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调解》2011,(8):36-37
·李所长可是搞调解的高手,再难的矛盾纠纷,她都"抹"得平平顺顺的。·我自己多牺牲一点没什么,只要人民满意就行。·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收别人一分钱,我自己就不值一文钱。四川省三台县司法局中太司法所所长李桂兰以一颗赤诚的爱民之心把自己对山乡人民的一片真情,送到了群众的心田,为老百姓排忧解  相似文献   

2.
一转眼在人大工作已经十余年.一路走来,蓦然回首,发觉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还是《江淮法治》. 她是我的引路人.记得自己刚在桐城市直局机关工作时,因工作原因,结识了一位在市人大机关工作的程大姐.当时,我偶尔有"豆腐块"见诸于报端,但是我写的大多是简讯,加上自己获取资料的渠道极为有限,对于一些大材料不知道如何下手,稍长一点的稿子...  相似文献   

3.
我爱你,《中国监察》,爱你是我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导师。1997年9月,我被市委任命为中共雨湖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上任伊始,区纪委办公室杨主任给我送来了一本《中国监察》杂志。作为纪检战线的一名新兵,我如获至宝,从此与《中国监察》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使我的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军功章里有《中国监察》的一半。”这样说,我认为一点也不过分。这样说的不仅是我一个人。记得一位基层纪委书记曾感慨地对我说:“《中国监察》值得一订。如果说我们单位纪检监察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的话,首先应该感谢《中国监察》,因为是她告诉我如何当好纪…  相似文献   

4.
在基层法庭工作,许多老百姓几天见不到马新英就打听,想跟她说说话,唠唠嗑儿。回到院里工作,很多当事人点名道姓让马新英审理他的案子,说:"只要小马办案,官司打赢打输我都认。"自1990年进入法院工作至今,马新英的生活就只有了两件事——审判和调解。在她承办的案件中,8成以上都以调解形式结案,无一件涉诉上访。2003年她被荣记一等功一次,并获省法院"人民满意法官"和"全国百名人民满意调解法官"荣誉称号;2005年获省法院"人民满意模范法官"荣誉称号;2007年获全国妇联"巾帼建功标兵"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全国人民调解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袁岳 《法人》2009,(11):87-87
我的一位人力资源的同事用她自己的工作感受告诉我说,其实亲和非常重要,因为在同样的事情上,亲和的领导更能让他的团队成员一起认真工作,并富有成效。她说的一点也没错,因为同样的情况下,我也有一位管理同事,在她的管理工作中可能最缺少的是亲和,因此就比较容易在同事中累积对她的成见,从而增加摩擦与矛盾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我在心中不断地说服自己让自己快乐起来,不要把痛苦带给我身边的人,不要让他们因为我而不快乐。张婷是湖北省襄樊市一名普通的农家女孩,14岁那年,当她不幸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时,面对高达几十万元的医疗费用以及无底的术后"保命费",她无奈地选择了"逃避"。2006年11月,她在广州一位"先驱"的感  相似文献   

7.
吴星 《江淮法治》2014,(21):8-10
正"通过这次专题询问,我的内心满怀期待,希望今后我省残疾人能够有更多的就业创业途径,发挥自己的能量。"9月26日上午,省人大代表黄文琴在专题询问结束后,仍然难以平静自己激动的心情,她满怀憧憬地说:"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省人大代表,我备感珍惜这次问询的机会,会上我就关注的残疾人就业政策和服务工作进行发问,省残联有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8.
吴星 《江淮法治》2022,(5):30-31
"虽是本届履职的最后一年,但我没有丝毫的松懈,春节期间我仍抓紧时间撰写建议,努力站好最后一班岗."全国人大代表、合肥丰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兼调度员李小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李小莉是一名在车间一线成长起来的员工.在金工车间,她从事刨床机械加工工作.业务精、能力强的她被提拔为车间主任,之后不断迎接新挑战,脚踏实地...  相似文献   

9.
《人民调解》2011,(7):31-33
她把忠诚当信仰,扎根基层调解岗位,从18岁干到61岁,黑发变成了白发。43年的坚守,尽管舍弃了太多太多,但她说:"我舍不得乡亲们对我的信任,我还想再干20年!"她以和谐为使命,以血肉之躯和满腔真情,化无数起干戈为玉帛。尽管留给她的是10多处伤痕,但她说:"如果我的一点委屈能避免更多的流血,我觉得值啊!"她视公正如生命,面对公道和私情,她选择了公道。尽管她遭受了太多的误解,但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她说:"端平一碗水,认准一个理,既是调解的生命,也是我的生命!"她把群众当亲人,母亲临终时喊着她的名字,她却在调解现场摆事实、讲道理;爱人生病需要照顾,她却骑着自行车奔往械斗现场。她说:"我愧对家人,可我是人民调解员,奔赴调解现场是我的天职!"  相似文献   

10.
正"真是活不成了,我怎么这么命苦啊……呜呜……"一位老大娘对着立案大厅工作人员边哭边说她五个儿子都不愿赡养她。听到哭声,我赶紧走到老大娘的身边,边扶着她到接访室,边安抚她的情绪:"老大妈,别哭啊,有事跟我说,我帮您……"这样的场景我已记不得有多少回了。在县法院派出法庭工作19年后,我被调入县法院,如今承担接待来访工作已8年了。都说信访工作是"机关  相似文献   

11.
龙容芳原是滕州市司法局级索司法所一名年轻的"80后"工作人员,2012年她在所里主要承担普法宣传和信息调研两个业务岗位的工作,信息调研是她的A岗位(即主要岗位),普法宣传是她的B岗位(即辅助岗位)。去年年终考核时,她凭借优异的成绩在该局基层司法行政干警日常考核年度综合排名中获得第一名,并  相似文献   

12.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张莉是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多年来一直从事畜牧科技推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当选全国人大代表4年多,她领衔提出了3件议案和26件建议,大都和保障食品安全、丰富"菜篮子"有关.她说:"从农田牧场到餐桌,我要为打通农产品质量安全链条上每一个堵点和痛点建言献策,保障老百姓的'菜篮子'...  相似文献   

13.
张宏 《江淮法治》2013,(13):43-44
"群众给予我的不只是代表的荣光,更是对我的无限期望。我要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向群众递交一份合格的答卷。"——定远县十五届人大代表梅竹秋"长期在农村工作,接触的都是最基层的农民群众,深感自己的职责重大,要尽力把他们的呼声反应上去。"梅竹松是定远县界牌集镇徐小村土生土长的农民,现任该村党总支书记,去年被选为定远县十五届人大代表。当选人大代表以来,她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关心百姓疾苦,反映群众呼声;她不负村民重托,用满腔热情,聚民力、察民情、办实事、解难题,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和好评,充分展示了一名基层人大代表的风采。  相似文献   

14.
石奎 《中国监察》2009,(6):50-50
我是南江县纪委副书记石奎,我与王瑛共事七年,在查处一个个违纪违法案件中,亲眼见证了她作为一名纪委书记的铁面无私和爱憎分明。她是一名女同志,却有着令人钦佩的果断和勇气,有着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毅力,她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好领导。  相似文献   

15.
"虽然这份工作任务很重,有时也感觉很累。但工作了这么多年,我觉得很‘值’!"廖成莉今年44岁,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米易人。在这个只有21万人的山区小县,她从事检察工作13年、乡镇党委工作4年、纪检监察工作8年,与反腐倡廉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敢于争先、敢于破难、敢于碰硬!!提起廖成莉,许多人都会这样评价她。2004年,廖成莉调到县纪委、监察局工作。面对县纪委、监察局当年一案未办的局面,她迅速组织力量,梳理案件线索,一举查处某中心校校长周某等3人贪污受贿  相似文献   

16.
她像春天和煦的春风,在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事业上,蕴育着一个又一个希望;她像冬天里的一团火,温暖了80多名刑释解教人员的心灵。2009年,她被省、市表彰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个人",她就是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环城司法所所长马传亚。  相似文献   

17.
意外:她在微博上"火"了 "今晚在碧湖苑看到一名女孩带着一位捡垃圾的老奶奶进饭堂,并打了满满一大碗饭菜给老奶奶吃,还开心地跟老奶奶聊起天来.老奶奶时不时用感激地笑容问她:这真是一个漂亮的女孩.我感动了."  相似文献   

18.
小雨 《江淮法治》2014,(4):46-47
正如果你认识了一个女孩,但她告诉你她是癌症患者,可能不久将作别人世,你还敢把她娶回家吗?"爱情恐惧症"碰上"黏皮糖"2011年年底,家住武汉市硚口区生活村的何展宏异常烦恼,他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却不知该不该爱她。继父得知他为爱情苦恼,劝他:"一个大小伙子,想爱就爱,想追就追,磨磨唧唧一点也不像我儿子。"女孩名叫徐婷,比他大一岁,日语专业毕业,在武汉一家工贸公司上班。徐婷父母早年离异,她一直跟随父亲和继母生活,几  相似文献   

19.
全国瞩目的市民自学考驾照被拒引发"民告官"案,2013年4月26日在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自学考驾照遭拒学员状告车管所"90后"的苏姑娘不仅漂亮,而且聪明,动手能力特强的她什么东西一看就会,很多手艺活儿从来就是无师自通。"这一点小苏跟我有一拼。"她的舅舅老钱是位有着30多年驾龄的老司机,他夸外甥女的同时从来不忘顺带着自夸,"当年一位老司机手把手教会我开车,之后直接去车管所申请考驾照,一次就过了。"他认为,"去驾校培训既耗时又浪费钱,我这位‘老运动员’带领下,在一个封闭的场所,教会了家里几个晚辈开车。2010年有一位亲属在我的培训指导下向南  相似文献   

20.
因为把一名幼小的男童提溜在空中拍照取乐,颜艳红的名字上了百度"百科名片"。在这张"名片"里,可谓"有图有真相"。生于1992年的颜艳红,原本是浙江温岭市城西街道蓝孔雀幼儿园一名教师。在2012年10月24日之前,她拿着1000多块钱的月薪、发着"当幼师不如端盘子"的牢骚,和他人一起看护着一个班级的幼儿。这天,她把自己班上一名男童揪着耳朵提在空中,让和她共同带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