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消费伦理观具有时代性,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消费伦理观引导着人们。我国长期在崇俭黜奢的消费伦理观的左右下,消费的形式多为生存性的物质消费,具有明显的保守性。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种消费伦理观念的变化在给人们的消费方式带来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消费观,如享乐主义的消费观、信贷消费观、冲动性消费观等。因此,在社会转型期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消费观念中的优秀部分,合理分配消费比例,努力倡导可持续消费和绿色消费,用一种科学、健康的消费伦理观念引导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论和谐消费——来自消费性质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性质集中表现在其自然性、经济性、文化性和社会性,相应地,它对应的消费形态也分为自然型消费形态、经济型消费形态、文化型消费形态和社会型消费形态及其最高形态--和谐型消费形态.从我国消费形态的发展可以看出和谐消费观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和谐消费观,重新审视消费领域中的消费需求问题、小康消费问题、消费价值观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资源的紧缺,环境破坏加剧,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与人类毫无节制的挥霍浪费物质财富的传统工业扩张型消费观有着极大关系.我国要构建两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原来的旧的、落后的消费模式,树立起可持续消费观.通过对分析可持续消费观的基本内涵阐明了可持续消费与两型社会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倡树立可持续消费观,促进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长征》2006,(1):32-32
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王长存在2005年12月2日《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人的消费观对社会消费模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消费本是当代大学生社会活动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实践内容,蕴含其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然而,从现实的大学生消费情况来看,存在一部分非理性消费的现象,如盲目从众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重物质性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攀比消费等。储蓄观念的缺失、从众心理、虚荣心理和攀比心理、盲目追星等内在因素,加之大众传媒的倾向性引导、移动支付的消极影响等外在因素皆为其诱因,因而在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中要充分发挥高校的主阵地作用和社会环境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工业社会和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消费主义价值观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消费主义一经产生就在西方社会获得普遍认同,以至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随着全球化进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消费主义从属于经济主义和享乐主义,它渗透在当代社会制度、政策和生活时尚中,要求人们将消费作为人生的根本意义,作为表现自我或体现自我价值的手段,从而导致了系列的消极社会后果。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走出消费主义的诱导,培育健康适度的消费观,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协调发展,建立一种合乎可持续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原则的和谐型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7.
异化消费是与可持续消费理论完全相悖的一种消费现象,它往往表现为奢侈消费、过度消费、无度消费等变态消费方式.消费之所以被异化,是由劳动的异化以及消费主义的大众文化盛行所导致的.异化消费会加重自然的负担,进一步加剧生态危机.而摆脱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我们必须反恩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树立"可持续消费"的新型消费观.  相似文献   

8.
姜雪 《世纪桥》2014,(4):81-82
十八大强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的提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社会所提供的可消费的物品数量和种类的丰富,消费问题已经是当下人民最关键的问题,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一个人数众多的消费群体,是重要的消费主体之一,所以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虽然其消费的主流思想是科学、合理的,但其消费活动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也容易产生不合理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如何正确认识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解决在消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行为,树立他们理性消费观,使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3,(11)
消费主导型经济是消费在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发展方式,能够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消费主义是把追求高消费作为生活目的的消费观和意识形态,对经济、生态、伦理、社会和政治等方面都有消极影响。我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转向消费主导型经济发展方式,同时应注意抑制消费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会对大学生消费现象的高度关注入手,对大学生超支消费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希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生态消费观的培育事关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具有较强的生态消费认知,但认知呈现一定程度的分化趋势;生态消费意愿比较强烈,但践行生态消费动力不足;愿意接受生态消费教育,但高校教育却相对滞后。鉴此,要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消费观,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生态消费观培育的浓厚文化氛围;深化理论教育,确保生态消费观内化于心;强化实践养成,促进生态消费观外化于行;加强制度管理,形成生态消费观培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生态危机成为人们必须解决的难题,究其原因,生态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消费异化引起的。如何避免消费异化,建立合理的消费方式,对我国选择和实施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消费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旨在通过对消费异化在我国的现状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生态危机的研究,揭示其形成原因,探索其应对策略,以实现消费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理论文萃     
《新长征》2006,(1)
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王长存在2005年12月2日《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人的消费观对社会消费模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一、大力加强宣传教育,为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仅对消费进行了科学的分类,深入探讨了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深刻分析了消费与生产之间的关系,而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度消费观。马克思的适度消费观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与消费进行深度剖析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中国古代墨家从"兼相爱、交相利"的功利伦理原则出发,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主旨,主张节俭、反对浪费,亦提出了合理消费的理念。二者"生长"于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土壤",且在时间、空间上均相去甚远,却在消费问题上得出了如此相似的结论。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但马克思的适度消费观与中国墨家提出的合理消费理念对认识当今消费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普遍存在着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其特点为消费的随意性强、大手大脚、大把花钱,有些甚至随心所欲,生活奢侈。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是当前必须深思和认真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消费思想以儒家的等级消费观为主流,其代表人物为孔子.孔子是社会等级统治论者,他主张政治上的等级统治、经济上的等级占有与生活上的等级消费.认为人有名分之分,社会有等级差别,名分、等级决定一个人的政治地位、经济利益和消费状况.由此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社会等级统治秩序.针对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现实,孔子提出了贵贱有序,贫富有差,消费有别的等级消费观.礼:等级消费的社会规范孔子消费观的核心是以“礼”的等级名分来规范社会成员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7.
拟像理论认为,当代社会是由大众媒介营造的由被操控的符号组成的一个仿真社会,其有目标、有计划的宣传和诱导,不仅对学生的消费结构及消费方式产生了影响,也深深影响了学生的消费道德观念。面对大学生中出现的消费欲望膨胀、金钱观扭曲、虚荣消费、爱心缺席等消费道德问题,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良好的可持续消费观,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社会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消费主义等不良的消费伦理观开始在一部分人群中出现,并且有所蔓延.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也必须有所改变,应当大力倡导树立一种以适度为总原则的可持续消费伦理观.  相似文献   

19.
生态消费是经济新常态下亟须倡导的消费理念,当前,由于"重物质、轻精神"的消费理念导致生态消费需求力不足,"多盲从、少理性"的消费行为导致生态消费选择力欠缺;"重自我、轻自然"的消费心理导致生态消费原动力失衡等原因,使我国生态消费难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解决这一现实困境,提升民众生态消费力,促进生态消费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在强化生态消费观教育、加强理性消费宣传、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规约和激励机制、大力建设生态消费文化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消费方式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社会成员消费生活资料和享受服务的方法和形式.消费方式受产品的自然属性以及相应时期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消费方式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不断向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并将逐渐突出"学习化、可持续、人性化、丰富性"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