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检监察干部既要严厉查处腐败,又要严防自身腐败。加强对廉政风险的排查、预警、化解和处置工作,实现廉政风险防控“全覆盖”,无疑是增强纪检监察干部“腐败免疫力”的重要途径。湖北省纪委、监察厅始终把纪检监察干部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并决定由省纪委、  相似文献   

2.
在这个题目下,笔者主要探讨解决三个问题:我们对干部退休后的腐败行为、干部离职后(离职经商或离职从事其他职业)的腐败行为,以及借手他人的腐败行为,到底应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3.
不勤政也是一种腐败杨晓霞谈起腐败,人们往往把生活上的腐化堕落,经济上贪污受贿与之联系起来,而很少有人把不勤政与腐败联系起来,因为不勤政的干部至多只是个『混官』、『懒官』.他一不贪污,二不受贿,你能把他怎样?殊不知,这种『混官』、『懒官』,对应该想到的...  相似文献   

4.
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的力度,必须抓住引发腐败的深层次问题,通过体制、机制、制度的创新,探索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途径。(一)创新党风廉政教育机制。党风廉政教育创新,要坚持和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根据入世后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改进方式、方法。在教育内容上,要注重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正视长期执政带来的影响,切实解决好为谁掌权、如何用好权这个根本问题。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形式要…  相似文献   

5.
白杰 《法治纵横》2011,(10):65-66
曾经风光无限的王庆海落马后被戏称为“两手干部”,即“两手干部”即指那些干工作有一手。搞腐败也有一手的触罪官员,“两手干部”有功劳、更有苦劳,但他们在腐败事业上同样身手不凡。因其正面形象具有很强的迷惑性,罪行败露时被人们喻为“明手”掩盖“暗手”。  相似文献   

6.
高层言论     
《政府法制》2010,(4):13-13
俞正声:宁可误事不伤和气不是团结而是涣散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最重要的是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干部。宁可误事不伤和气,不是团结,而是涣散。一个人腐败,只是个体腐败,而队伍涣散,则是肌体腐败,会败坏党风,带坏政风、民风,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好抓班子、带队伍的职责,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搞通融,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不讲条件,对违反党的原则的人和事不留情面,  相似文献   

7.
一是理想“失去”。一些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颓废,意志衰退,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失去信心,因此便想给自己留后路,从而走向腐败。二是心理“失衡”。一些干部从利己主义出发,没有原则、没有节制地比官职、比安逸、比富有,总认为自己付出的多,而得到的少,便想方设法来弥补,从而一步步地堕入犯罪的深渊。三是道德“失范”。一些干部无视传统的道德规范,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有的人甚至鼓吹什么“厚黑学”。这样的人不腐败,是不可能的。四是权力“失控”。一些地方,权力出现私有化、商品化、集中化的趋势,如果掌权者意志薄弱,极易…  相似文献   

8.
从发生的腐败窝案、串案看,在一些地方,腐败分子为了腐败的便利和安全,往往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包括组织同学会、同乡会方式,结成“腐败网”。其表现是:权力网。一些腐败分子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权力,相互勾结,相互利用,我用手中权力为你办事,你用手中的权力为我谋私,既可利益均沾,又可以互相掩护。人情网。一些干部不讲原则和党性,只讲人情关系。只要是关系户,无论公事私事,不管是不是符合规定,一律开绿灯。家族网。一些干部借助亲戚关系编织家族网。已经“发达”的利用手中权力专门提携家族网内的人,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相似文献   

9.
加强领导干部世界观改造的必要性赵云阁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特别是领导干部贪污受贿,是腐败的集中表现。就近些年来北京市检察机关查办案件情况来看,所查处的县处级以上干部贪污受贿犯罪呈上升趋势。导致他们腐败、堕落、走上犯罪邪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驱动这些干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经济布局正处于调整阶段,企业重组、单位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在所难免;社会分配格局与以前已有明显不同,各种社会矛盾产生了新的特点。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面对形形色色的考验,消极腐败侵蚀了一部分干部,包括个别领导的思想,最终被滋生的物欲吞噬。  相似文献   

11.
古人讲:“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明得失”。笔者认为干部监督工作就像一面镜子,它可以照出一个人脸上的灰尘,规范和约束一个干部的言行。据笔者调查和分析,除了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在党内和社会生活中的残余影响;对外开放,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乘隙而入;制度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和簿弱环节;一些地方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得不紧,拜金主义、享受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部分党员干部中滋长外,形成腐败的主要原因是法制不健全、监督不得利,使某些人在生存方式上的选择、人生观的演变等方面经历了心理和心灵的震荡,有的人在金钱、物质、美色等的诱惑下,以手中的权力作筹码,进行权钱交易,大肆进行贪污受贿,陷入职务犯罪的泥坑,跌入犯罪的深渊,走上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治已病”不如“治未病”。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预防和制度建设,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原则和根本举措。落实这一原则和举措,就要高度重视廉政风险排查和防控工作。真正让党员干部知道“风险”、不敢“冒险”、力求“保险”,防止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干部失足,确保权力行使安全和干部成长安全。  相似文献   

13.
发生在福建莆田的这起案件,暴露出一些地方和部门组织人事上的不正之风是何等严重,权钱交易是何等猖獗,少数干部的腐败堕落是何等触目惊心。虽然象陈仙祖、陈文修这样的腐败分子在我们的党政干部中只是极少数,但所产生的影响却是极为恶劣的。吏治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江泽民同志指出:“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他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这种历史的教训很值得我们注意。”要铲除吏治的腐败,就必须在组织人事工作中扩大民主。干部的优劣和是非功过,群众看得最清楚,只有走好…  相似文献   

14.
就在反腐反贪捷报频传的时候,新的腐败也在严重蔓延。1993年至1995年全国受处分的地厅级干部943人、省部级干部共17人;1996年至1998年全国受处分的地厅级干部1463人、省部级干部共32人;1999年一年受处分的地厅级干部327人、省部级干部17人。这种情况值得深思和警惕。  相似文献   

15.
朝晖  易红 《检察纵横》2012,(12):30-32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在机关单位当个小官。手里掌握着点小权。在金钱的诱惑面前,他们把持不住,染上了“权力毒素”,用小权捞些小钱。在“螺丝壳里做道场”,把小权发挥到极致。用小钱来满足自己的贪欲。有道是,绊人的桩不在高。腐败的事不在小。本想用小权捞点小钱,搞“平安腐败”,谁知平安腐败不平安,小贪也能撂倒人。江苏省江阴市几个手握小权的干部,因小贪而滚鞍落马,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6.
对于多数人来说,提起节假日,想得最多的,要么是亲朋相聚,享受天伦之乐,要么是走出拥挤的都市,去饱赏自然风光,享受大自然的沐浴。但也有些人,每当此时,想的既不是温馨的亲情,也不是静谧的大自然,而是公家的金库,领导的家门,大款的钱袋子……正是这些人,制造出了久禁不止的假日腐败。腐败形式堪称总汇近年来,发生在假日的腐败,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吃喝腐败。这是一些干部节假日里常见的内容,不过请的方式不同,大体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受请型。逢节遇假,一些手中握有审批权、检查权、验收权的干部可以说请帖盈门,酒宴…  相似文献   

17.
以研究隐形经济著称的中国经济学家黄苇町在他的关于腐败问题新著里称,中国本世纪末反腐败形势严峻。作家出版社最近隆重推出黄苇町新著《失落的尊严──惩腐备忘录》,在该书的封面上.明白标示着一个个令人震惊的腐败记录。1997年的数字表明,高级干部的腐败案件正继续加速增长。据统计,仅该年上半年,受处分的厅局级干部便达1673人.省部级干部78人。而且,在干部犯罪的年龄呈下降趋势的同时,犯罪金额却在直线上升。黄苇町认为,目前有利于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督.以民主建设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帮助贿赂"、"预期受贿" 隐性腐败形式多样化 谈到"隐性腐败",许多基层纪检工作者一点也不陌生.江苏省盐城市一名纪检干部给记者举了个例子:该市原人大常委会主任祁崇岳在担任市委宣传部长期间,一名干部长期巴结讨好祁,并不直接给其送钱物,但一直为其办许多私事,"甚至经常给他擦背".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反腐倡廉思想极为丰富,其特点是:综合各种因素揭示腐败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主张不搞群众运动,而是从完善政治体制与法律制度来铲除腐败产生的土壤;坚持改革开放和惩治腐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邓小平为我们找到了一条反腐倡廉的正确道路,把毛泽东的反腐败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崔志军 《内蒙古检察》2007,(4):47-47,63
高发的渎职侵权犯罪活动对社会政治经济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权力的腐败严重破坏了国家政治和法制的统一。各种滥用权力的行为侵犯着公民的合法权益,导致法制权威的极度削弱,引发、激化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稳定。权力的腐败刺激的不正当竞争催发经济利益冲突,直接破坏了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的原则,破坏了市场秩序,造成经济局面的混乱,损害了健康的社会经济机制。另外,权力腐败助长了腐败没落思想,使人民群众对现代化事业失去信心,并产生了对党的领导执政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