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本刊讯)今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随着纪念日的临近,在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在中国的大地上,社会各界正在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以纪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十年思想家。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是国内唯一一家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基金会。从去年开始,基金会就着手筹备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系列活动,筹备活动得到了中央党校校委的大力支持。近日,本刊记者从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秘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5月4日)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  相似文献   

3.
2018年是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适逢马克思200周年诞辰、《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呈现出崭新气象。2018年,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党建、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12卷本《重读马克思:文本及其思想》奠基于全面而系统的文本基础之上的扎实研究,最终呈现出一个与以往不同的马克思形象,形成对马克思思想及其意义的新理解;从文本、文献的角度对马克思思想重新进行的梳理、阐释和评论,有助于矫正长期以来形成的误读和曲解,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理解更加客观、准确,也有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这是对马克思这位人类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思想家诞辰200周年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5.
正科学的理论,跨越历史闪耀真理的光芒;伟大的思想,超越时代激发信仰的力量。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在德国特里尔城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位"千年第一思想家"的英名和事业长存于世,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切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深情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真理力量,明确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  相似文献   

6.
正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它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的那样,"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共产党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一个区别于过去一切其他政党的新型政党登上了人类历史的舞台。《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5月3日,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闵行区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在闵行区委党校举办"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与上海改革创新"研讨会,深入研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视角全面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上海改革创新的重要指导价值。中共闵行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张英霞指出,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  相似文献   

8.
"读经典、悟原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1](以下简称《讲话》)。以上这段引文是《讲话》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论断,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对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我国学界,一些论者那里长期以来是处于"用经典、注原理"的。《讲话》之后,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进入了一个转型期,即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从"三个组成部分"(三驾马车)转变到从经典解读上来。目前,学界对经典研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亮剑型的,一种是绕道型的。这两种类型都力图往经典解读上汇流。但是在这里缺少一个重要的环节。这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这两个问题搞不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解读就没办法进行。文章的研究在于使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奠基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经典著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新闻从业者在新闻工作中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涌现出了许多"心系人民"的优秀的新闻人物及新闻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要积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1]。本文集中阐述了人民是创作新闻精品的主体、维护人民利益是新闻工作的价值导向、依靠人民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出发点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在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的今天,在"英国脱欧""美国优先"等"逆全球化"事件频发,中国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深入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对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 ,与邓小平“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 ,有着历史的内在联系 ,两者的理论前提就是科学的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12.
"经典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苑华 《理论探讨》2008,3(1):39-42
"经典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进程中仍然遭遇多种困境.为此,我国理论界曾经提出三种主张:一是"回到马克思",努力掌握马克思的原生态思想;二是"回到实践",在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理论的前提下,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真思想;三是"重建",恢复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本真思想.我们认为,这三种主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在本质上都是为了正确地理解马克思,而不是针对如何创新"马克思".而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是理论创新.因而,我们强调"信仰意识"、"问题意识"、"原创意识"和"当代意识",要在不断进步的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3.
姜岩  吕凡 《学理论》2008,(9):1-1
2008年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诞辰190周年,他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25周年了。但是他的光辉著作和伟大思想仍然深深地影响着当代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史上,不仅马克思被误读,恩格斯也被误读过,甚至出现由误读恩格斯又造成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解,甚而指责恩格斯遮蔽了马克思的本真思想。其实,恩格斯不仅独自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而且率先开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更重要的是,恩格斯既在"照着讲"中忠实地阐释和捍卫了马克思思想的真理性,又在"接着讲"中完善、深化了马克思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还确立了后人发展、阐释、捍卫马克思主义所应遵循的原则和研究范式。从本质上看,恩格斯思想与马克思思想具有不容置疑的统一性,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身份和形象也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5.
去年11月28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诞辰一百六十五周年。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关于多民族国家在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的思想,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贡献。恩格斯提出这一思想经历了从不深刻到深刻的过程。1850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一文中,总结欧洲1848年大革命经验时,根据当时德国四分五裂的状态,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鼓吹建立“德意志帝国”、“德意志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两个最重要的研究结论是"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两者之间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整体。本文重温马克思从"两个必然"到"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发展过程,并从"两个决不会"视角来审视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得失,同时也从这一视角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此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相似文献   

17.
《求知》2018,(6)
正新时代实践好马克思主义"必须有科学的态度"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罗永宽在5月7日光明网上发表文章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到的四个"坚持和运用"层层递进地阐明"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这一论断。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彰显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中,蕴含在马克思主义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学说在马克思主义中居于很重要的地位。早期马克思关于民族问题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完整、全面、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学说,就需要了解和掌握早期马克思关于民族问题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徐芹 《理论探讨》2012,(1):42-45
马克思曾提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为最终在俄国赢得社会主义作准备,列宁早期高度重视推动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的工作.他提出“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的思想、“始终不渝地”进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群众的工作的思想和“善于”灌输的思想.列宁的思想与实践,对于我党提升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水平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回顾党97年的历史,不难发现,学习是我们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阶段,制敌取胜、攻坚克难、战胜本领恐慌的重要法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