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活力的丰富与否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协调、和谐的条件,是人类得以生生日新的基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源泉和基本途径。要有效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激发社会主体的活力,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创造热情;必须充分激发社会生活运行环境的活力,努力维护有利于社会活力释放的自然环境,积极营造有利于社会活力释放的社会环境;必须激发社会生活运行方式的活力,包括经济生活的活力,政治、文化生活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社会活力不断增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激发社会活力是执政党整合社会的一项越来越重要的任务。本文从培养共同的思想基础、改革完善社会机制、提高执政能力与水平、处理协调利益关系、尊重知识与人才、支持创造与创新等六个方面,对社会活力的源泉进行了初步分析论证,进而明确了激发社会活力的切入点和侧重点。  相似文献   

3.
在和谐社会理论中,社会活力问题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充满活力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因素.统一战线在激发社会活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优势.本文试图在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社会活力问题的基础上,对统一战线如何在激发社会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需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科学内涵,积极探索和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制度机制。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创新机制,必须从创新激励机制,激发社会发展的活力;创新公平的利益表达、协调机制,化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矛盾;创新民主的参与、监管机制,提升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董荣蓉 《工会论坛》2006,12(3):112-113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增强群众的创造动力,保障社会整合的内聚力,扩大公民有序的社会参与力,构筑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力。  相似文献   

6.
充满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因素,在整个和谐社会的构成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统一战线是和谐理论的最好实践,尤其在激发社会活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优势。统一战线要在激发社会活力、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就要做到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人为本,在方针政策上坚持"四个尊重",在工作策略上根据不同统战对象确定相应的工作重点,在方式方法上建立适应时代特征的有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我们所要建立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经济稳步发展、利益协调、社会成员和睦相处的稳定有序的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关系、公平与效率关系、激发社会活力与维持社会稳定的关系、发挥传统政治优势与创新群众工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精神支撑的作用。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形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基础、思想道德基础和精神文化基础;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整合社会力量、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有利于加速文化自身的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内民主是党和国家的生命,是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同样是促进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助推动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最大限度凝聚全党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激发全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巩固党的团结统一,更好地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进一步形成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舍力。党内民主增量发展主要指的是在党内民主已有的、发展成果、发展水平和民主嗣度架构的基础上。渐进地、稳步地推进党内民主的发展。民主增量不仅要求从参与民主的人民和社会团体在数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也应从参与民主方式和渠道以及运行机制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农村经济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文章在总结了各地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做法和成绩经验、分析了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后提出,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形成发展合力;进一步理顺体制,解除发展阻力;进一步放宽政策,释放发展潜力;进一步培育品牌,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支持农村,激发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良性竞争,良性竞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活力引擎"、"加速器"和助推力等重要作用。离开良性竞争,和谐社会不可能有活力,也不可能真正建成。竞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杠杆,使领导干部队伍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但是,竞争必须公平、合理、适度、有序,才能够激发领导干部的活力,促进其奋发向上,建功立业,如果是不正当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会使人际关系紧张,破坏协作,产生内涵,损害单位的凝集力,不仅会影响领导干部自身健康成长,而且会败坏社会风气,甚至危害整个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必须通过正确处理良性竞争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强化教育引导作用,提高竞争主体的素质;通过建立完善良性竞争机制,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通过规范各种配套措施,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12.
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坚持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着力解决民族地区发展问题,是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环节。为此,必须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促进政治文明的发展完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为各族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维护国家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以及边防巩固;提高地区综合竞争力;准确把握外部环境变化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龚瑜 《理论前沿》2006,484(19):37-38
在我国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进城务工农民大量增加,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问题日益突出。在思想上,我们必须认识到依法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在行动上,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使法律成为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农村经济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文章在总结了各地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做法和成绩经验、分析了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后提出,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形成发展合力;进一步理顺体制,解除发展阻力;进一步放宽政策,释放发展潜力;进一步培育品牌,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支持农村,激发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5.
代表3月7日下午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构建和谐社会要从社会最基本的矛盾抓起。汪啸风说,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保障。没有社会的和谐,小康目标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具有极大创造精神的社会。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否在增强,是我们是否真正进入现代社会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稳定、和谐的基础,是我们国家能否和平崛起的内在动力,而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课题。因此,必须调动各种因素,创造各种条件,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7.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合云南“欠发达”省情的经济形式。要实现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目标,必须激发云南省民营经济活力,才能推动云南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霞 《工会论坛》2014,(2):74-76
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而且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创新社会治理,要从观念上完成由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9.
坚持与时俱进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 《理论前沿》2002,(16):46-47
1.坚持与时俱进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的基本保证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从客观实际中产生又经过客观实践检验的真理,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也必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教条,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所以,只有不断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实践,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永葆青春活力。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的一条就是坚持与时俱进。首先,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在和谐社会理论中,社会活力问题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充满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因素。第一,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第二,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要坚持发挥生产力作为最活跃最革命因素的决定性作用;第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要弘扬自力更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精神,倡导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和谐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