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睿 《当代党员》2011,(11):36-38
2010年12月的一天,高新区华亿明珠大厦19楼。 25岁的胡星华拿着红布,将一块招牌擦了又擦。 招牌上写着:“淘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相似文献   

2.
在香港马路的风景里,几乎没有空白点。抬头望,空中一片招牌的彩色森林,生长着“扩张自我、优胜劣汰”的文字组合。有人说,招牌代表着香港的面貌——招牌即香港。广告招牌最具特色、数量最多的是横长的与店铺成直角安装的招牌。香港之夜,灯火辉煌。荧光招牌的设计越搞越大,以大在夜色中取胜。这些街头广告是港人想抢眼、想拓展的焦灼心态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3.
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大连冰山集团有限公司的党员干部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共产党员这块招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闪闪发光  相似文献   

4.
魏兰 《当代贵州》2008,(12):33-33
夜幕降临,贵阳市下合群路上的小吃夜市又热闹了起来。站在路口,只见道路两旁一盏盏样式一致的红灯笼。汇成两条颇为壮观的长龙。走到摊前。只见每家摊位的店面设计、人员着装等都整齐划一,经营服务人员还都佩戴着统一的上岗证,而统一的招牌上全部用中英两种文字标注着摊名和招牌小吃名称。  相似文献   

5.
<正>春节假期,记者去某景区逛了逛,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违和感,后又去到另一个景区,看到错落有致,各有特色的店铺招牌时才恍然大悟,明白了那种违和感从何而来。不知从何时起,图省事的"一刀切"风气蔓延到了城市管理上。早在几年前,记者还在北方某省会城市上大学时,学校附近有条街道无论是五金店、书店还是服装店,招牌一律是典雅灰底的  相似文献   

6.
春节过后,全国各地迎来求职招聘高峰。2月16日,西安仁义路自发形成的劳务市场上,各种招牌连着排开,找活儿的人站成长长一排。  相似文献   

7.
赚钱奇招     
琵琶反弹 顾客盈门 吉林长春市有很多家拉面馆,在激烈的竞争中,许多拉面馆纷纷竖起招牌,标榜自己是“正宗兰州拉面”。唯独有一家拉面馆反其道而行之,挂起了“冒牌兰州拉面馆”的招牌。招牌一挂出,非常引人注目。许多食客出于好奇前往品尝,结果发现这“冒牌”的拉面比“正宗”的拉面还好吃。之后,这“冒牌”的拉面馆生意越来越红火。  相似文献   

8.
吴玲 《党建》2009,(6):51-51
编辑同志: 当下,恶搞门面招牌已成为一种时尚。一些土生土长的门面却挂个洋味招牌的有之,如“哈努酒家”、“密斯特商城”;利用谐音歪用、恶用的招牌更是随处可见,如服装城叫“衣冠勤售”,咖啡屋叫“鲍一抱”,火锅城叫“八锅联君”,发廊叫“执发者”、“飞发走丝”……  相似文献   

9.
清朝名臣左宗棠喜欢下棋,且棋艺高 超,很少碰到对手。一次西征途中,他微服 出巡,在兰州街上看到一个摆棋阵的老人, 其招牌上醒目地写着几个大字:“天下第一 棋手”。他觉得老人实在是过于狂妄,于是 立刻上前挑战。没想到,老人不堪一击,连 连败北,原来只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左宗 棠春风得意,命老人赶紧把那块招牌砸了, 不得再夜郎自大、丢人现眼! 光阴似箭。当左宗棠平乱回来时,看到 老人依然如故,“天下第一棋手”的招牌照 旧悬在那里,心里很不高兴,决心狠狠地教 训教训这个不自量力的老头子! 左宗棠又跑去和老人下棋,但出乎意 料,这次竟被杀得落花流水,三战三败,难  相似文献   

10.
《新湘评论》2013,(22):45-45
登门槛效应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他的两名大学生助手曾做过一项经典的实验:他们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请求她们把一个小招牌挂在自己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们大都愉快地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后,实验者再次走访这些家庭主妇,请求她们将一个不太美观的招牌挂在自己家的窗户上,大多数人都同意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实验者请求这些家庭主妇把一块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院子里,结果依然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了。  相似文献   

11.
《江淮》2007,(9)
2007年8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颁牌会议上,九华山风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贵杰代表九华山风景区接受了国家旅游局颁发的5A级旅游景区招牌。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封建迷信表现出“进化”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一是封建迷信传播手段科技化。在闹市街头,我们能随时见到一些“逢凶化吉、料事如神”的招牌,招牌下不再是巫婆神汉、算命先生、风水先生,而是高科技产  相似文献   

13.
正率领清军远征途中,左宗棠看到大漠深处残垣断壁下悬挂着一块"天下第一棋手"的招牌,旁边坐着一位老者。顿时,他怒火中烧,翻身下马,直奔过去,想教训教训那位老者。没想到,老人不堪一击,不到半个时辰,三战三败。春风得意的左宗棠露出了轻蔑的目光,命令老人取下招牌。左宗棠班师回京途中,又在来时经过的地方看到"天下第一棋手"的醒目招牌,顿时怒火升腾。走近一看,竟然还是那位根本不是他对手的老人!左宗棠轻蔑  相似文献   

14.
报载:上海拉丝模厂曾经陷入产品销售不畅、利润连年下滑的“怪圈”而不能自拔,遂与CIMIC公司达成合资经营的协议,共同组成上海斯米克拉丝模有限公司。没想到“合资”的招牌向外一挂,外方的资金尚未到位,先进技术也还没进来,经营管理一仍旧制,只是一个“招牌  相似文献   

15.
适用是宝     
人才不是摆设,不是花瓶,不是招牌,这在理论上谁也不会持否定态度。然而,实践中却不乏把人才当作摆设、花瓶和招牌这类陷入误区的现象。比如,我们一些地方在引进人才中,总是把人才“框”在文凭、职称以及什么硕士博士之类的“框框”里;我们还不难看到在一些单位的总结、报告、经验交流中,把引进了多少高级人才作为工作中的主要成绩来介绍、宣扬,却不管是否适用……诸如此类,完全把人才当作了一种摆设、花瓶和招牌,或者说把人才当作往自己脸上贴的一层“金”。  相似文献   

16.
师擎 《党建文汇》2002,(16):45-45
免费赠品可索赔 商家为招徕顾客,常常打出“买一赠一”的招牌。消费者却发现有时获赠的产品既无厂家标志,也无商标,且有严重的质量问题。其实,商家这种“买一赠一”的行为并不是民法上的无偿赠与,而是一种邀约行为。一旦消费者购买其产品,  相似文献   

17.
贤惠招牌——倪萍 在恐怕已经很少有人会为倪萍而感动了,人们都觉得她喜欢煽情,而煽情就是下套,聪明人都不往她的套里钻。在很多人眼里,倪萍过时了。所以她放下了话筒,在40多岁重新当起了演员,并在今年第十三届大学生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女演员奖。  相似文献   

18.
“设备这么重要,放开让学生用,这怎么可能?”“我有这么多科研成果。还是评不上教授,难道曾院长不知科研的重要性?”“这样的‘怪’学生也招,曾院长不怕砸招牌啊?”从1982年到现在,他倡导的教育“改革”一直走在前沿。  相似文献   

19.
贾程秀男 《奋斗》2013,(7):42-43
正在黑龙江璀璨绚烂的历史图册上,一大批声名显赫、享有盛名的传统老字号企业曾经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一个时代最为夺目的亮点。传统老字号企业作为我省经济的"家底儿"和"宝贝儿",只有不断巩固优势,抢抓产业项目改造升级的优势,才能让昔日里的老字号变成今天实实在在的金招牌。  相似文献   

20.
京郊平谷金叶培训中心的自助早餐中有一道“招牌莱”——煮熟的鸡蛋。一道再平常不过的煮鸡蛋为什么会成为“招牌莱”呢?原来,这里的煮鸡蛋不仅外观有光泽,而且剥皮时不“护皮”,剥皮后的鸡蛋能用筷子夹起来,且有弹性、不散,咬开鸡蛋后,蛋黄必在中间,并呈溏心状,给人一种软嫩适口、清香逼人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