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土地经营是城市治理市场化条件下政府加强土地资产管理的新理念。其实质就是要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土地资产实行市场化运作,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土地资产的价值。一方面.城市土地管理机制的转变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民营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土地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两者相互影响、互为促进。  相似文献   

2.
当下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农村土地治理出现了产权不明、土地分置、土地征用等三大异化现象,由这三大异化现象引起了对农村土地治理无序与农用地管理制度的缺失等问题的反思。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因此,正确认识我国农村土地治理存在的主要异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立法上明确产权、土地流转注重效率与公平、土地征用从立法、程序、结果实行公开公正的政策与制度等,对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金山(廊下)现代农业园区作为上海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先行区,在探索现代化大都市背景下郊区传统农业优势农村的发展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他们的主要做法是通过土地经营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直接为城市服务的现代农业,以工业带动农业,促进农—工—贸的一体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教育和文化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4.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河北故城县农村出现大批农业劳力转向非农产业。在这种情况下,故城县农村出现非农产业的农户既不转让土地,也不直接经营或不全部直接经营土地,而选择把土地委托给亲朋、好友、近门、当家或其他自己所信任的农户代营的形式。 所谓代营制,就是指原承包者保留经营权的前提下,实行有偿代营。代营的内容,是根据承包者和代营者双方的实际需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协商确定的。故城县农村实行代营制的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 一、按土地经营的生产环节代营。这种形式就是从事非农产业的承包户,根据自己的经营需要和生产要素的占有情况,把土地经营中力所不及的翻  相似文献   

5.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在旧的经营制度瓦解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由三个要素组成:所有制主体是集体(发包方)、承包主体是家庭、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是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把土地所有权以外的权利赋予承包户,也就是说土地使用权、转让权、收益权乃至抵押权长期归农户,让农户享有用益物权。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实现形式是多样化的,要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对个人管控的松绑以及经济方式的转变,农村社会结构日趋离散化,个体化趋势日益显现。社会成员从传统归属中脱离出来,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成为行为的指南,个人选择的自由性与多元性增加。城镇化背景下的个体化变革给农村治理秩序带来了多重张力,也带来了制度再嵌入的困境。农村治理转型要在法治的基础上重建乡村社会认同、推进农村公共性建设,同时应注重将传统治理模式与现代治理制度、策略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李宁 《理论导刊》2019,(12):78-84
协同治理是在对碎片化治理批判基础上形成的全新农村环境治理模式,主张通过政府内部机构间以及政府与社会间的互动合作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有效性,其中,协调、整合与信任是实现协同治理的关键。随着农村环境治理日趋复杂多变,传统环境治理碎片化呈现出价值理念碎片化、组织结构碎片化与方法体系碎片化等诸多不良状况。协同治理强调资源利用最优化与公益最大化,不仅是化解农村环境治理碎片化的有效工具,也是实现农村环境治理创新的理性选择。农村环境协同治理格局的实现需要塑造协同治理文化理念,构筑农村环境治理信任机制;构建协同治理组织体系,塑造农村环境治理整合机制;搭建协同治理信息共享平台,构筑农村环境治理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金鹏辉 《理论视野》2017,(10):29-33
土地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对我国农村耕地制度改革脉络进行梳理,围绕维护与实现耕地承载的政治、社会、经济等多种制度功能,就深化耕地制度改革进行探讨。在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应突出耕地的生产要素属性与经济效用功能,打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耕地流转的束缚,积极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做大做实土地经营权,强化土地承包权的社会保障属性,完善集体产权治理方式,同时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促进现代农业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对我国农村耕地制度改革脉络进行梳理,围绕维护与实现耕地承载的政治、社会、经济等多种制度功能,就深化耕地制度改革进行探讨。在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应突出耕地的生产要素属性与经济效用功能,打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耕地流转的束缚,积极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做大做实土地经营权,强化土地承包权的社会保障属性,完善集体产权治理方式,同时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促进现代农业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0.
农村治理结构改革,是对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全能型政府统治体制的变革,重构了政社一体的乡村治理结构,构建了政社分工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农村治理结构。但是,这种新的治理结构在运行中出现异化,政府公共性削弱,治理合法性流失,农村出现衰落景象。新世纪之后的农村税费改革,再次对农村政府与社会关系作出重大调整,以政建社与政社共治的农村治理新模式取代政社对立的二元治理结构。十八大以来,以反腐败和精准扶贫为中心,农村治理结构有了新发展。新时代的农村治理结构,要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