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韩庆祥 《理论视野》2018,(10):18-22
话语的背后是理论,理论的背后是意识形态。我们党的意识形态是否具有主导力、影响力、感召力,中国话语是否具有主导力、影响力、感召力,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建构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且能解释中国实践、中国现实、中国经验、中国问题的中国理论。只有建构起这种理论,才能真正构建起以这种理论为基础、核心的中国话语和中国话语体系,才能真正解决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某些领域或方面"失语、失声、失踪"的问题,才能真正占据我国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才能真正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理论的影响比其他影响更深层、更长远。中国理论"立"不起来,西方错误思潮就"破"不了;只有中国理论真正"立"起来,才能"破"解西方错误思潮。意识形态建设首要是中国话语建设,中国话语建设的核心是中国理论建设。一些学者大谈而谈意识形态建设,却对中国话语建设缺乏高度自觉和实际行动;一些人大谈而谈中国话语建设,却对中国理论建设缺乏高度自觉和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2.
牢牢掌握解读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权:一在"破",即解决"中国道路、西方话语"的问题,尤其是揭示西方话语背后的方法论谬误和政治意图;二在"立",即建构"中国道路、中国话语"的宣传与阐释系统,尤其在"核心要素""世界意义""战略重点"等方面要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3.
第一届中国话语高端论坛围绕中国话语与话语中国的总主题展开研讨,达成诸多重要共识。中国道路是中国话语的本体依据;中国话语是中国道路的理论表达,是现代性的中国版本。话语的表象,是理论的言说;话语的背后,是实力的较量。议题设置是话语建构的重要方法,是话语权的重要体现,话语贫困首先表现为议题设置权的旁落。中国话语的国际方位是西强我弱;中国的发展优势尚未能转化为话语优势。加强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理想愿景是"话语中国"的出场。"话语中国"是由话语塑造的"中国形象",是隐匿在话语中的"中国图像"。"话语中国"的出场,构成当代中国"最硬"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思潮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心理相互转换的桥梁,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中起着"晴雨表"和调节器的作用.当前社会思潮日益多样化,更加关注现实问题,影响力增强.分化趋势加快,彼此间相互影响增强,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愈加复杂.有效疏导社会思潮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中国特色的政治意识形态价值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5.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生长于互联网发展的"无界"态势和意识形态领域"有界"社会思潮的边界夹缝中,是建设网络强国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题中之义。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共享性、主体性等特征,致使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遭遇分散化的困境。着眼于意识形态功能化的战略考量,需要提升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政治主导力、经济支撑力、文化聚合力和交往影响力。具体而言,要深化以"权力—知识—话语"为有效手段的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再生产,增强政治公信力、理论供给力、舆论引导力,培育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终结论"是20世纪中叶西方右翼学者提出的错误理论观点,弗朗西斯·福山作为此社会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所主张的错误观点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极大影响。对以福山为代表的"意识形态终结论"错误社会思潮的发展脉络及其产生原因进行系统梳理,全面批判其存在的理论逻辑谬误、历史逻辑谬误、事实逻辑谬误,有助于在新时代背景下寻求应对"意识形态终结论"错误思潮的科学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涉着党的安危和国家的稳步发展。通过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解,找出目前我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为我国新时代下意识形态的建设工作提出意见。面对意识形态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当前建设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拓展建设新路径,提升我国意识形态的主导力。为此,我们要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打造富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坚持正面宣传和抵制西方意识形态话语霸权,建设更具影响力的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国一片混乱,尤其在意识形态领域,更是处于动荡混沌的状态,亟待指明方向。而邓小平通过对当时意识形态工作的拨乱反正,破除了人们的思想迷雾,进而规定了意识形态建设在新阶段的新任务,确保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开展。邓小平意识形态理论中的"破"与"立",对我们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仍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富超 《理论导刊》2007,(12):98-99
中央要求必须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强调要在网上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文化传播平台,努力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高校要真正自觉落实党中央的精神,就必须提高对加强网络思想舆论阵地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只有认识到位,行动才能自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发展,现实世界的利益矛盾逐渐向网络空间迁移和聚合,使其不可避免地成为多元意识形态交流交融和交锋的新场域。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1])的重大论断,鲜明揭示了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的争夺和维护,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久稳定,事关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在建构过程中遭遇西方话语霸权挤压、异质非主流意识形态消解、网络治理困境、网络话语资源结构冲突等问题。为此,要建基于"破"与"立"的问题意识,实现以实践为导向的理论批判及话语体系创新,破解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构困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举世瞩目,但中国话语的缺失也毋庸置疑,中国软实力的提升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构建中国话语。中国话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系统的理论性表达。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构建中国话语,要注重三个方面:在认识和处理多重"关系"中把握中国话语问题,处理好中西关系、古今关系、后现代与现代关系以及社会话语、生活话语、意识形态话语的关系;在实践中认知和提炼中国话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构中国话语的实践基础、动力与检验标准;从主体性维度构建中国话语,坚持历时性与共时性主体、宏观与微观主体、目标与过程主体、话语构建主体和话语本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中国主流话语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时代课题。回答好这一课题,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紧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目标,明确面向实践、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诠释中国道路、表达中国智慧、讲述中国故事的历史方位,以不断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主导权,是话语主体主导话语内容、掌控话语载体,在一定话语场域进行思想价值引领的权利或权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作为一项强基固本、培元通脉、凝魂聚气的战略工程,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理路,其中话语主体建设、话语内容建设、话语载体建设、话语场域建设分别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逻辑前提、逻辑基础、逻辑条件和逻辑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中国梦"立足现实又放眼未来,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内涵,有着强大的感召力和深远的影响力,在社会不同阶层中引起广泛共鸣,在国际上也产生很大影响。从意识形态角度看,中国梦对改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也  相似文献   

15.
刘燕  任旺 《理论导刊》2019,(10):85-90
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的方针是对新时代乡村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方位和运行机理的科学把握,旨在增强中国共产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做好新时代乡村意识形态工作,利益认同是根本依托,价值观认同是灵魂支柱,历史逻辑认同是基因认证。因此,必须突破乡村利益关系分化、思想浮躁喧嚣、传统叙事方式式微等困境,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乡村特色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空间成为国家继陆、海、空、天四个疆域之后的"第五疆域"之后,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呈现出新特征新变化。直面现实,当前我国网络空间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存在着传播力受到很大限制、控制力受到严重削弱、主导力受到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消解、话语权受到西方"话语霸权"的挤压和冲击等方面的问题与挑战。因此,应大力加强党在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建设、创新和领导干部网络意识形态能力提升等方面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在意识形态政治实践中潜隐政治权力运作展现出来的意识形态言语符号系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在意识形态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话语影响力、吸引力和控制力,包括理论话语主导权、学科话语引领权、工作话语管控权。随着社会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转型,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遭遇理论话语"主导权弱化"、学术话语"引导权式微"、实践话语"管控权失落"等困境。实现由思想政治教育权力话语向话语权力的转换策略有:第一,工具性功能话语转化为价值性话语引领,实现理论话语主导;第二,文件话语应用向学术话语生长,实现学科话语引领;第三,政治性话语关注向公共性话语转型,实现工作话语管控。  相似文献   

18.
"当代国学"与"近代国学"有别。近代国学之研究,起自中学与西学之对比以及依西学之目标重理国故,其意义主要在近代中国革命的意识形态方面。当代国学则缘于西学根本局限性之发现以及中国文化生命之复兴的需要。当代国学之建设自有当代中国民众的生命实践作为基础,但需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感性意识异化原理作启发,兼引当代西方存在论革命之思想,才能一方面从根本上诊治中国传统文化之痼疾,另一方面为当代中国立心、立命。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2)
东盟是提升中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国际影响力的前哨,但在提升中国在东盟意识形态影响力的进程中,存在着"左"和右的思潮干扰,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干扰,东盟共同体建成所提出的挑战等问题。做到坚守一种战略:中国价值观念"走出去"战略,牢记一个使命: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做好一篇文章: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这应是提升中国意识形态在东盟的美誉度和话语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趋同论"是西方的一种隐蔽的"改良主义"思潮。这一理论的错误之处在于它采用"趋同"的手法,抓住现代科技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中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相互借鉴、学习对方长处的现象,抹杀两种制度之间的本质区别和根本对立。意识形态趋同论的真实意图是实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全球化。因此,反对意识形态趋同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一元化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