执法的形象,干扰了经济审判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坚决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已成为法院经济审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最高人民法院任建新院长在第14次、15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上对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强调指出:各地法院要坚决执行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从全局出发,坚持依法办案,维护  相似文献   

4.
为了认真贯彻省法院执行工作会议精神,彻底解决法院当前普遍存在的“执行难、执行乱、积案多”的问题,我们把贯彻会议精神、加大执行力度作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来抓,创建了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巡回执行大队,奔赴基层啃“骨头”、打“歼灭战”,创出了一条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排除行政干预,攻克“执行难”的新路  相似文献   

5.
执行难的问题,原因很多,究其根本,机构未健全,未形成完整的组织体系,应是第一位的。自上至下健全执行机构,已是解决执行难的当务之急。司法解释是执行工作的重要依据,但目前司法解释的现状是少、慢、软,已不能适应执行工作的需要。地方保护主义侵入法院,形成司法地方保护主义,它严重地妨碍了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摒弃法院内部的地方保护主义,乃是挖掘法院内部潜力,搞好执行工作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论法院对民商事仲裁的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远 《政治与法律》2005,(1):138-142
法院对仲裁的制约是必要的,然而,法院对仲裁的制约又必须适度.对仲裁协议有效的严格条件、国内仲裁的实体审查、执行中推行的地方保护主义,都不应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空间.结合国际通行做法,放宽仲裁协议有效要件、对仲裁只进行非实体审查以及在执行中减少法院的地方保护主义势在必行.减少司法对仲裁的制约,弱化法院监督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做好委托执行工作抵制地方保护主义□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宁波市地处浙江东部的东海之滨,辖11个县市区,人口500余万。几年来,我市两级法院的执行案件每年以60%递增,执行任务十分繁重。由于种种原因,我市的委托执行工作与其他省市兄弟法院一样,一度处于...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最高人民法院三令五申要求全国各级法院在审判工作中要克服地方保护主义,严格依法办事.但在一些地方仍屡禁不止.我们三人都是从事经济审判工作的,在工作中常遇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眼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法制受到破坏,深感痛  相似文献   

9.
增强全局观念相互协作配合———对全国法院集中清理委托执行积案的思考本刊记者戴建志去年底今年初,全国法院集中三个月时间对委托执行积案进行清理。在这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了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指出“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是执行工作的主要障碍”,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李国光副院长在1999年8月召开的全国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座谈会上说:“委托执行是法律规定的一项重要执行制度。实行这一制度,有利于抵制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干扰,提高执行工作效率。”笔者认为,委托执行应成为异地执行的一般原则。(一)委托执行有利于直接暴露并有效约束来自法院系统内的干扰和影响。通常认为,直接到异地去执行似乎比委托执行更能有效的抵制当地法院的地方保护主义,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在直接执行模式下,执行法院与当地法院之间是难以确立起基于法定程序而产生的协助关系。当地法院在表面可能超然置…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a number of aspects of the criminal enforc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 in China, focusing on recent trends and developments. China has been under tremendous pressure from the US to expand the criminalization of its IP infringement. The article first summarizes the substantive criminal law regarding IP offenses in China and describes the main enforcement agencies and judicial organs responsible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processing of IP crimes. Analysis of the substantive criminal IP law and enforcement practices shows a steady pattern of rapid criminalization, not only on the books but also in action. Newly promulgated judicial interpretations and notices substantially expand criminalization of IP infringements. In addition, the enforcement rates of IP and related crimes have been rising consistently and rapidly. There have also been numerous joint meetings, information exchanges, issuance of provisions, collaborative “strike-hard” enforcement campaigns and other major efforts initiated by the police, the prosecutors, and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to facilitate agency cooper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criminal enforcement of IPR. However, accompanying this rapid criminalization of IP infringement control are serious problems rooted in the Chinese criminal judicial system, including local protectionism, the lack of respect for procedural justice as well as the protection of defendants’ basic rights, and inadequate training, professional incompetence, misconduct, or corruption.  相似文献   

12.
司法独立作为一项人权原则和法治原则 ,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 ,并且已经形成其国际标准。中国在宪法和法律中 ,也对司法独立作了原则性的确认和规定。但是 ,由于中国司法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 ,形成了“司法权地方化”的格局 ,破坏了法制的统一和司法独立原则的实施。中国司法地方保护主义有其深厚的体制性根源和思想文化根源。解决中国司法地方保护主义问题就需要彻底地改造形成“司法权地方化”的体制性因素 ,以“司法权国家化”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思路 ,并以此进行相应的司法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3.
将地方政府干预经济行为融入Krugman的"中心--外围"模型,以此来分析地方政府采取保护政策对厂商迁移和地区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中国分权体制改革进程中,地方政府基于对税基、管辖区福利、政府自身利益等因素的考虑,采取了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利益的保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地区间生产资源的配置.在实施地方保护政策情况下,除非运输成本很低、迁移目的地的支出水平很高或市场分额足够大,从而为厂商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足以补偿地方保护所产生的厂商迁移的机会成本,否则,将阻碍厂商的跨辖区迁移和产业的地区集聚,从而造成地区间分工弱化与市场分割、各地区重复建设与产业同构现象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地方立法更加符合客观规律、更加体现地方特色、更加提高立法效益,是衡量地方立法科学化的标准。我国地方立法在科学化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地方立法理念存在偏差;地方立法"抄袭"严重;地方保护主义、部门利益倾向明显;地方立法技术滞后。推进地方立法的科学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前提,是提高地方立法效益的有效途径。为了切实有效地推进我国地方立法的科学化,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地方立法理念,科学编制地方立法规划与计划,建立地方立法助理制度,提高地方立法技术,建立科学的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方行政立法监督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的立法实践中,行政立法的数量大大超过了人大立法,所涉及的内容多与公民权益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但地方政府在立法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地方保护主义",使得地方行政立法的权力不断膨胀,破坏了法律体系的统一和有序,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对地方行政立法的监督很有必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地方行政立法监督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完善我国的地方行政立法监督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云 《行政与法》2013,(11):25-29
在社会转型期,任何一种政治体系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合法性危机问题.传统的行政执法方式严重地制约着地方政府合法性的提升、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相背离.因此,推进行政执法改革,是解决地方政府合法性危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The way in which formal contract enforcement becomes effective is a critically important but understudied question for law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Primarily drawing on field investigations,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enforcement performance of two basic‐level courts in China, one in a more‐developed and the other in a less‐developed region.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found to be crucial in contributing to the courts' performance. Unlike the court users in the less developed area, those in the more developed area become more market‐oriented as the local economy diversifies, paving the way for more rigorous judgment enforcement; a developed local economy also allows the court to strengthen institutional building and staff professionalism.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Chinese courts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with which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al contract enforce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和解决之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保护主义本质上是地方政府和执法机关为保护局部利益牺牲法制统一、滥用权力的结果 ;各地方作为独立利益主体受经济利益的不当驱动是其产生根源 ,现行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审判等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则是重要成因 ;应当从严格行政执法、加强地方行政执法机关的独立性、建立有效的对行政不作为的监督制度和科学的行政违法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处罚与刑罚的衔接、合理配置行政强制执行权及改革行政审判体制等方面克服和防范地方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旅游法之“人本”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云博 《时代法学》2009,7(4):67-72
我国由于旅游基本法缺位、旅游专项法滞后和地方性旅游立法各异,从而导致目前对旅游者的保护不力,旅游资源不能高效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人本”思想理念在旅游法律及其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旅游法律所强调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原则没有得到有机结合与和谐统一。厘清我国旅游立法的现状,并探讨旅游法律管理行为的不合理之处,意在强调“人本”思想的真实回归和加强系统立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等都确立了对著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探讨著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的合理性,对于规范商标管理,形成统一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具有现实意义。但本文认为,政府认定著名商标不如让市场认定;就商标专用权保护而言,认定著名商标没有必要;著名商标制度容易助长地方保护主义;著名商标并不是认定驰名商标的必要条件;依靠认定和保护著名商标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建议加大对商标侵权的处罚力度,加强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并取消对著名商标的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