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茹粉 《理论导刊》2007,1(11):31-33
和谐思维与辩证思维都是人类思维的精华。和谐思维与辩证思维具有共同的思想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和谐思维与辩证思维在人类活动两大基本原则的体现上,在产生的依据和适用范围上,在对应的思维方式及命名的角度上有明显的区别。探讨和谐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辩证思维是心理和谐的出发点.也是心理和谐形成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必然选择.确立以和谐为主导的辩证思维方式,推动人们建构合理的认知,有助于促成心理和谐的现实化.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的辩证思维有四个方面重要内涵:坚持问题导向,将抓住突出问题或关键问题作为辩证思维起点;分析和研究问题或矛盾,正确处理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的各种对立统一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把辩证思维与坚持系统观念相结合。深入学习掌握习近平的辩证思维,必须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磨炼自己的辩证思维,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4.
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领域.本文定义了辩证思维,阐明了辩证思维的主要内容,指出了如何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论述了辨证思维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2)
哲学是一个民族思想的集中表现,对一个民族的法律有重要的影响,辩证思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哲学中的辩证思维主要有整体思维、矛盾思维等,这些辩证思维全面影响了中国传统法律,法律理念、法典编纂体例以及司法制度等方面都受到了辩证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方式的创新,必须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导。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和谐思维方式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和谐思维与辩证思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和谐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新发展,和谐思维是系统观在人类思维领域的升华,和谐思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辩证思维是客观世界变化运动规律的科学反映,为人类社会具体矛盾和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多发性、多样性、复杂性、群体性及对抗性趋强等新特点.这对符级领导干部运用辩证思维解决矛盾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善于运用、灵活运用和恰当运用辩证思维.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在不断化解矛盾、增进和谐中实现党和国家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要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必须紧紧抓住辩证思维这一特点。否则,很可能陷入误解或片面性、绝对化。同时,学习科学社会主义,不仅要把握其基本原理,而且,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得出科学结论所运用的辩证思维方法。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思维方法甚至比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具体结论更重要。  相似文献   

9.
阮小云 《学理论》2012,(4):61-6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宏伟目标之一,社会矛盾的产生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结果,中国到建党百年时要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对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研究。针对当前对社会和谐解读的不全面性,要求正确把握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辩证关系,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来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孙智玉  柴瑞桢 《学理论》2012,(24):30-31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于1873—1886年期间陆续写作的一部未完成的哲学著作,是一本学习科学哲学的重要著作.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中论述了辩证思维的重要性,指出辩证思维是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思维形式,自然科学应该复归到“辩证的思维”;在《辩证逻辑和认识论,关于认识的界限》一文中也强调了“只有辩证的思维才是合理的”.总的来说,辩证思维是辩证法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其实质在于辩证.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决定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观念变革和丰富的必然性:形成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新目标的理念,推进社会和谐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发展目的的理念,通过人际关系的和谐来追求社会稳定的理念,多元化的社会管理理念,以及和谐世界的理念,等等。这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调整和细化提出了必要性:在功能定位上,从立足于教育改造人转向立足于尊重激励人;在方向上,通过整合和引领多样性的思想文化,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在价值取向上,体现党性原则和以人为本的统一,促进党的意识形态的“目的因”向公民精神的“动力因”的渗透;在对象上,注意区分不同层次,集中力量抓好重点群体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内容上,大力加强国家意识、生命意识、诚信意识、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意识、有序政治参与意识为重要内容的公民教育;在语言上,摈除不适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旧范畴,赋予已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概念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高又谦 《学理论》2010,(1):167-168
本文从《人性论》中美与丑的理论出发,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辩证的态度,联系文学作品中形态各异的美与丑作为例子,在上升至精神与信仰的高度阐述对美的诠释。  相似文献   

13.
殷积多 《学理论》2013,(12):17-18
随着经济全球化,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日益艰巨,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国际上敌对势力针对我国的颠覆手法日益翻新,这使国家意识形态研究备感紧迫,必须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强理论研究,大力开展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吸收借鉴西方文明,创新工作方法,特别是盯紧网络媒体,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队伍建设以及建立意识形态安全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王云芳 《理论导刊》2006,(9):125-128
“]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是对当前国际秩序的规范性补充,它提供了容纳不同规范价值的框架,创造了制度发挥规范价值的文化氛围,使各种国际行为体能够彼此友善交流并达成共同认知。但“和谐世界”理念的普及化过程中也会遇到种种困难,我们要努力寻求一条普及“和谐世界”理念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与构建现代和谐社区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科学理解二者辩证关系必须避免一些错误思想倾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二者辩证关系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构和谐优秀的社区文化;发扬以人为本的优良传统,形成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完善社区党建及服务网络,健全先进和谐的组织体系;优化社区发展的制度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持久和谐;弘扬传统文化的和谐精髓,促进社区建设的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应正视我国社会目前存在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不和谐现象,着眼于机制,从政治保证、民主决策、法治保障、腐败惩治、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利益均衡、社会保障、社会矛盾处理等方面,稳健有序地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纵观当前我国社会人们思维方武的现状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提升人们的思维方式应该注重实现由真理性思维到价值性思维,由斗争思维到和谐思维,由平面的平等性思维到主体的结构性序级思维等三个方面的转变.只有人们的思维方式不断地科学化,才能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相适应,从根本上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深入学习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并推进社会主义体制创新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功能定位、目标定位和机制定位的关系并重视实现机制的创新 ,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追求之间的统分结合关系并据此推进整体创新 ,正确认识和把握继承、综合和创新的关系并据此开辟社会主义体制创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