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外交经历了革命外交、经济外交、和谐世界外交到命运共同体外交等不同时期,这一过程同时也显示了从道义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区域发展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铺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旗帜、新任务和新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对前几任领导人外交思想的传承和延续,更是新一代领导人奋发有为的开拓与创新:开启了大国外交新时代,开垦了全域外交新空间,开发了主场外交新形式,开辟了“一带一路”外交新平台,标志着中国外交的跨越性升华,彰显了新时代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该思想顺应全球化发展的潮流,将关注的目标和焦点置于解决人类前途命运这一重大时代使命之上,超越了国家、民族以及社会制度的畛域;强调求同存异、聚同化异,超越了零和博弈、丛林法则等对抗性思维,实现了国际关系处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化;主张共商、共建、共享,超越了单边主义的狭隘范畴,实现了合作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提供了一揽子解决人类社会问题的中国方案,超越了传统安全领域的范畴,实现了从传统安全到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全覆盖,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3.
新型国际合作发展观以"和平、开放、平等"为基础和前提,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以"发展"为合作导向,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为价值引领。新型国际合作发展观具有继承性、创新性、突破性和实践性的主要特征。在以新型国际合作发展观为指导,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探索和发展国际合作发展新模式;要把握"五通"建设主线,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要以"一带一路"新型国际合作发展实践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1,(2)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备受关注。它是一种政治哲学,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学说,人类命运共同体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紧密相连,从旧唯物主义到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和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全球化伴随世界历史的进程而发展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解之间的关系,对于更进一步顺应全球化的发展态势、更好地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少光  张永红 《求知》2020,(3):23-25
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掀开了中国同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篇章。中国的历史定位正从中国的中国亚洲的中国转变为世界的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既体现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上,也体现在为世界人民谋发展、谋大同的伟大追求上。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时指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验的重要启示是.  相似文献   

6.
当前,为了顺应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浪潮,应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以及文化多样化的广泛深入发展,构建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政府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略"。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其中以中国世界主义的天下观为核心,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天下一家"的理论价值,并赋予"天下"以现实性和当代性,助推当代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而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7.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展示了新时代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促进这一理念的国际认同,既是时代发展的呼唤,也是中国实现大国复兴的要求。当前,西方话语霸权对中国的抹黑、部分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质疑以及中国自身相对孱弱的国际话语权等因素,严重制约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为此,我们要大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夯实话语基础;完善中国话语体系,扩大"中国声音";依托"一带一路"建设,促进理念共识。唯有如此,方能切实推动世界各国凝聚"命运共同体"共识,从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政府适时抓住国际社会的变化趋势,提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主动承担责任,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结果。因此,"命运共同体"作为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梦想,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以及包容互鉴的文明观。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安全、经济和人文等领域践行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推动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自身也向"负责任大国"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9.
从资本主义"虚幻的共同体"迈向共产主义"真正的共同体"是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看成处于二者之间的过渡性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传承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逻辑,不仅在理论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而且也提出了共同体构建的现实方案,开辟了人类构建美好未来的崭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相互依存、利益相融的共同体,一个关照人类命运、追求合作共赢的价值共同体,也是一个秉持开放包容、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为我国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提供了先进的价值理念引领,也赋予了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新的时代使命。以教育对外交流合作为动力和纽带,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世界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彰显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独具中国特色的理论,有深厚的中华文华渊源,它潜藏的中华文化基因是和合、大同、仁义等中华文明5000多年累积的优秀传统文化根砥,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宽度、深度和高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与中华文化密不可分,同时也需要以中华优秀文化为资源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国力不断增强,如何将大国的综合实力转化为大国的外交能力,这就关系到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的问题。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是一条与传统大国不同的强国之路,内涵深刻,体系丰富,特征鲜明。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使命凝聚着大国外交中国特色的精髓。"和合文化"构成大国外交中国特色的根基与渊源;"合作共赢"是大国外交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内涵;"命运共同体"是大国外交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及历史使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探索与历史上崛起大国根本不同的新理念、新道路、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外开放的实践中凝练出的关于未来世界发展的美好构想。对外开放的中国已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流砥柱。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将有力地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对外开放是中国自己做出的战略选择,但它日益紧密地联结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必将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未来。对外开放正在成为21世纪中华民族发展自己、贡献人类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4.
15.
资本的全球空间布展为人类带来了“以时间消灭空间”的新体验,其背后的负面溢出效应却是全球空间剥夺加剧,人类社会空间呈现同质性和断裂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聚焦全球空间布展不平衡这一危机,突出强烈的人类情怀和空间意蕴,旨在破除空间中抽象力量对人的支配、超越“中心—边缘”的全球空间结构、构建基于合作共赢的差异性空间和实现人类社会空间的均衡持续发展,是重塑全球空间正义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未来要实现全球空间正义,就必须持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坚持共商共建、互利共赢、绿色发展、求同存异,构筑凸显正义、适合人类生存的民主空间、发展空间、生态空间、价值空间。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1,(6)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与世界历史思想有着紧密的关联,从原始共同体到虚假共同体再到真正共同体的发展,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和标志性结果。在此过程中,人对自身发展的认知也由浅入深,逐渐从追求片面的自由、公正等意识形态幻象进入到对真正政治价值认同的追求。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角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就是马克思真正共同体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人的主体性与社会公共性的完美融合。中国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构建中发挥引领作用,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凝聚共识,构建全球新秩序,为世界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是当今国际关系格局中一对历史悠久且至关重要的双边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进程不断向纵深发展,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稳定发展的时期。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对中俄关系未来的继续向好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下,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及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且对切实推进双方良性健康的关系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国际社会面临各种全球性问题和挑战,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逐渐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研究的热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大厦中的重要内容,是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思想武器。深化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需进一步厘清其基本内涵、形成原因、发展阶段、价值影响与主要特征,为辨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更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理论支架。  相似文献   

19.
杨卫芳 《学理论》2020,(10):1-2
基于世界格局的演变和人类文明发展走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更高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历史视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高屋建瓴的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文情怀,这主要体现在:当前的人类困局、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直接动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着眼于个人的发展和人类的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基在人民,通过厚植人民间的情谊凝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与力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五个方面通力合作,从而共同致力于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20.
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基本的价值就是底线价值。相对于全球伦理视野中的底线伦理,底线价值是底线伦理的内在依据,底线伦理则是底线价值的外化和规则化。共在正是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遵循的底线价值。风险社会的到来使得当今人类持守共在的底线价值变得极端重要和十分紧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化解人类"存在之忧"必须遵循共在这一底线价值,而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正是基于这一底线价值的伟大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底线价值具有公共性、反思性、共情性和约束性。践行共在的底线价值,就意味着一种自律或自我限制,教育引导和法律约束都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