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转移因子(Transfer faetor,TF)是免疫活性淋巴细胞释放的一种可透析的新型免疫信息传递物质,能使供体的细胞免疫转移给受体正常的淋巴细胞,使其具有供体细胞的免疫性。TF既具有特异性转移效应,也有非特异性转移效应。在TF的作用下,非致敏的T淋巴细胞与靶细胞或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并且能促进干扰素的释放,扩大生物效应,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使机体康复。 目前TF已广泛用于人和动物的临床。制备TF除了用人的白细胞、脾脏、扁桃体外,还可用猴、大鼠、豚鼠、羊、猪、牛、鹅、鸭等。而用犬脾制取TF,国内至今未见报道。为了满足犬病防治工作的需要,我们从1991年起着手研究犬脾转移因子(Canine spleen-Transfer factor,CS-TF)。现将犬脾转移因子的提取方法及其特性鉴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简称TF,用透析法制备的称为TFd,用超滤法制备的称为TFu)是T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转化为具有免疫活性的致敏淋巴细胞后释放的免疫效应因子之一,分子量低于10000道尔顿,是由低聚核苷酸和多肽所组成,能特异地和非特异地激发和增强接受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本文介绍了以正常猪脾脏为原料制备转移因子的方法,并在兽医临床上对自然群发的鸡新城疫、雏鸡球虫病和猪瘟进行  相似文献   

3.
1985年4月间,我们应用已用猪瘟疫苗免疫过的健康成年猪脾脏中提取的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er,简称TF)治疗23例猪瘟病猪,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材料 1.特异性猪TF,系由金湖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和金湖县畜牧兽医站从用猪瘟疫苗免疫的健康成年猪脾脏中提取的转移因子。批号:兽TF-840514,制备工艺从略。 2.病猪:来源某农场1985年4月流行猪瘟的架子猪,体重15~25公斤。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猪瘟酶标记法试验等诊断,为猪瘟病猪23头,供本试验用。  相似文献   

4.
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简称TF)是免疫活性淋巴细胞所释放的一种可透析性物质。该物质能将供体的某些细胞免疫功能,特异地转移给无或缺乏某种细胞免疫功能的受体。它是一种新型的免疫制剂,它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目前用抗生素或免疫球蛋白无法控制的某些细胞内感染的病毒病、细菌性病、真菌性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展示了新的途径。1979年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应用猪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 of Swine,简称STF)治疗动  相似文献   

5.
动物转移因子(TF)为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所合成的一种具有能转移致敏信息的淋巴因子。它能将供体(猪、牛等免疫组织)所具有的特殊免疫功能,通过人工将其提取出来,再经注射等途径特异地传递给受体动物(如患乳房炎的病牛),借以动员激发受体动物自身免疫系统,增强其免疫之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我场于1986~1988年试用转移因子(TF)进行治疗奶牛乳房炎60头取得了较好效果。奶牛转移因子的制作方法 ①取新鲜牛脾脏和部分淋巴结。以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剪除脂肪和筋膜,将可用部分充分剪碎。②将剪碎组织块、与  相似文献   

6.
细胞免疫学研究发现,转移因子(TF)具有增加淋巴细胞转化作用,可提高受体的免疫功能(Hambinetal1976),但其作用有浓度的依赖性(Rebullaetal1991)。在临床化学疗法中,多数药物都能抑制受体的免疫功能,TF能否拮抗化疗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尚未见有报道。为了在兽医临床应用和生产TF提供实验依据,我们进行了TF、丝裂霉素(MMC)、5──氟脲嘧啶(5──FU)和TF与MMC或5──FU合用时对淋巴细胞转化影响的比较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主要药物与试剂:①PHA:广州医药工业研究所生产;②MMC:日本KyowaHakka出品;③5──…  相似文献   

7.
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是白细胞中有免疫活性的T一淋巴细胞所释放的一种免疫效应因子之一,由低聚核苷酸和多肽组成,分子量低于10000道尔顿、能够通过半透膜而被透析。该物质能将供体的某一特定细胞免疫功能特导地传递给受体,从而激发和增强受体的细胞免疫功能。Klesius等(1977)用球虫特异性TF注射牛,球虫排卵量比对照组减少了40%,1978年他又用牛卵形球虫特异性TF给10只小白鼠腹腔注射,结果可保护该鼠对卵形球虫的临床感染,Ross(1981)等证明了免疫羊的TF能把对艾氏毛圆成虫感染的抵抗力成功地转移给易感羊,使其对毛圆成虫的寄生减少了30~70%。但目前尚未见到有关TF在弓形虫病的免疫反应及免疫保护性方面的报道。本试验对TF转移弓形虫特异性免疫反应及其对弓形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克隆了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SC2株ORF5基因。测序分析表明SC2株属美洲型PRRSV。构建的ORF5基因疫苗经脂质体转染Marc 145细胞后,第26h检测到疫苗蛋白的特异性表达,第56h达到高峰。疫苗肌肉注射小鼠和仔猪后能迅速分布到各组织器官中,未发现核酸疫苗与宿主细胞染色体整合现象;且能使仔猪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免疫期持续135d以上。结果表明,构建的PRRSVORF5基因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的哺乳仔猪的病理学变化,选取60头健康的哺乳仔猪,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仔猪经口接种PEDV细胞毒,B组作为空白对照,观察不同发病阶段A组仔猪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组织切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A组仔猪潜伏期表现比较正常,仅肠道有轻微的卡他性炎症,肠道上皮细胞肿胀。前驱期仔猪出现呕吐和腹泻,肠道和淋巴结充血严重。典型症状期仔猪出现严重的腹泻、脱水、粪便恶臭等猪流行性腹泻的典型症状,严重的陆续死亡;个别组织器官出现严重病变,如肠上皮细胞脱落、肺泡融合、脾白髓萎缩、肾出现蛋白管型等。耐过仔猪生长缓慢。结果表明,A组仔猪出现典型的猪流行性腹泻的病理学变化,且病理演变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致病机理可能与对肠道、肺的组织嗜性和对淋巴结、脾的免疫抑制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复方新诺明(SMI-TMP)是一种新的广谱抗菌增效剂,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尿道感染、伤寒、菌痢等,效果显著。1982年2~5月,在本溪县三个公社八个大队,以复方新诺明片剂对仔猪副伤寒病进行治疗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病猪大部分都是2~6月龄的外购仔猪,未进行仔猪副伤寒菌苗免疫。临床症状:病猪高度消瘦,持续性或周期性下痢,皮肤呈蓝紫色。根据脾脏肿大,肝包膜下有灰白色坏  相似文献   

11.
在严重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导致发生严重临床型萎缩性鼻炎的大型现代化养猪场,应用猪萎缩性鼻炎油佐剂二联灭活菌苗分别在妊娠母猪和仔猪进行预防免疫。仔猪从母猪得到高价母源抗体而获得被动免疫后,再产生主动免疫。猪群注射油佐剂二联灭活菌苗后,母猪初乳及仔猪血清K抗体价平均达到80000倍以上,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在猪体内全部消失,多杀巴氏杆菌的污染率降至10%以下,产毒素菌株全部清除,临床症状消失。剖检时,鼻甲骨生长正常。仔猪断奶后,其保育期、育成期以及整个生长过程的猪日增提高率分别为10.8%,7.5%和7.0%。经计算,相同条件下饲养,免疫猪比未免疫猪平均早出栏11.5天,经济效益明显。应用油佐剂二联灭活菌苗防制猪萎缩性鼻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用成年健康猪脾制造转移因子应用于兽医临床的治疗已有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其对家禽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我们于1986年4月用猪脾转移因子对自然发生的小鹅瘟病雏鹅及人工感染小鹅瘟病雏鹅进行了对比治疗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①猪脾转移因子:为作者从健康成年猪脾脏中用超滤法提取的转移因子,批号兽TF—850604;②小鹅瘟强毒:由江苏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微生物教研组提供;③小鹅瘟高免血清:自制,批号850606;④小鹅瘟病雏鹅:来源于本县金南乡某养鹅户饲养的发生小鹅瘟的鹅群,品种属太湖鹅种的本地小白鹅,体重0.1~0.2kg,12日龄,共86只,其中初发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国内许多单位对猪传染性胃肠炎开展了研究,在该病的诊断、治疗及其病原分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用人工哺乳仔猪的方法多次地进行过感染试验,发现用人工哺乳仔猪做传染性胃肠炎感染试验,往往会受到饮食性腹泻的干扰。所以,后来改用母猪自然哺乳的仔猪做感染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和初步结果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用已经建立的检测仔猪副伤寒血清抗体的Dot PPA ELISA ,对不同仔猪副伤寒抗体水平试验组 14头仔猪和对照组 4头仔猪进行了血清抗体效价测定 ,并以沙门菌强毒攻击受试猪 ,测定血清抗体效价与保护力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以Dot PPA ELISA检测的仔猪副伤寒血清抗体几何平均效价不低于 2 8.2 时 ,85 .7%的猪能够抵抗沙门菌强毒的攻击。试验初步确定以Dot PPA ELISA进行猪群免疫监测时 ,血清抗体的几何平均效价 2 8.0 为仔猪副伤寒的保护临界标准 ,该标准的确定为集约化猪场用Dot PPA ELISA检测仔猪副伤寒血清抗体 ,进行仔猪副伤寒的诊断、免疫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塞内卡病毒A (Senecavirus A)是小RNA病毒科塞内卡病毒属的唯一成员,仔猪感染后死亡率高达30%~70%,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开展抗原表位的研究对于病原学研究、免疫监测、疾病诊断及表位疫苗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细胞免疫作为清除胞内微生物最有效的防御手段,在免疫应答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筛选塞内...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养猪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转变 ,甘肃省规模化养猪场疫病流行与危害日趋严重 ,已成为制约养猪业发展和动物产品贸易的主要“瓶颈”。因此 ,摸清规模化养猪场猪病流行及防制现状 ,掌握疫病流行动态 ,探讨疫病防制对策 ,对保障养猪业的健康、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疫病流行现状1.1 旧病未除新病增加 甘肃省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仔猪黄白痢、猪喘气病、日本乙型脑炎等原有疫病尚未控制的情况下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又相继查出了数种新发猪病。他们是 :猪流行性腹泻、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胸…  相似文献   

17.
活菌制剂─—调痢生治疗仔猪黄白痢仔猪黄、白痢在3~30日龄的仔猪发病较多,特征为排黄色、灰白色稀便,发病率为68.2%,患猪生长发育不良,与同窝健猪比较,双月龄断奶时体重为健猪的60%,上圈后生长缓慢,肥育效果差。现用治疗药方大多具有抗菌作用,由于盲...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猪源脑心肌炎病毒(EMCV)GXLC株对仔猪的致病性,将其接种4周龄健康断乳仔猪,观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检测心、脑、脾组织及血清中的病毒含量,测定血清抗体效价,检测心、脑、脾组织中IL-1β、TNF-α、IL-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仔猪感染后,出现体温升高、精神不振、腹泻等症状;剖检发现心包积液,心脏变软,脑充血;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心肌炎、脑炎,病理炎症分值显著提高;心、脑、脾、血清中均可检测到大量病毒;血清中出现高效价的中和抗体;感染仔猪心、脑、脾组织中IL-1β、TNF-α、IL-6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且细胞因子的表达高峰期与出现临床症状、病理损害的时间密切相关。表明,猪源EMCV GXLC株对仔猪具有致病性,IL-1β、TNF-α、IL-6等促炎细胞因子在EMCV对仔猪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猪属多乳头家畜,有关猪的乳腺淋巴流向资料甚少,国内仅见张立教等(1984)在《猪的解剖组织》专著中简要提及。尚未见有关猪各对乳腺淋巴流向的专题报道。为了揭示猪各对乳腺的淋巴流向,笔者对苏白、长白、黑猪等杂种仔猪的乳腺淋巴流向进行了研究。(一)材料和方法 采用3~20kg死后的杂种仔猪共12例24侧,其中苏白猪6例(公3,母3),长白猪5例(公2,母3),黑猪1例(母)。除2例具有6对乳腺外,其余各例均为7对乳腺。将过尸僵期后的猪,用50℃左右的三层湿毛巾于胸  相似文献   

20.
猪圆环病毒病及其生物制品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国内外对猪圆环病毒病的研究结果,概述了猪圆环病毒病的主要临床类型及其流行病学特点,并对其病原学、免疫学及生物制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为认识该病并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认为,猪圆环病毒2型的危害主要体现在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症状中,并与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等的继发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