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邱林 《南风窗》2016,(4):71-72
正2015年堪称日本企业的"道歉年"—以东芝为首的大公司频曝造假丑闻。而包括奥运会筹办风波,一系列丑闻让人不禁要问:日本,你怎么了?日本人一向以严谨、细致著称—这个国民性为日本制造业之发达做了最好的注解,也使日本制造成为品质优良的代名词。但在过去一年,日本接二连三的风波和丑闻令很多观察家瞠目结舌—东京奥运会主会场和会徽设计方案,因费用过高和涉及抄袭被迫重新修改;东芝公司等行业巨头,相继被爆出震惊全  相似文献   

2.
媒体     
《南风窗》2010,(11):9-9
<正>1"北京共识"偃旗息鼓[英]《经济学人》5月8日中国官员一直声称要节俭办世博,但事实并非如此。世博开幕式上的烟花、镭射光束、喷泉和舞者,其奢华程度堪比北京奥运。中国显示自身活力的劲头简直不可遏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世  相似文献   

3.
国家在挥霍     
徐艳霞 《法制博览》2011,(12):32-33
从美国、日本、韩国再到中国,世界各国奥运盛会、世博盛会无不展示了国家的强盛、社会的繁荣,也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了欢乐。但那些巨大的耗费是从哪里来的呢?很多人以为那是在花国家的钱,但其实——  相似文献   

4.
王晓渔 《南风窗》2010,(10):43-44
4月30日晚,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幕,距离第一届伦敦世博会相隔159年。联合国192个会员国几乎全部到齐,盛况空前。184天的会期,预计会有7000万人次到场参观。上一次最多国家参展的世博会是2000年的德国汉诺威,共155国,参观人次最多的是1970年的日本大阪,有6400万。上海世博会除了要刷新这两个"最"之外,还创造了另一个"最":5.28平方公里的历来最大场地。全球性经济衰退,使得中国变成比危机前更强大的经济竞争者。但从2002年申办成功至今,围绕着上海世博的种种议论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提醒我们,后危机时代的上海世博,不应该仅仅是一次炫耀国家实力,让世界"在危机中看到希望"的盛会,更应该促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当前中国的问题、世界的问题,并奋起直追。  相似文献   

5.
短语     
上海世博会的筹办.是一个巨大而系统的工程,涉及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公共安全、市容环境、民生改善等方方面面。上海办世博,对超常规状态下的城市管理和应对能力提出严峻挑战。如何让办世博更加有序、顺畅?  相似文献   

6.
声音     
《南风窗》2010,(7):13-13
<正>我这个上海市长都不知道有4000亿。——针对"史上最贵的世博会"的说法,上海市市长韩正表示,上海世博会在建设期的投资预测是180亿,包括基础设施、世博村及交通、电力等设施的改造。  相似文献   

7.
2021年4月,日本政府宣布在未来2年将逾百万吨福岛核污水倾入太平洋.此消息引发亚太地区部分国家的强烈反对,但西方媒体却对此"集体失声",甚至美国政府、国际原子能机构还对此公开表示支持和赞许.国际舆论场的反应不一,折射出西方主导的国际传播秩序严重失序.西方在日本排污入海事件上保持沉默,主要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是日本长期通过价值观外交"拉近"与西方关系的结果,其中隐含着西方舆论霸权的惯用伎俩和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8.
一春 《法制博览》2008,(16):4-5
20年,日本和中国换了个位 20多年前,一位中国银行家带着一个考察团在德国杜塞尔道夫市中心商业区散步,在十字路口等红灯时,马路中心急驶而过一辆敞蓬跑车,车上两个年轻人挥拳扬臂地用德语骂了一溜话后扬长而去,考察团的人都蒙了。原来是德国人把这些中国人当成了日本人,他们骂的是“日本人滚蛋”。  相似文献   

9.
策划人语无心插柳也好,处心积虑也好,为世博密锣紧鼓的上海,确是技惊四座,兴建了美国也没有的海上风电场和超超临界煤电机组,构筑了比伦敦更复杂、冠绝北美的地铁网络,还有美轮美奂的高科技、宏伟奇特的展馆、干净整洁的城市、万国来朝的满足……在北京奥运之后,上海世博是中国的又一项国家工程,再次满足了大国崛起的光荣与梦想。  相似文献   

10.
薛涌 《法制博览》2010,(20):53-53
上海人是否能穿着睡衣上街?随着世博的到来越来越引起争议,乃至这一问题被提升到了“文明”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政府已经就世博拆迁开始向市民咨询。在面临棘手问题时,政府这种亲民的方式,首先就在形象上得了分。  相似文献   

12.
上海世博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世博外交"之路。这不仅是世博会本身的创新,也是中国外交的创新,即围绕主办重大国际活动而展开的外交。上海世博会在政治外交、经济和科技外交、公共外交和文化外交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就,深化了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提出了世博外交的时代命题,展示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提升了中国主办特大型国际活动的综合能力,开辟了地方外事融入国家总体外交的新途径。世博外交将具有长期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关于纺织花型设计的抄袭更加方便快捷,侵害商业秘密案件纠纷逐年上升,侵权成本越来越低,绍兴柯桥花型的抄袭成为重灾区,这种现象不仅严重损害设计师的合法权益,更不利于纺织行业的健康发展。设计作为商业秘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大多数侵害商业秘密纠纷中,部分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意识薄弱,懈怠于对其商业秘密的保护,仅仅只是通过内部保密的文件或者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的方式作为保密措施,而这些在实践中并不足以起到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公共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上海世博会则是我国集中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舞台。中国通过举办世博会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展现了国家的软实力及自信和包容的大国智慧,表达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的真诚愿望。世博公共外交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果,得到世界媒体的肯定与赞誉。世博会已经圆满闭幕,但中国公共外交事业方兴未艾,有必要对世博公共外交实践进行客观评估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陈统奎 《南风窗》2010,(24):19-21
与以往相比,上海世博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变成了一个全世界相互交流,相互展示的公共外交场合。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人期待自己国家在世界上的形象,绝不仅仅是GDP规模全球第二,还要被人尊敬。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是日本与东盟建立友好合作关系40周年。纵观2013年日本的东南亚外交,可以发现,日本与东盟国家的军事安全合作呈加强之势。进入2014年,日本延续这一势头:2月18日,日本与东盟各国在冲绳县宜野湾市举行副防长级会谈;2月25日,日本提出武器出口管理新三原则草案,允许向海运要道沿岸国(如菲律宾和印尼)售武。本文试图分析高调主张"日本回来了"的安倍政府将在东南亚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及至今仍然看不到“光亮”的西方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不仅严重冲击了西方经济,也对西方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广泛质疑.对此,西方国家不仅需要调整国内制度与政策,其对外经济政策与方式也将面临重要变化与调整.其中近年来美日两国围绕“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的政策变化就是其中一例.如果说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加入TPP是美国回归亚太战略在对外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那么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日本一改过去东亚共同体构想转而宣布加入TPP谈判,使TPP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则是日本呼应美国“回归亚太”战略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崔世广 《当代世界》2015,(12):55-59
<正>2015年适逢日本战后70年。由于这是战后日本国家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所以"战后70年"成了2015年日本的一个热门话题。但遗憾的是,国内学界对日本的"战后"意识似乎并没有给予太多关注。本文拟以战后体制的斗争为主线,结合战后日本的国民舆论调查结果来考察日本"战后"意识的变迁及其特征,以期对理解和把握日本提供某些启示。日本的战后体制与"战后"意识的源流日本的"战后"意识形成于第  相似文献   

19.
姚国华 《南风窗》2010,(18):35-36
学术抄袭当然是一种腐败,然而,它并不能完全归于个别人的道德沦丧,在看得见的制度缺失背后,还有一种深入在我们脚下的土地,并浸入我们骨髓里的普遍命运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北方 《南风窗》2014,(16):52-55
<正>构建主体性的努力首先体现在构建另类的现代性叙事之中,即在破除东方主义和西方主义迷雾的前提下重新书写全人类现代化的历史。其次,非西方国家的主体性构建必须以整个东方的主体性构建为前提,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