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世纪桥》2013,(10):1-1
放权,是这次机构职能转变的一个鲜明特征。新一届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国务院部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减少三分之一。作为兑现改革承诺的重要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对激发市场、社会和地方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放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可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这无疑是一剂不花钱能办事、少花钱多办事的“良方”;通过放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可以消除制约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为转型提供“源头活水”;通过放权,减少审批,可以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改善就业创业环境,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积极性;通过放权,可以更好地发挥地方的作用,使管理能够贴近基层、贴近企业、贴近市场、贴近群众。事实证明,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既有利当前,也惠及长远,堪称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3,(8):1-1
放权,是这次机构职能转变的一个鲜明特征。新一届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国务院部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减少三分之一。作为兑现改革承诺的重要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对激发市场、社会和地方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放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可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这无疑是一剂不花钱能办事、少花钱多办事的“良方”;通过放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可以消除制约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为转型提供“源头活水”;通过放权,减少审批,可以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改善就业创业环境,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积极性;通过放权,可以更好地发挥地方的作用,使管理能够贴近基层、贴近企业、贴近市场、贴近群众。事实证明,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既有利当前,也惠及长远,堪称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  相似文献   

3.
向谁放权——向市场放权、社会放权、地方放权民众对政府机构改革翘首以盼,概因当前部分政府职能分配不合理,其与社会、市场的关系定位不清,影响甚至阻碍了社会发展。13日上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提出了向谁放权的问题,即向市场放权、社会放权、地方放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地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4,(8):18-19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中,经济领域向市场、社会的放权,本质上是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的回归。一项自我削权的改革,能成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其意义自是非比寻常。简政放权,正是从这样的高度和视野,诠释着现代治理的基本逻辑,蕴含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明晰思路。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社会转型期,必须进一步依法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实现纵向分权与横向分权、经济放权与政治放权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平等放权,健全完善中央与地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6.
“集权的简约治理”是帝制时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模式,也是近现代以来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底色。回顾和分析“集权的简约治理”的宏观历史背景及其生成逻辑,能为新时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重要历史镜鉴。郡县制、宗族信仰、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侵扰共同构成了这一模式的宏观历史背景。帝国君主、州县正印官、基层社会成员(包括准官僚、准官员、基层社会普通民众)三方面行为主体,在长期相互博弈过程中不断做出的理性选择,是帝制时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生成逻辑。“集权的简约治理”实现了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的动态均衡,对新时代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启示主要在于:一方面,中央集权是基层简约自治的政治保障,国家权力必须领导社会权力;另一方面,简约自治是单一制国家一统体制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国家权力也应当充分尊重基层社会的内生活力和自主性空间。  相似文献   

7.
“集权的简约治理”是帝制时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模式,也是近现代以来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底色。回顾和分析“集权的简约治理”的宏观历史背景及其生成逻辑,能为新时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重要历史镜鉴。郡县制、宗族信仰、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侵扰共同构成了这一模式的宏观历史背景。帝国君主、州县正印官、基层社会成员(包括准官僚、准官员、基层社会普通民众)三方面行为主体,在长期相互博弈过程中不断做出的理性选择,是帝制时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生成逻辑。“集权的简约治理”实现了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的动态均衡,对新时代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启示主要在于:一方面,中央集权是基层简约自治的政治保障,国家权力必须领导社会权力;另一方面,简约自治是单一制国家一统体制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国家权力也应当充分尊重基层社会的内生活力和自主性空间。  相似文献   

8.
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缩影,不可避免地也存在纵向和横向的府际关系冲突和博弈等问题。从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视角切入,对青岛市B区专职网格党建指导员骨干下沉机制进行解析,可深度展开对微观层面上权力系统均衡机制的研究。专职党建指导员是政府介入基层治理的有效渠道,是引领基层自治的主导力量。专职网格党建指导员骨干下沉机制形成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机制,具体包括新的组织机制、沟通机制、调节机制。上述机制通过发挥"人的关键因素"优势,从纵向制衡、横向平衡两方面发力,是一种试图超越集权与放权的"合纵连横"策略选择,也是推进基层治理权力系统集权与放权的均衡化实践,有助于形成集权与放权的均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政治逻辑、实践范式等方面剖析该机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达成良好基层治理生态的相应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5,(9)
<正>简政放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先手棋",是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创新创业、市场活力的"乘法"的有效举措,也是党中央反腐败的釜底抽薪之举。两年多来,国务院相继取消和下放了8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同时地方政府放权的事项更多。对于这些集中批量下放的行政权力,地方或基层政府能不能  相似文献   

10.
权力界限是有限政府的核心问题。从宪政法治来看,有限政府的权力应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并应遵守法定权限、合宪和权能分工与制衡这三个原则;从民主权利来看,有限政府的权力界限应止于人民的授权范围,民主权利将约束政府权力;从市场经济来看,有限政府的权力行使应始终厘清“政府归政府”、“市场归市场”的界限,当好“掌舵人”的角色;从公民社会来看,有限政府的权力行使不能侵入公民私人领域,政府治理权力与社会自治权利平等,社会能有效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11.
赵心昭 《求贤》2007,(7):22-23
近年来,无论从高层到基层,从党内到党外,理论上大家都承认中国的政治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也深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难在何处。依照中国目前的国情,政治上搞西方式的那种多党制民主既不可以,也无可能;但由于在经济方面已经向市场转轨,权力与资本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寻租的机会,如果不对权力施加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腐败也就会不可避免地与经济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3,(20):51-51
一些省市放权出现上边放的,不是下边要的;而下边要的,上边并没有放。出现此类尴尬的原因,一是认识问题,二是部门利益作祟。中国的市场经济脱胎于计划经济,权力倾向于下指导棋,以为没有行政机关的严格“管理”,市场将乱成一锅粥。所谓部门利益,涉及某些管理便利以及掌权者的地位、威信和面子等。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18,(20)
正佳木斯市坚持把"放管服"改革作为转职能、提效能、激活力、促发展的重要抓手,明确行政权力范围,统一权力设定标准,规范权力运行流程,在行政审批上做"减法",在便民服务上做"加法",在行政效能上做"乘法",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一、减少审批事项,在行政审批上做"减法"加大放权力度。按照向城区放权"三个一律"原则,即凡法律依据未明确必须由市政府职能部门行使的权力,一律下放到城区;对于区级政府直接  相似文献   

14.
1980年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及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根本改变了中央政府集权控制、包揽所有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局面。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发生变化,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放权,各级政府向企业放权,政府逐步减少对一般社会事务的直接管理,是改革以来的三个重要趋势。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从一些管理领域的撤退,  相似文献   

15.
考察新型城镇化有许多不同的学科视角和理论方法。从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视角来看,新型城镇化实质上就是公共权力的空间重组。在城乡社区的空间权力关系上,追求城乡平等发展权;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结构层级关系上,尊重地方的自主发展权;在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关系上,实现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的良性互动,维护公民权;在全球化霸权与民族国家主权的权力关系上,提升城市竞争优势,争取城市发展的话语权。城镇化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适时转变和不断优化,以及政府公共权力运行的公开化及其与空间的良性互动。传统城镇化的突出问题正是表现在政府职能定位的错乱和政府公共权力运行的失当,包括政府职能的“越位”与“越权”、“缺位”与“失权”、“错位”与“乱权”。新型城镇化依托顶层设计,合理分权,构建府际政策协调机制;利用市场力量,简政放权,建构政府与市场合力机制,构建官方一民间合作机制;扩大公众参与,还权于民,建构官民合作机制;提升城市竞争优势,争取话语权,构筑国际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近代之前中国乡村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地方基层的治理形态又是如何。众多的研究关注到中国乡村治理形态的特殊之处,并且主要形成了结构视角下的中间阶层社会整合与国家权力文化网络整合的视角。社会结构整合论侧重中间阶层的权力支配,国家与地方之间通过士绅、地方精英的正式与非正式治理结合方式维系乡村社会秩序。权力文化整合论则认为乡村社会共享的价值符号、象征、礼仪等权力展示造就了国家与地方之间的一体性,国家正是运用正式权力的文化网络治理基层。传统乡村社会的基层治理是一种融合了结构与文化的认同治理,这种治理方式成为当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依赖资源。  相似文献   

17.
在扩权强镇的背景下,中心镇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权力逐步扩大,如何约束和规制下放的权力,成为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绍兴市探索的“中心镇权力规制”制度创新,从权力的清单、运行的程序、细节的公开以及结果的监督和考评等各个环节,规范了中心镇的权力,不仅提高了乡镇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也提高了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能力。绍兴的经验也是将基层政府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中的经验,有一定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侯学元 《唯实》2013,(10):11-13
一、政府向社会组织放权的江苏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江苏顺应发展形势和改革需要,从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以及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角度出发,围绕政府向社会组织放权的相关制度机制,开展了一系列有益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城乡经济体制结构、社会结构、体制权力结构及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正在发生急剧深刻的变革。城乡社区基层组织作为社会的细胞,一方面在基层管理与服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人们日趋密切的交往关系的结合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也是多元化利益群体矛盾的汇聚点,是形成诸多社会矛盾的发源地。在社会转型期,加快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步伐,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民主权利,有效发挥基层组织疏导、调节、整合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的功能,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保证社…  相似文献   

20.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是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政府自身改革的重要抓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激发社会活力。明确政府在市场、社会中的公共属性地位,既包括政府向社会与市场放权,也包括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放权,对现行的社会利益关系的重构和调整,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系统的改革,也是克服各种阻力和干扰的过程。在这一重大过程中,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