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军伟 《山西青年》2023,(3):149-151
2021年底,工信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将面向家庭服务、公共服务、医疗健康、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需求,重点推进服务机器人等重点产品的研制及应用[1]。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服务机器人产业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据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服务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纳入技工院校专业目录,又向社会发布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这一新职业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服务机器人产业人才的培养是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技工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对我国服务机器人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上,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现时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未来机器人发展将呈何种趋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是否已做好摘取这颗"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的准备,尽可能多的占领市场?近年来,不少国家将机器人发展纳入国家计划,机器人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世界各国产业竞争的焦点。主要趋势:智能化+类人形+低成本微电子、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  相似文献   

3.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在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厅,消防机器人、钢丝绳机器人、水下机器人、侦查机器人等几十款机器人琳琅满目。“公司拥有特种机器人、煤矿智能装备两大产业130余款产品,其中20余款产品为国内首创。”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田亚军说,“我们公司研制的应急救援机器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智能化是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机器人作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主要代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向高端转变、承接国际先进制造、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正在成为一项带有战略性、导向性的重大举措。沈阳新松机器人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智能化是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机器人作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主要代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向高端转变、承接国际先进制造、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正在成为一项带有战略性、导向性的重大举措。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盛若蔚 《党建文汇》2006,(12):41-41
一种长得十分奇特的“重庆籍医生”目前在国际上名声大噪——该医生长得像一颗胶囊,把它吞进肚里,消化道内的情景就可以像放电影一样在电脑屏幕上一目了然。该全球领先纳米机器人医生升级计划已正式获得国家“863计划”基金扶持,相关科研人员准备花3年时间,让该机器人医生长出手脚,学会动手术.  相似文献   

7.
封面说明     
正近年来,唐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机器人产业基地的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研发力度,拓展机器人应用领域,提高产能满足市场需求。据统计,今年1至4月份,唐山机器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图为2020年5月18日,工人在唐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车间调试特种机器人设备。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各大高校陆续开设了机器人工程相关课程及专业。机器人工程作为自动化类新工科专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强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等特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成为教学环节中关键。基于传统自动化类工科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围绕项目传授基础知识,探索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新形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高校关于机器人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沈阳市不断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新的发展动能持续集聚成长,既加快推动装备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又发挥比较优势、强化科技创新,做大做强一批新兴产业。机器人、民用航空、信息服务三大产业被列入国家培育行动计划政策支持范围。在第四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沈阳市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展出了新松炫舞机器人、协作机器人、蛇形臂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创新产品,  相似文献   

10.
小青 《党建文汇》2006,(4):41-41
日本NTT通信和Tmsuk公司巳经在福网的一家商场内开始测试一种导购机器人。这种贴有RFID标签的机器人载有购物袋。你只要在机器人的屏幕上选择商场的某个店,机器人就能将你引领到那里。  相似文献   

11.
实现工业智能化和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是数字经济新时代中国推行的两大战略性任务。工业机器人融合了科技革命和数字革命的标志性技术要素,具有进步性、协同性、创新性等多重属性,以机器人开发和应用为主要代表的工业智能化是助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工业智能化通过生产率提升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外贸竞争力变革效应和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助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其实现路径包括:加大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打造机器人产业的基础生态;引导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加快各领域的智能化改造,提升外贸竞争新优势;增强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和移动媒体的普及与应用激活了微观政治领域,形成了微观政治传播景观。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催生出社交媒体的新参与者——社交机器人。在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迭代中,社交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类人化程度越来越高,成为隐匿于社交网络的强参与者,成为微观政治传播的新主体。社交机器人将从根本上重构微观政治传播运行的底层逻辑,变革微观政治传播的权力体系,影响微观政治传播的全面向。社交机器人作为撬动微观政治传播的新变量,其规制问题亦成为微观政治传播面临的紧迫议题。  相似文献   

13.
十面来风     
《当代贵州》2015,(4):8-9
<正>贵阳:持续发力大数据1月8日,2015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宣布此次数博会将于今年5月26日至29日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举办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博览会和峰会在全球尚属首次。据悉,此次数博会由贵阳市政府、中国互联网协会等共同主办,由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信息协会大数据分会、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等多家协办,以"专业展会、国际平台、促进合作、共谋未来"为原则,以"大数据时代的变革、机遇和挑战"为主题。(贵阳记者站)  相似文献   

14.
正贵安新区已经聚集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骨干型企业,形成大数据产业集聚集群,建成全国数据汇聚应用新高地、产业发展集聚区、创业创新首选地指日可待。2015年2月,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创建工作获得国家工信部批准,首个国家级大数据发展集聚区正式落户。  相似文献   

15.
新知     
《当代党员》2014,(2):4-4
所谓贴片机器人,是将电子元器件贴装到印刷电路板上的机器人,只要将电路板摆放在它的操作台上,它就能将电容、电阻、小芯片等电子元器件贴装到指定位置。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与立谦汽车电子仪表厂合作,最近成功研发出重庆首台经济型贴片机器人产品,并已实现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一声击掌,一个完全通过智能程序控制的灭火机器人开始了在一间平面结构房子模型里的探测,3分钟时间内,这个造型奇特、富有创意的机器人要寻找到模拟火源的蜡烛并将其  相似文献   

17.
如何化解我国产业基础薄弱问题?怎样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和竞争力?全球汽车芯片短缺,我国产业如何应对?下一步,5G发展怎样提速?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面对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工信部有关负责人一一作出回应. 使产业基础薄弱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确保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关键时候"不掉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学习导报》2012,(16):I0002-I0003
娄底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综合经济开发区,2003年实质性启动建设,2011年1月6日,管委会加挂“娄底市水府示范片东部新区管理委员会”牌子,合署办公。先后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认定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和后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既存在严峻挑战,又面临难得机遇。通过系统回顾全球价值链及产业升级的相关理论,结合目前中国国家高新区的产业发展与升级现状,以创新国家高新区发展机制、国家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大吸引外资为契机,探讨中国国家高新区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通过全球价值链升级促进和推动国家高新区产业升级,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国家产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0.
<正>义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通过对机器人伦理发展历程的思考、正义含义的嬗变以及实现正义的途径的分析,可以得出对机器人伦理的规范。机器人改变了传统的人与技术的关系,因此,在机器人的设计、使用和管理等整个过程都要秉承正义原则,把正义融入到机器人的设计、运行和管理等各个阶段,在机器人的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关注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通过机器人的发展推动社会公平,推动整个社会良性有序运行,规范和约束机器人发展,让机器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