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高速增长,进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起到了"经济增长发动机"的作用。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实行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系统的开放战略和政策;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和积极吸引外资。但也存在贸易失衡、贸易摩擦加剧等因素,从而影响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论文指出,要改善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只有改善要素的禀赋结构,中国才能获得较大的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报改革至今,行业院校学报发展受制于诸多因素.行业院校学报迄今的尝试,一是从"综合性"期刊转向"专业化"期刊;二是借力期刊"走出去"战略,出版英文期刊.与科技类期刊不同的是,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在繁荣中华文化的发展进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社科类公安高校学报,借优势学科打造特色栏目,构建中国学者与警务相关问题的话语权和...  相似文献   

3.
作为云南省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的前沿阵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红河州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反映江苏民营经济发展成效的指标在实践中产生、丰富,起到鲜明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但也存在口径不统一、数据分散、统计短板和高质量发展指标偏少等不足。建议从"增长、规模、创新、开放、贡献"五个维度进行系统化归类,规范民营经济指标统计工作,进一步补齐短板,构建开放的指标体系,助力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新时期广东省委、省政府对珠海城市发展的定位,以改革、开放为视角,探索了如何加快经济特区的发展,继续发挥"窗口"和"试验田"作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托克维尔悖论"源于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清末新政"与戈尔巴乔夫改革也可视为这一悖论的实例。与这几次改革相反: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由好的政府推动、政府稳定性不断增强、最危险的时刻出现于改革之前且改革获得成功,由此可以说,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力地回击了"托克维尔悖论"。究其原因,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以下特点:改革目标是增加国家利益而非统治集团利益;改革由凝聚力极强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级政府具体推进;以渐进举措推进改革;基于经济改革的成功推进政治改革;改革的领导者、推进者极为廉洁。老挝和越南的"革新开放"是复制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实例,基于这两个实例的分析能够发现:一些举措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中国改革开放回击"托克维尔悖论"经验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邓小平的"大开放"理念包含了"两个开放",一是对外开放,更重要的是对内开放即改革,即不断扩大国内的各体制机制的开放性,政治权力开放给民众、经济开放给市场、文化开放给大众。本文提出以开放的理念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高效务实的现代行政文化;以开放的理念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建设清正廉洁的现代行政文化;以开放的理念重构行政人员进入机制(高考制度),建设人本、为民的现代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开放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个基本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尤其是近22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事实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不实行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中国要大发展,就必须大开放。正如邓小平所说:“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他还说:开放不坚决不行,“一个好班子,搞改革开放的班子,就要明白地做几件开放的事情。凡是遇到机会就不要丢,就是要坚持,要干起来,要体现改革开放,大开放……不能收,要比过去更开放。不开放就发展不起来。”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开放,包括“两个开放,即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现在进行的改革是两个开放政策的继续和发展。改革需要继续开放。”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引起了学界对"中国模式"的广泛讨论。要全面把握"中国模式"的真实内涵,就必须以综合的视角来分析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环境等构成要素。从政治上来看,中国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即中国共产党;经济上,中国通过渐进式改革建立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就国际环境而言,中国奉行的和平发展外交政策为中国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模式"还具有世界意义,必将对全球治理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加入世贸后的第一道冲击波可谓"政府冲击"。这种冲击将成为政府转变职能、适应开放改革的重要契机。它会促进中国的行政体制乃至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将进入政策民主的新视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3月21日,中央"关于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这是我国37年改革开放历史上,以人才引领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看到《意见》提出的"扩大人才开放"6个大字,笔者极为振奋——过去30多年,中国人才主要是在国内发展,未来30年,配合"一带一路"和"走出去"等战略,中国人才也要在国外发展,一个中国人才的新世纪已经到来。世界之争主要是人才之争  相似文献   

12.
开放以来 ,民营经济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并逐步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新经济形态与高科技产业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与质量升级的契机 ,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与改革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源配置机会 ,加入WTO将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法规保障的新机遇。政府政策性建议对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中国经验,主要包括: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开放包容,注重批判地吸收借鉴国外经济学理论和发展经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决定分工地位的不仅是优势要素的质量和层次,还包括能够促使优势要素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开放战略和举措。中国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为主的"边境开放"措施和"非均衡"发展的优惠政策等开放战略,适宜于充分发挥廉价劳动力禀赋优势需要,据此以"低端嵌入"的方式全面而快速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成就了制造业大国地位。面临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必须转向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据此引领产业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其引领的作用机制不仅体现在对中高端生产环节和全球先进要素更具吸引力上,还体现在能够提升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性话语权,从而为攀升全球价值链打造更优外部环境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国内生产要素质量和层次的提升以及经济规模优势逐步凸显等,也为中国转向制度型开放奠定了必要的经济要素支撑。为充分发挥制度型开放引领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的新引擎作用,未来必须在打造制度开放高地、加强负面清单管理、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全球经济治理能力等具体路径上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融合不是替代和取消,融合之路是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之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亦应以此为发展路径。从必要性角度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此两者缺一不可,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理性判断的结果和需要。从可能性角度看,两者的相通性搭建起融合发展的桥梁,各自的独特品质则起到促进融合的作用。从实践出发,需改变非此即彼的错误观念,树立文化融合发展的意识;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秉承开放包容的理念,开展文化交流与对话。  相似文献   

16.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发展价值上,体现为全面发展、共享发展、为民担当、制度公正等方面;在发展阶段性特征上,体现在当代中国具有"三个没有变"、面临"三个前所未有"、进入"新常态"的基本判断;在发展动力上,体现为"改革"和"法治"的双轮驱动力、开放发展的新动力、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等;在发展规律上,体现在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具体表现"三个三":"现代化的三大规律"、"执政的三大规律"、"发展的三大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先驱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战使日本"北进"和"南进"计划受阻;中国还始终不渝地支持和援助韩国独立运动;战后收复台湾及澎湖列岛;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并成为东亚军事强国,对维护东亚和平与稳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体制层面看,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施创新发展关键在改革现行的科技体制;实施协调发展,重点是从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推动绿色发展,当务之急是要将社会成本内化为企业成本;开放发展则应坚持内外需协调,实施积极的进口政策;共享发展要立足"造血型扶贫",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制度变迁看澳门赌权开放的的历史、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门赌权开放是一个制度变迁过程,政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澳门博彩业今后的发展中,澳门特区政府应该树立一种"良性竞争,不断改革"的理念,进一步打破垄断,放开经营,为促进澳门博彩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更有利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与西方国家深陷发展泥潭而呈现出"西方之乱"相对的是"中国之治"。"中国之治"实现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渐趋完善,及其在此基础之上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稳步推进,这其中统一战线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中国之治"也为统一战线开拓着新的语境。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作用服务"中国之治",势必成为统一战线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