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特朗普是新任美国总统,他对中国的态度反复变化,令人捉摸不定。操作码是测量领导人政治认知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领导人对于政治基本问题的看法。通过对特朗普的操作码分析,发现他具有合作倾向、高转变倾向、投机倾向和易受他人影响等特点。总体而言,特朗普是一个不稳定的合作者。基于其信念体系和中美现实状况,本文认为特朗普对华心理认知是合作者大于竞争者,并预测合作与互利是中美发展的未来趋向,同时"不确定性"是中国需要谨慎对待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美国为何强化对华出口管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卿 《瞭望》2008,(11)
美强化对华出口管制,从根本上讲是服从和服务于美对华军事遏制战略近年来,随着美国安全战略新变化和中国国防现代化发展,美国在立法、清单管理、机构设置、部门协调、多边体系等诸多方面,进一步强化了对华出口管制力度。一是修订和规范对华出口和再出口的许可证制度,扩大管制物项范围。2007年6月,美国正式公布了新的对华出口管制政策。新规定对疑用于"军事最终用途"的对华出口商品均要  相似文献   

3.
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美国民主输出史,好莱坞电影大力宣扬"拯救世界"的天赋使命,捍卫民主自由的价值观,推崇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高于一切的"普世价值",塑造公平、个人主义、不懈奋斗的美国梦等美国民主价值观。好莱坞电影在美国民主输出中发挥了"形象大使"、"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政治共鸣箱"、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助推器、推进民主战略的催化剂的作用。美国对华民主输出具有鲜明的政治指向性,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威胁与挑战,我国应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快构建以保护、管理、传播为主体的意识形态安全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4.
第五届中国国际战略研讨会"国际体系变革与中国"于2017年5月27日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对国际体系的影响""大国关系的调整""国际体系的变化"以及"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战略定位与政策选择"作了主题发言和深入讨论。与会专家认为,特朗普治下的美国给国际体系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大国关系面临动态深刻调整,国际体系的未来取决于西方大国与新兴大国的博弈与妥协,中国应保持战略耐心,不断提升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5.
自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中美在政治、安全、经贸、科技等多领域展开了程度不同的博弈,两国关系的敏感性、复杂性进一步提升。从实力对比、心理状态以及外交战略重心等方面来观察,中美关系出现了新变化,并带来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特点。然而,对于两国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双方应该从历史的、辩证的、战略的、全球的视角来认知与评估。  相似文献   

6.
政治意识形态输出在历史上一直是西方世界谋求政治利益的战略性手段,而中国更是其长期输出的重要目标,但传统的输出战略被中国数十年的稳定快速发展所挫败,因此,近年来西方政治意识形态对华输出战略开始向促进国家精英内部分裂、区域化分裂转型,并运用了更为隐秘的互联网手段。因此,在网络时代,中国必须进一步巩固政治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加强新自由主义的消解研究,保证共产党政治生态的整体性,抑制意识形态区域化的方向,在新一轮"意识形态攻击"中维护中国的政治安全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特色国家安体系中,政治安全是根本。在政治安全中,政治意识形态安全最具现实性,它正面临着僵化与自由化的双重挑战,特别是在全球治理背景下,这双重挑战更加复杂、严峻。美国推广"普世价值"给中国政治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需要统筹兼顾国家安全与和平发展,反对自由化与防止僵化,不断完善应对战略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战略文化对决策者在国家安全事务方面的战略思维具有深刻影响。《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与《美国国防战略指针》在战略环境的认知、国际冲突的看法、武力效用的理解上均有明显不同,折射出中国合作型战略文化与美国冲突型战略文化的差异。中国应加快建构成熟的合作型战略文化,加强与美国的战略互动,充分利用美国战略文化的弱点来有效规避其战略压力,掌握未来中美战略博弈的主动权与制高点。  相似文献   

9.
<正>一、"特朗普现象":美国孤立主义的回归与再生(一)三种层次的"特朗普现象""特朗普现象"原本是对特朗普参加总统竞选、在共和党候选人中异军突起现象的一种表述,以此说明美国社会、政党政策以及意识形态变化所表现出的"另类"性、异质性的特征。然而,特朗普的竞选成功却使这种"另类"性、异质性意识迅速成为世人眼中的某种"普遍性"。这种意识的转变也使"特朗普现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以来,伴随着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高调实施,中国周边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对中国安全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使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表现出了诸多新动向.2011年2月8日,美国国防部公布了题为<2011年美国国家军事战略:重新定义美国军事领导力>的新版军事战略.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伊始,欧美不约而同地打了同一张牌,向中国释放出"技术冷战"的信号。针对中国频频在机器人、半导体等领域出手的"收购热",德国、法国、意大利联合起草了一份加强对外资并购审查和控制的法律草案。美国智库欧亚集团在年度报告中也将"中国崛起"列为头号风险,认为美中将在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等领域开展"科技冷战"。特别是近期,特朗普政府又宣布将对华征收关税,瞄准机器人、半导体、飞机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减税和改变跨境税制,特朗普税改不仅会起到刺激美国国内经济、增加就业的效果,并且通过国际税收竞争影响纳税人国际税务筹划中"物的流动"和"人的流动"决策,从而对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和移民政策进行配合。在"物的流动"方面,资本外流会影响到中国的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等多个经济领域;在"人的流动"方面,由于美国跨境税制将原来的属人原则改为属地原则,特朗普税改大幅度降低了中国高端人才移民到美国的难度与负担,并且会吸引部分跨国企业将总部转移到美国,从而会导致不利的政治影响与社会影响。为应对特朗普税改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应在降低税率的同时提高扣除标准,推出面向高新技术企业和制造业的税收优惠措施,改革税制结构,改善投资与经营环境,防范企业控制权风险,遏制地下金融,加强对资本外流的监管,制定措施留住高端人才,避免人才外流。  相似文献   

13.
宋黎磊 《党政论坛》2014,(10):28-28
如今中东欧国家都已经“重返欧洲”了,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多基于欧洲立场和视角,部分中东欧国家在制度转轨后,甚至表现出比西欧国家更强的反社会主义制度偏好。中东欧的年轻人对华认知也存在断层。因此,随着中国一中东欧的合作被视为双方的“重新发现”,我们也需要了解中东欧国家对华态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减税和改变跨境税制,特朗普税改不仅会起到刺激美国国内经济、增加就业的效果,并且通过国际税收竞争影响纳税人国际税务筹划中"物的流动"和"人的流动"决策,从而对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和移民政策进行配合。在"物的流动"方面,资本外流会影响到中国的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等多个经济领域;在"人的流动"方面,由于美国跨境税制将原来的属人原则改为属地原则,特朗普税改大幅度降低了中国高端人才移民到美国的难度与负担,并且会吸引部分跨国企业将总部转移到美国,从而会导致不利的政治影响与社会影响。为应对特朗普税改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应在降低税率的同时提高扣除标准,推出面向高新技术企业和制造业的税收优惠措施,改革税制结构,改善投资与经营环境,防范企业控制权风险,遏制地下金融,加强对资本外流的监管,制定措施留住高端人才,避免人才外流。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战略重心的东移,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加速、印度洋的战略地位进一步上升,"印太"作为一个新的地缘政治概念正逐步被接受。在"印太"语境下,近年来的印日防务合作日益密切,两国高层官员互访频繁、联合军演规模不断升级、日本对印度的军售逐渐成为现实、反海盗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持续走强,其原因包括两国有意进行战略目标对接、相互借重实现各自的大国抱负,牵制中国,以及美国的助推等。印日防务合作既在双边层面也在地区层面产生战略影响,中国需密切关注,未雨绸缪,防止印日合作损及中国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战略重心的东移,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加速、印度洋的战略地位进一步上升,"印太"作为一个新的地缘政治概念正逐步被接受。在"印太"语境下,近年来的印日防务合作日益密切,两国高层官员互访频繁、联合军演规模不断升级、日本对印度的军售逐渐成为现实、反海盗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持续走强,其原因包括两国有意进行战略目标对接、相互借重实现各自的大国抱负,牵制中国,以及美国的助推等。印日防务合作既在双边层面也在地区层面产生战略影响,中国需密切关注,未雨绸缪,防止印日合作损及中国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7.
杨鲁慧 《理论探讨》2012,(5):10-14,2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是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结构性的重大调整,它无疑为亚太地区的安全稳定带来新的变数及不确定性,不仅导致东亚政治格局的变革,而且对中美关系格局和发展趋向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并成为21世纪国际关系变革调整的前沿地带。这一切关系到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和周边地缘政治稳定及亚太大国政治格局的重塑问题。美国战略东移对中美大国关系带来的影响是:中美双方陷入战略猜疑和相互认知的困境;双层权力体系架构是东亚地区所特有的政治经济现象;东亚合作的重点和主渠道地位及作用将受到挑战。中美大国关系格局的战略选择需以它们特殊方式重建再平衡:把大国地缘政治上存在的竞争因素转化为合作协调的动力,扩大和深化中美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建立最基本的"战略互信"来保障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建设中美大国间的关系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8.
身份成为政治的议题,古已有之,在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激烈碰撞的21世纪,身份所引发的政治问题更是空前棘手。2016年以来美欧政治剧烈右转,其间身份问题的影响清晰可见。由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西方民主和世界政治的重大影响,深入研析美国政治背后的身份困境显得格外重要。在美国,自由主义左翼倡导多元身份政治,主张差异性文化权力,标榜"个性即政治"并推动一系列平权政策的出台。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负面效应的不断显露,多元身份政治逆向诱发了一种白人身份政治,进而演化为一股右翼民粹主义浪潮。美国知识精英为解救自由民主的危机,提出了一系列方案与设想,但是,无论是亨廷顿的"美国信念",还是福山的"信念式国家认同",在身份政治与国家认同的对抗之中,都未能真正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美国跨国公司在推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也成为全球政治的重要行为体,是美国借民主输出谋求全球霸权战略、主导世界秩序、维持和巩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推动美国意识形态国际化、促使社会主义和平演变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新载体和重要工具。冷战后跨国公司在美国对华民主输出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在输出民主中的角色从自为逐渐走向自觉,出现了鼓吹互联网自由等新动向,但其对华民主输出具有虚伪性、有限性和复杂性,我们应在正确评析其作用的基础上,做好抵御意识形态渗透工作。  相似文献   

20.
山民 《瞭望》2001,(18)
从1990年到2000年的周年,是美国对华战略试探、考验和压制的10年;到目前,美国新的对华安全战略已渐露端倪。 苏联瓦解和冷战结束后,彻底改变了关国的全球战略地位,自恃占尽天时、地利的关国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始了从对华“怀柔”向对华“促变”的政策转变。关国的决策者以为:世界局势剧变导致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马上会波及中国。于是,1990年,由美国中央情报局制定、国家安全委员会协调、联邦政府认可的关国对华安全战略框架出笼。在多达10余条的战略原则中,美国当局确认了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贸易、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