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七大报告指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十七大以来,贺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行六项制度,实施六项工程,实现干部教育培训面向全体干部,创造人人皆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条件,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规模、质量和效益的统一.使贺州市干部教育培训步入正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为推动贺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2.
陈耀雄 《传承》2010,(3):162-163
十七大报告指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十七大以来,贺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行六项制度,实施六项工程,实现干部教育培训面向全体干部,创造人人皆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条件,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规模、质量和效益的统一。使贺州市干部教育培训步入正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为推动贺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3.
《思想工作》2005,(4):6-7
胡锦涛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同时,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方面,宣传思想战线是党的十分重要的战线,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在先进…  相似文献   

4.
组织部门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施工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大责任。通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深入发展,有利于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始终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利于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选人用人的公正机制,坚持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议的精神支撑。我体会,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要在四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6.
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连云港市把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全市工作的重点。人事部门通过抓住人才的预测规划、培养使用、配置管理等关键环节,认真做好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全市人才总量不断增加,至1998年底,专业技术人员已达10.17万人,年增8.6%。但是,在人才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人才分布结构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7.
王恺 《现代领导》2009,(6):29-29
人才是最为宝贵、最可持续和最具优势的战略资源,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2009年,江苏省江都市将把项目管理导人人才工作。今后三年,全市拟组织实施11个人才项目,今年全面启动,重点突出3个项目的推进。  相似文献   

8.
苗长风 《浙江人事》2007,(11):12-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近年来,我市人才人事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化完善政府机构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人事制度改革,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徐建 《青年论坛》2010,(6):7-10
文化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生态系统中内含的各种具体文化形式,即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会给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力的支撑。主导文化确立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精英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大众文化拓展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萧山区大力推进人才强区战略,着力抓好“博士后工作站”和“引进国外智力”两个载体建设,为萧山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以博士后工作站为抓手,为人才搭建创业平台1999年,萧山区第一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万向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就正式设立,至2005年底,萧山区已经设立11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其建站数和在站博士后人数都在全省居于领先位置。萧山区“博士后工作站”多元自主模式的建立已经取得相当多的实质性成果,在全省、全市取得了相当的影响。一、积极推介,重点培养。在对设站企业的选…  相似文献   

11.
顾冠华  ;肖地生 《群众》2014,(11):62-63
<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成千上万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了给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加速经济产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2014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大会"并颁发《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教育部等六部委也联合下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对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使职业教育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高等职业教育应紧紧抓住这一大好发展机遇,不辱  相似文献   

12.
广西是我国西部后发展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人才队伍建设也处于相对后进的地位。广西要加快发展,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的目标,必须解决人才队伍建设滞后这一关键问题。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把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作为实施人才强桂战略的关键环节来抓,成立了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建立和完善人才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关键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近来,实体经济困难加大。中央反复强调要抓好实体经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而发展实体经济,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数量充足、质量过硬的产业工人队伍。"正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  相似文献   

14.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在建设科技强国的进程中,人才是基础,是重要支撑。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准人才工作的战略、方向;不断强化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实现人才对科技的强支撑;不断优化人才区域布局,实现人才协调发展;不断优化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完善人才相关政策与法律。只有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实现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需要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人才辈出的局面。形成这种局面,关键是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06,(11):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全会提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首先是法治社会,它必须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通过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立一整套能够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加以全面有效调整的法律机制,整合多种利益诉求,真正实现整个社会的安定有序,形成人与人之间稳定的、确定的和谐状态。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人民法院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  相似文献   

18.
《政策瞭望》2006,(1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这个《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强调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9.
《湖北宣传》2006,(10):1-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胜利闭幕。 这次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武警部队是一支肩负着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重要使命的武装力量,责无旁贷的要担负起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的神圣职责。胡锦涛同志贯彻落实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