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求实》2013,(6)
家庭农场是我国未来重点培育的农业经营主体。根据家庭农场的内涵并以江西水稻种植为例进行分析,家庭农场的土地适度规模为70-150亩。要达到这样的适度规模,存在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工看重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农村人力资源匮乏、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低等制约因素。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好农民承包权流转服务、提高财政补贴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等措施将有效促进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2.
任娜  陈岱云 《理论学刊》2007,(11):52-55
本文结合在山东省招远市所做实地调查的结果,描述了我国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基本情况,指出在当前农村家庭代际关系"表面和谐"之下,老年人物质生活水平低、生活照料不足、精神慰藉严重不足的现状,并对农村家庭如何构建和谐代际关系和处理好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融合现代生产要素和现代经营理念,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和规模化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践表明,发展家庭农场不仅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但也得承认,这种优势作用的发挥将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因此,为了解决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与高度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发展壮大家庭农场需要完整的制度安排与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汪超  姚德超 《求实》2016,(9):88-96
传统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人养老保障模式的合理选择,但老人留守农村却是传统家庭养老的瓶颈所在,其问题的症结点在于流动社会中的离散性家庭结构裂解了传统代际支持模式,抑制了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既然农村老人留守与养老问题源自于农村家庭离散式流动,回归家庭应是该问题解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鉴于此,应依循"多赢"思路,将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置于以人为本的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中统筹规划,在统筹兼顾与合理预期的基础之上构建起"支持家庭"的融合统一体,有效化解传统农村家庭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5.
李艳 《实事求是》2003,(3):52-53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实践表明 ,农业产业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 ,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欠发达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 ,现阶段欠发达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一、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实践证明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家庭承包经营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是对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发展、完善和创新。农业产业化通过合同契约等多种方式 ,使分散的农户成为龙头企业的原料基地、“生产…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一直未能完全建立 ,农村老年人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生活风险 ,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本文认为 ,在中国现阶段应该建立“家庭保障为主、社会保障为辅、商业保障为补充”的多层次保障模式 ,促进我国农业的规模化和中国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近些年,中央多次强调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要大力推进和扶持。  相似文献   

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功标志。在我国进入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后,虽然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没有改变,但由于我国的家庭经营处于分散经营状态,存在着生产经营规模过小、统一经营层次薄弱、土地制度设计混乱等一系列弊端。必须在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合作组织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使其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红宇 《前线》2008,(11):22-24
我国的改革起步于农村,发端于农村经营体制变革。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奠定了农业持续发展、农村稳定繁荣的制度基础,进而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发展,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微观基础和宏观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创新完善农村经营体制,开辟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家庭农场所具有的内在制度优势,是现阶段中国"最适宜""最合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是新时代国家农业政策的重点扶持对象。与小农户相比,家庭农场与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博弈时具备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组织治理效率较高。从行为动机上看,家庭农场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更加注重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经营特征上看,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化水平更高,更加具备生态自觉性和合作意识,更需要农业社会化服务。当前,中国农村社会整体上进入了"制度化的半工半耕的小农经济形态",农业经营主体的兼业化、低质化趋势愈发严重,农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必须打破小农经济的这种制度锁定状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降低小农户向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演化的交易成本,使小农户沿着"纯农户—家庭农场"或者"纯农户—兼业户—家庭农场"的路径演化。  相似文献   

11.
农村水利工程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是农村土地经营的先决条件,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意义重大。产权改革是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直接影响到工程效益发挥和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农地三权分置办法实施后,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发展理念对农村水利工程的产权确定、流转等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必须创新新形势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治理模式的设计,包括产权打包置换资金模式、"1+1+N"产权内化模式、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主导的产权私有模式等,以期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济主体作用,实现农村水利工程产权模式与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下,农民工及其家庭的生存空间可划分为农村行动情境与城市行动情境,这有助于描述与研究农民工的行动选择与生存状态。基于影响行动情境的内部变量和应用规则对农民及家庭的行动选择、结果以及影响进行深入解析可以发现:在农村,传统农业转型缓慢,农业现代化滞后,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下降,农民不得不离乡背井;在城市,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户籍"坚冰"难破,人的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农民想留却留不下。在非均衡的制度安排下,农民工通过家庭化迁移来实现家庭弥合并非易事,不得不处于"半市民"状态,家庭处于离散状态。  相似文献   

13.
发展农村多元化主体 促进农村三产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强调,"要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专业合作社模式和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当前,我省农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和返乡创业农民已经发展成为农村三产融合的重要主体。通过推动农业多元主体参与农村三产融合,既有利于准确定位各自功能,发挥各自效能,又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从而有效推动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功能不断增强,不断生成新业态、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加快我省农村三产融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家庭农场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中央一号文件对家庭农场的鼓励和支持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一条农业农村改革的新路径,一个充满着阳光和希望的新方向。一、中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一)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同样是法院工作应当服务的大局。白银市有农业人口114.79万,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5.59%,农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人民法院如何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将直接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保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  相似文献   

16.
促进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实》2013,(11)
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当前我国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家庭农场土地流转集聚难;家庭农场主文化程度偏低;农业科技有效供给不足;家庭农场融资困难;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低。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主,有效供给农业科技,创新农村金融,强化政府扶持政策,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以来,我省努力探索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特别是既涵盖了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生育三个方面的需求,又综合服务于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三代人的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政策,深受农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相似文献   

18.
提高农村家庭发展能力是全面深入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核心举措。现阶段,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可持续发展问题还远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们要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维护农村计生家庭权益;不断提高家庭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设先进人口文化,积极营造和谐美好生活环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着力提高家庭自养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万辟番  李红勇  王莹 《求实》2007,(6):93-95
农民医疗保障是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和农业问题紧密相联,了解并掌握农民医疗保障的基本状况,是推进农民医疗保障工作的前提,从目前来看,家庭、家族式的医疗保障仍然是我国农民医疗保障的主要形式,这种医疗保障形式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既有其积极作用,也存排斥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求实》2015,(6)
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家庭由于社会支持的缺失,导致其在今天的风险社会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而这种问题的出现与农村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社会结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对我国农村留守家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也给农村留守家庭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带来了挑战。因此,必须整合传统和现代的各种资源,从正式的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两方面入手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村留守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从而解决农村留守家庭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