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青 《理论探索》2008,(3):40-42
前苏联东欧与西方国家推行的文化输出战略进行的较量,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发展时期.通过分析前苏联东欧这三个时期应对西方文化输出的战略,可以总结出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 经验教训.即:坚持不懈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增强社会成员分辨、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免疫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创新,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与信仰,及时发现并清除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特别是执政党内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主张.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之间,“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正悄然进行。西方大国以军事威慑为后盾,以经济科技实力作基础,以和平演变战略为主导,综合运用政治、军事、经  相似文献   

3.
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学说为作为中左派的社会民主党复兴设计了合理可行的政治方案,一度使人耳目一新,但大家却没有注意到中右派的保守党派也在采用类似的方针,所以,不能全面反映当代西方政治的发展趋势。当代西方政治是一种以调和妥协为特征的新现实政治(neo-realpolitik),其社会政治背景是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热点问题多元化以及党派多极化。由于政治体制的差异,新现实政治在美国和欧洲国家表现不同。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灵活的政策和策略并没有使当代西方政治脱离基本政治规律。执政党能否最终得到选民的支持,决定于其解决经济、群体关系和国家安全问题的执政表现。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与崛起,西方国家近期以来增大了对我国的戒心与疑虑,并利用其控制的道德平台,对我国进行大肆污损和遏制,贬低中国和平崛起的正义性。西方的这一举动是其冷战思维以及与我深刻的意识形态差异的结果,也是西方霸权走下坡路的本质反映。我们应提高国家软实力,综合应对西方的政治围剿,在内容、思路和方法创新中提升我国对外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政治软力量建设是执政党有效提高其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而意识形态因其特有的功能成为政治软力量建设的重要考量。苏共在长达74年的执政过程中政治软力量建设之意识形态发展方面留下了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深刻理解苏共政治软力量建设之意识形态发展遭遇的困境,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西方宣扬"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目的。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执政党政治软力量建设中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四个自信",形成了中国梦,从而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生命活力,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成就。  相似文献   

6.
中国干部代际更替是透视政治转型和干部甄选政策演变轨迹的重要视角。多数已有研究致力于总结干部类型变化的趋势,但对其解释却长期停留在社会经济因素决定论。本文基于历史分析视角,回归到干部选任制度化的起点,通过党史文献和政策文件分析干部供需的现实状况,解释从革命一代到技术型干部的代际更替,分析"文化大革命"后干部选拔任用的历史转折,探讨革命一代的退出、干部甄选标准的确立、中青年干部的选拔培养和干部来源问题的解决如何赋予专业技术人才以新的职业发展机遇,并从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政党身份等方面分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专业技术人才如何与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甄选标准相匹配,从而顺利进入党政机关工作。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美国作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国家,信息工程建设启动早、信息科技发达、信息化水平高,具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现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求知》2016,(9)
正张卫良、何秋娟在《红旗文稿》第9期撰文指出,第一,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张的"网络自由"是侵犯别国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因而"网络自由"只能是西方国家的自由,而不可能是平等的自由。"网络  相似文献   

9.
阚道远 《党政论坛》2011,(13):46-48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美国作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国家,信息工程建设启动早、信息科技发达、信息化水平高,具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现有优势。然而,为了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强烈关注和战略警惕。针对中国的影响力,西方国家战略学界近期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开展了新一轮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攻势。西方学界积极主动建构核心概念,为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提供学术资源。智库在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呈现联动态势。积极推动学术话语的系统化运作和传播,并以学术话语隐蔽意识形态目的,巧妙配合国家战略。深入剖析其特征,有利于积极回应意识形态话语攻击和增强国际话语主导权。  相似文献   

11.
实现政治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治层面的坚实保障已是当代中国的必然抉择。而政治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又离不开意识形态工作的及时跟进和有效扶持,主流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的升级是推进政治可持续发展的必需环节。意识形态政治功能的升级策略选择为:建设更具包容性的主流意识形态,有效促进社会政治整合;推进意识形态现代性转向,重构政治合法性认同。  相似文献   

12.
陈向阳 《求知》2013,(2):26-29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亚太渐已成为国际关系的“关键竞技场”.亚太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和平发展具有极端的重要性.是中国扮演区域强国与世界大国的主要舞台.中国应尽快厘定自己的亚太战略。  相似文献   

13.
国际局势“东升西降”历史趋势日趋凸显,但“西强我弱”的网络格局仍没有完全改变。美国凭借其在网络技术、网络信息、网络管理等方面的超强实力,依托其在话语语言、媒介载体、网络文化等方面的丰富资源,对我国进行网络意识形态的全面渗透。对此,我们要着眼战略竞争时代历史发展大势,掌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从创新理念、完善领导、引导舆论、夯实技术等方面积极作为,确保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化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社会里老人在家庭中拥有绝对权威,集体经济时期老人权威受到挑战并动摇。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老人在家庭中权威彻底丧失。家庭权威变化使代际关系重心下移,老人在家庭中地位边缘化,代际之间出现矛盾和冲突,并使代际关系朝理性化方向发展。以家庭养老为基础,逐步推进完善多元养老体系建设,树立和培育新的家庭代际伦理观念,政府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担负起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责任.对和谐的平等民主的代际关系的建立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心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就是要从意识形态结构的各个环节上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因其指导面广,受众的水平层次又有着明显的差别,因而笔者认为它的结构不应该是笼统宽泛的平行结构,而应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受众分为类似于地球结构的三个层次:(一)核层次:以人为本、(二)幔层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壳层次:和谐的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在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中,卢卡奇主张物化批判,葛兰西坚持对文化的领导权,柯尔施宣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强调,意识形态批判在无产阶级革命中具有重要作用,应该发挥政党在意识形态批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12)
二战后,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者,开始对外进行民主输出。美国的民主输出遍及全球重要的战略区域。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始终是美国对外民主输出的战略重点,这对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美国期望通过民主输出将世界统一于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之中,实现美国治下的世界和平,而其最终目的则是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通过"合法性"与政治认同相联结。意识形态为政治权力提供合法性证明,为政治认同的生成提供稳定环境,为政治认同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近代主流意识形态的渐变以及现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发展均对其所在时代的政治认同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利益分化、虚拟网络化、社会思潮多样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乏力等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和生命力,对政治认同产生了消极影响。为此,应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进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抽象的哲学范畴,而是涉及到多变复杂的社会精神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阶级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确指和意蕴有着特殊含义。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其主要观点包括:凸显"意识形态"概念的发展性,彰显意识形态的历史性和阶级性,凸显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在关联性,对科学技术是否为意识形态观点相左。其存在的偏误体现在:对意识形态的内涵认知存在碎片化和片面化,概念的过度中性化淡化了意识形态蕴含的阶级性,过分夸大了意识形态对政治上层建筑及社会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意识形态和科学技术的关系上走了两个极端。修正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存在的偏误,需科学把握意识形态的内涵;正确处理意识形态蕴含的阶级性,力戒意识形态淡化论和多元论;客观认识观念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处理好意识形态和科学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唐世平 《党政论坛》2012,(10):29-29
长期以来,我们许多战略研究关注的都是大战略问题,如时代问题、和平崛起、大国兴衰等。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毋容置疑。但对一个全面参与全球事务的中国来说,仅停留在"大政方针"上的国际战略研究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的现实需要。中国需要更加精细的国际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