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7月初,黑龙江省高考录取分数线公布,郑重超出了第二批本科录取分数线20多分,被黑龙江大学录取。熟悉他的人都说,郑重这孩子多亏了老樊的关心和照顾,要不他怎么能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2.
重点中学的尖子生,在2003年高考前夜因勇斗歹徒而多处负伤,他带伤走进了考场。高考成绩出来之后,他距清华提档线还差44分,但最终被清华大学“特招”录取。  相似文献   

3.
追问高考四大弊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誉泽 《半月谈》2004,(17):30-33
今年高考、招生工作虽已尘埃落定。但人们围绕考试、录取、收费等方面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或丑闻的议论却不见降温。人们在追问:高考为何年年爆出惊人黑幕?我国的高考制度到底存在哪些弊端?  相似文献   

4.
金榜题名是每一莘莘学子的梦想,高考正是通往这一理想的道路。然而,这条道路并不平坦,从领取准考证到收到录取通知书,一些不该发生的小小变故不仅引发矛盾纠纷,而且往往就此改变了考生一生的命运。无论是高考的考生、家长,还是其他相关单位和个人,都应认真学习法律,让法律为高考全程护航。  相似文献   

5.
《协商论坛》2014,(3):61-61
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日前谈到高考改革,直言对教育部提出的高考改革方案不满意。他认为,现在提的高考方案都不是建立在科学论证、调查研究比较的基础上,另外,高考改革只盯着具体如何考、录取等问题,就是走错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4,(7)
<正>6月20日,岛内首次12年义务教育初中会考放榜,虽然录取率高达93%,且近63%的学生于第一志愿录取但此次会考计分及比序方式复杂,不仅出现众多"高分低就"考生,甚至高分落榜者也不在少数。12年义务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及合理性,也因此饱受质疑。  相似文献   

7.
每年高考录取后,总有一些家境拮据的学生面临入学难的问题,新闻媒体也时常报道“好人好事”——许多善良的人们掏腰包捐助贫困生。但这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吗?今年高校秋季招生结束后,全国在校人数已达700  相似文献   

8.
守住底线     
前段时间高考录取时,朋友儿子高考成绩不理想,没上重点线,朋友几次近乎哀求地托我这个在“官面上”混饭吃的为他儿子进重点“跑跑”,“花几万也行”。我只有拒绝,一来我确实不认识官儿;二  相似文献   

9.
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一番厮杀,终于盼来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不少学子仰天长叹:永别了,我的高考!可是,这些学子真的摆脱了高考的阴影,与之永远说再见了吗?我想未必尽然。  相似文献   

10.
汪博 《今日浙江》2007,(22):36-37
没人相信当初一个高考4次落榜的学生,如今成为隆标集团的老总.4次挫折让他4次处于人生的低谷,但每一次失败的背后都是一次厚积薄发的新开始.有形学校的毕业是毕业,但他毕竟只代表学历,而自身社会实践有所成就才是人生的真正的毕业.  相似文献   

11.
没人相信当初一个高考4次落榜的学生,如今成为隆标集团的老总.4次挫折让他4次处于人生的低谷,但每一次失败的背后都是一次厚积薄发的新开始.有形学校的毕业是毕业,但他毕竟只代表学历,而自身社会实践有所成就才是人生的真正的毕业.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06,(3):90-91
今年。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上海交大”)在上海试行高考招生“自主选拔录取”。“面试决定录取结果”、“学校说了算”、“高考分数第一次与高校录取脱节”等鲜明特点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本刊将两所学校自主选拔录取的过程记录下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读者观点     
锡兵 《小康》2018,(23)
正最近,大学录取通知书陆续寄出。熬过考卷等身的12年寒窗,考生们终于迎来了这一刻的喜悦。在高中和大学之间,还隔着一个难得的暑假,怎样把这段时间规划好,过得更有意义?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教育同样是一门需要张弛有道的学问。学生,家长,社会,有意识地用好高考后的这个暑假,放飞想象的翅膀,释放创新的能力,不仅将让上一阶段的句号画得更加圆满,更能为下一段旅程写下充满魅  相似文献   

14.
近日,河南版的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出炉,该省明确从2017年起,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批录取,并逐步减少普通本科录取批次.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有27省份公布高考改革方案,大多数省份都有针对录取制度的相关改革措施,此外,多省份都明确将学生综合素质列为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0月30日,湖北省残联召开了2001年残疾考生录取工作总结表彰座谈会。省残联理事长徐少杰同志介绍了湖北省残疾考生录取工作情况:湖北省共计有61名残疾考生跨进了大学校门,是该省残疾考生上大学人数最多的一年。 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相似文献   

16.
近 年来 ,我国不同地区的高考生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 ,那些高考录取分数线较高省份的考生 ,认为录取分数线的差异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 ,他们的权益因为本地区较高的录取分数线而受到了损害 ;另一方面 ,那些录取分数线较低的省区 (大多数是经济较为落后、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省区 )的高考生也有理由认为 ,他们因为教育资源匮乏而没有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 ,就理应在高考录取时享受分数线较低的“照顾”,而外地“高考移民”的大量涌入 ,同样损害了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由此 ,我想到1971年 ,美国的一位犹太人德芳尼斯因华盛顿大学对少数…  相似文献   

17.
《创造》2013,(2)
1月4日,哈尔滨市举行环卫系统公开招聘人员培训结业式.据了解,本次公开招聘最终录取的448名环卫工人中共有7名研究生,培训结束后他们将正式走上环卫工作岗位.一名落榜的研究生说:"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这句话一经媒体报道,迅速引起网友关注.在许多人不得不承认"万般皆下品惟有编制高"的时代,想要"死在编制里"的壮志是怎样一种悲壮?屡打不破的"铁饭碗"、"金饭碗",为何如此吸引年轻人? 如果说,人们惊讶研究生选择当环卫工人只是一个观念问题的话,那么"要死在编制里"则是一个体制问题.有人想死在编制里,表面看来有一种悲壮感,实则是社会的悲哀.  相似文献   

18.
我是84年的中考竞争中,被通县第一职业学校蔬菜栽培专业录取的。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了对蔬菜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这之中,我是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的,当我知道自己被职业学校录取时,心里真不知是啥滋味,心想:上职业学校有啥出息呢?第一,高考没有希望,第二,学完后也不包分配,况且我学的又是蔬菜专业,毕业后还得回家种地,真没意思。亲戚、家长都替我感到惋惜,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人根本就看不起职业学校的学生,我在不知  相似文献   

19.
死与生的选择自杀问题一辨何南编辑朋友对我谈到在青年中自杀率增长的问题。据说在某省的一所大学,近年来每年都有5个大学生自杀。他的话使我想到1993年北京市高考发榜后发生的一件事,一位考生因为个子矮没有被重点院校录取,尽管她的考分达到了录取标准;她无法接...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统一高考却不统一录取分数线,不公平的分数线标准导致了高校教育收费的不平等。如何才能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目标,本文对此提出"一线两制",即统一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和合法化的教育收费双轨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