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既有其理论渊源,也有其实践基础。前者主要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起着思想先导和理论基础作用;后者主要是指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实践检验与推动作用。文章从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等六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抽象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具体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并被"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后形成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基层和地方工作历练的习近平,从政经历历经陕西、河北、福建、浙江、上海,这其中既有西部贫困地区,也有东部欠发达地区,还有沿海发达地区,习近平同志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使他对“三农”、民生、协调发展、对外开放、生态保护、创新发展等领域有了反复实践和深入思考,成为其经济思想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源泉。本文用“五元框架”来理解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总结为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经济发展思路、形成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重要方法论、形成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机制、形成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引领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我们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把握其科学内涵,找准其实践路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让中国强起来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在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之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探源,探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根基是毛泽东建国后艰辛探索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进而坚定人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相似文献   

5.
法治信仰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信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也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法治必须要被信仰,这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代中国主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决定着现时代的法治信仰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不仅能使国家治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而且是国家治理效益最大化的内在需要。它能够间接作用于国家治理过程,从而减少治理阻力,激发治理活力,提升治理能力,凝聚治理力量。  相似文献   

6.
刘海涛 《理论学刊》2008,3(3):14-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唯物史观对1956年以来中国社会性质之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道路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建立在对历史、时代和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思想基础之上.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回答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时代背景,找到了理想社会主义当代中国的现实形态.由此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为其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7.
《探索》2016,(3)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西方的治理学术思潮之间有本质的差别,西方治理理论在总体上是新自由主义的。从经验上判定:西方治理理论只是作为学术思潮而争辩,并未在公共事务改革的实践中有具体的展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生的产物,并以之为总体目标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作为当代中国话语的政治理论的表达,其推进路径遵循马克思主义实践辩证法的基本准则,是一个实践的、历史的扬弃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一种科学的理论,唯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永葆蓬勃生机;一种伟大的思想,唯有做到引领时代,才能显示磅礴伟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准确理解其理论特色,又要科学把握其实践意义。唯有如此,才能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凝聚共识、集中智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相似文献   

9.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理论是现阶段党领导全国人民制定和执行国家治理方针、政策的总依据。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理论的概念内涵、生成逻辑、时代意义以及创新原则,对我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总目标的明确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重要标志。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实现制度现代化。制度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推动制度不断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具有人民性、适应性、包容性、开放性、改革性等本质特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突出完成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推进政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方面改革任务。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4,(7):20-21
·教学参考之三· 目前通用的“治理”一词于20世纪最后10年在西方开始流行。西方意义上的“治理”可概括为:治理的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治理危机”;治理的目标是推动非西方国家的政治变革;治理的价值取向是西方民主;治理的样板是西方发达国家;治理的政治经济基础是多党制、三权分立、私有化;治理的典型形式是多中心平等共治。可见,西方意义上的治理,是一种典型的政治活动,具有特定的政治背景,富含完整的政治价值,拥有清晰的政治目标,承载特殊的政治使命。  相似文献   

12.
大国治理:中国国家治理的现实基础与主要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国治理是中国国家治理的现实基础,集中体现了中国国家治理过程中有限的社会资源总量与超大规模社会对国家治理资源大规模需求之间的矛盾.本文认为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大国治理的政治前提,单一制中央集权国家是大国治理的体制基础.并初步总结了中国作为巨型社会、贫困社会、非匀质性社会和断裂社会国家治理的主要困境,对中国国家治理的现实进行了基本把握,并对"大国治理"的内涵进行了基本界定.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国家治理,集中体现为鲜明的问题导向性、发挥中央和地方积极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协同性等思想要点,并已经形成了整合条块、化解失衡、供给动力、克服阻力、提高活力和参与全球治理的丰富实践。  相似文献   

14.
肖贵清 《前线》2013,(4):9-1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理性、科学性的充分肯定和正确认识,是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一种自觉行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文化基础和时代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是党和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思想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需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生产力的观点,我们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化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这一思想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已有萌芽,列宁则明确提出了"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的观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各社会主义国家的艰辛探索,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都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化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举旗定向、攻坚克难,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坚持了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追求。本文拟从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的哲学基础、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三个层面,解读其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17.
银监会自2003年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运用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不断开创银行业监管工作新局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银行业监管道路。一、中国特色银行业监管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中国特色银行业监管理论体系,既借鉴了国际先进理念与成功做法,又与我国国情和银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统一战线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孙信 《新视野》2012,(2):62-65
贯穿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和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的两条主线,一是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这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多党合作的基本原理,是中国多党合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政党制度与其他国家政党制度的根本区别,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社会治理正在形成党的领导、政府能力建设、社会力量参与和民众自治管理有机结合并实现良性互动的一种治理共同体新模式。其核心机制在于,通过党的统一领导,确立社会治理的政治原则和政策方向,持续优化社会治理职能,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引导并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这一模式亦逐步摒弃一些诸如“大政府小社会”或“强政府弱社会”的二元争论,转变为以实践导向、需求导向和发展导向,循序渐进地探索政府与社会的职能边界和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契合模式。一方面,通过推动治理重心下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