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卢旭东 《新东方》2013,(5):72-76
媒体是社会思潮传播的中介,媒体的传播速度、广度及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潮的社会影响力。新世纪以来,新媒体迅速崛起。新媒体成为社会思潮传播主渠道的同时,又对社会思潮产生了深刻影响,提出创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内容表达上要呈现出时代化、大众化的新趋向;二是在传播时效上呈现出"零时差""低成本"的新特点;三是在信息供给中要呈现出"分众化"传播、"点餐式"服务的新趋势。新时期,正确引领多样复杂的社会思潮,必须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新指向,善用、善管新媒体。  相似文献   

2.
情境主义国际曾试图以各种先锋派艺术的方式反抗或改造异化的西方社会现实,其间以其主要创建者居伊·德波所著的《景观社会》及其参与引导的法国“五月风暴”最为著名。情景主义精神在当下新媒体勃发的环境下得以复活,其中表现活跃的拍客传播成为一场技术赋能与权力转移下的全民社交狂欢。拍客传播融其创作于日常生活,改变着传授主体的生存状态,其传播活动践行了情境主义倡导的“游离”“异轨”与“构景”,而拍客的诗意人生追求蕴含着昔日情境主义者的乌托邦梦想。从社会发展演变的维度观察,拍客现象是新媒体环境下情境主义文化思潮的某种复兴。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人文主义思潮与新闻传播的相互影响主要体现在:人文主义思潮为新闻改革提供了文化心理基础,人文精神为新闻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人文主义思潮促进了中国新闻观念的转变,人文精神为新闻传播提供了价值评判标准;新闻传媒成为人文主义思潮传播和扩散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刘军 《人民论坛》2020,(8):26-29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促使人们从生态哲学高度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进行讨论与反思,将生态主义的发展置于社会关系层面进行探讨。同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也再次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思想的深刻性和合理性。就长远来看,一些生态社会学思潮从日常生活层面提出的解决生态问题的主张只是治标之策,只有深入吸取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关于社会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的论述,深度融汇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观点,才能真正引领生态主义思潮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5.
对于香港回归以来的一系列政治行动体现出的虚假本土意识,本文梳理了影响这种本土意识运行机制的三个结构性因素:超级地租、产业结构变动和高等教育文化资本通胀。香港青年的生存状态造成了其本土意识的极端化与政治化,但是这种意识存在内在矛盾。随着港版国安法的落实,本文建议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香港特区政府从继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重视民调数据积累和宣传、关注青年发展空间及高等教育改革、占领海外新媒体宣传阵地等四个方面作为未来应对香港青年问题的主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6.
西方绿色思潮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穗明 《岭南学刊》2002,(5):99-102
一、西方绿色思潮的源起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 ,人类大规模地干预地球自然生态的演进过程 ,引发和加剧了生态危机。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以来 ,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发生 ,生产力的急剧发展和扩张对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更大的破坏 ,引发了更为严重的自然生态后果。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 ,生态危机已成为人类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当代生态危机引起了我们这个星球上最有社会责任感的有识之士的重视。第一位有识之士当属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1962年 ,卡逊发表了她的名著《寂静的春天》。在这部著作中 ,她以大量的事实论证…  相似文献   

7.
田丰 《人民论坛》2020,(4):106-108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当代青年能够接触到的各种思潮不断增多,社会思潮对青年思想和行为的塑造也愈加深刻。当前,泛娱乐主义、新消费主义、新爱国主义和积极的民族主义是对青年群体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这些思潮有着明显的时代特色,也存在着和资本、技术相互交融的特点,引导青年健康成长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青年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中国生态主义思潮围绕如何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找寻人的真实需要与树立健康生活方式、树立生物多样性伦理和建构保证生物安全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其价值和意义在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当树立人类与自然有机联系的生态哲学世界观和自然观,倡导生态法律法规和生态道德价值观建设并重的生态治理观和生态文明建设观,并在科技创新和科技生态化的基础上,实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绿色化。  相似文献   

10.
2020年,泛娱乐主义似乎很少受到疫情的影响,仍然在网络空间一路狂奔,以多种方式全方位深入人们日常生活,并展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也凸显了一些在认识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把握正常娱乐与泛娱乐化的界线、如何看待对泛娱乐化形式的运用、如何看待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来势汹汹,铺天盖地始料不及,一夜之间改变了我们,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冲击和影响。为了确保青少年价值观健康形成,首先要:第一,优化媒介环境。当前的媒介环境存在着媒体引导偏移、文化煽情引导、报道失当等伦理错位。建立健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中新媒体信息监管机制,对新媒体的价值影响实施有效的监控和合理的引导,以先进的文化和思想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新媒体环境。第二,提高青少年新媒体媒介素养。作为生存在数字化一代的青少年来说,媒介素养的高低尤为重要。通过引导的方法和新媒体伦理教育,强化青少年的媒体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促使青少年树立自律意识和正确使用新媒体观念,培养和提高青少年拒绝诱惑能力,自觉遵守媒体规范与道德,合理使用新媒体。第三,以新媒体为平台,构建价值观引导网络。新媒体为青少年价值观引导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其虚拟性和匿名性为传统价值观引导提供全新的视角。加强平台网站文化建设,凸显主流文化,增强主流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使价值观引导新媒体平台成为满足青少年需要的主渠道和主窗口。第四,加强高中阶段青少年使用新媒体的引导。  相似文献   

12.
胡群英 《理论月刊》2006,(11):11-14
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诠释主体的重大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哲学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发生了重大转向,“理解马克思”和创新与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指向。近年来,国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为我们解读当代中国现代化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和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多方面的重要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大致有文本、问题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研究等等.新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掀起了一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高潮,以往研究的文章、论著大多都是列出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内部家谱.  相似文献   

14.
张睿丽 《理论月刊》2007,47(7):38-41
民族主义是影响现代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民族主义思潮则以其思想先导性的特点而成为民族主义的重要内容和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民族主义的内涵错综复杂,民族主义思潮的类型与表现形式、成因也日渐多样化,其实质是民族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15.
建立高效的志愿服务培训机制,对于志愿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国外和我国香港地区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培训主体作用,把青年作为培训的主要对象,以"求发展"为目标,寻求通识与技能相结合的个性化素质培训,通过政府投资为主,多元筹措经费和有效的评估,建立了规范、专门的志愿培训体制.他们的经验对于我国建立志愿培训机制、确立"求发展"和"重技能"的双线培训模式和目标定位,重点培养一批志愿者骨干及领袖,启动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志愿培训极具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民族融合思潮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的民族融合思潮 ,最早始于维新党人“平满汉之界”的思想主张和注重“历史文化因素”的民族认同观 ,这种观点在清末立宪运动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并最终得到了革命党人的认同 ,遂使我国的主流民族观念实现了现代转型。辛亥革命后 ,各民族平等融合的思潮遂成为中华大地上的主流思潮。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嵌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的实践要求和全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运用和提升的重要途径,也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借鉴。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被赋予新的使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独特作用,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全方位拓展与大数据创新方法的有机融合,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凝聚全民族精神的功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凝聚作用,就要把大数据信息技术嵌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流程、全过程,使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价值再造,有效实现大数据支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演进性、体验性和协同性。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体系,不断增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养功能的提升,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渗透和体验、内生和外融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公安机关肩负着"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职责和使命。为保障公安队伍绝对忠诚、绝对可靠,须遵循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顺应时代发展对人民警察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变化和影响,通过制度创新建设,促进人民警察政治立场、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确保新时代人民警察意识形态的安全和可靠。  相似文献   

19.
生态伦理道德教育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观念支持,对企业进行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是一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的生态伦理观。以往在企业伦理的道德教育中,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受到极大的限制和忽略,学界方面也极少重视。对企业进行生态伦理道德教育,不仅扩展了德育内容,而且增强了企业的生态道德意识;对企业进行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当代企业道德教育的需要;也是当代道德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对社会和企业的将来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人文智慧的民族,早在春秋战国之际的百家争鸣时期,就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人文思潮。"人文"这个概念,最早见于《周易.贲卦.彖传》,其基本含义,指的是围绕对"人"的关爱所创造出的思想观念。在第一次人文思潮中,先秦诸子的人文创造,对我们民族的文明进步,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尔后,历代思想家都站在自己所处的时代高度,从不同侧面丰富和发展了先秦诸子的人文理念。今天,回顾总结我国古代的人文传统,发掘其优秀成果,对于借鉴历史、服务现实、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