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的最后十年在巴尔干悲剧性的历史上又写下了血色的一笔。前南斯拉夫的解体伴随着民族间愈演愈烈的暴力和残杀:斯洛文尼亚的独立时死亡62人;克罗地亚的独立时死亡与失踪超过2万人(尚不计后来的克拉伊纳冲突);波黑战争历时三年零九个月,死亡数十万人;而科索沃的民族冲突更是演化成北约与南联盟之间的国际战争。严酷的现实引发了国内学术界对前南斯拉夫地区、尤其是科索沃民族矛盾与冲突的大量研究:多数观点集中于历史造成的民族积怨,将矛盾激化归因于民族压迫和民族分离主义,也有学者指出塞尔维亚领导人米洛舍维奇诉诸民族主义夺取权力所造成的恶果。一些专门研究民族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际关系中两极格局的结束。即苏联解体和德国统一,把欧洲分成东西两部分的界线消失了。因此。巴尔干也就丧失了作为平衡因素和“缓冲地带”的重要战略地理位置,总的说来,它已成为在欧洲和全球关系中不具重大影响的欧洲的边缘,但涉及到地区危机,为了避免冲突升级,还需要国际社会来帮助解决。从地缘政治和战略的角度讲,前南斯拉夫已不复存在,新的民族国家的出现在巴尔千干形成了一幅新的政治地图。虽然大多数新的民族国家同他们的邻国一样,都从根本上想改变现状,但他们在口头和形式上却承认国际社会提出的关于前行政区划,现边界不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84年11月底,16个南斯拉夫债权国(代表600多家西方银行)再次碰头讨论该国的债务如何办才好。他们同意将来某个时候召集会议,谈判今后4年偿还债务问题。虽然南斯拉夫欠西方债权国的  相似文献   

4.
一百多年前,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尼采曾经预言过,二十世纪将是民族的世纪。不幸的是,历史被这位伟人言中了,前南斯拉夫便是佐证之一。从1981年以来,南斯拉夫接连出现民族冲突,致使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昔日和平的南斯拉夫已成了今日各民族自相残杀的战场,成为世界公众注目的热点之一。为什么南斯拉夫在短短的时间内出现了如此严重的民族危机呢?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南斯拉夫民族危机愈演愈烈。今年初以来,从首都发生大动乱,到联邦最高权力机构一度瘫痪,以至发展到同室操戈,处于大规模内战边缘。南斯拉夫已经面临民族分裂,统一国家瓦解的危险,因此引起世界关注。本文试对南民族危机的原因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6.
最近三四年间我们经历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是以一种非常迅速的方式进行的,进行得如此之快以至于西方的政治领袖和机构都没准备好迎接它的挑战。 我们欢迎冷战的结束和“铁幕”的崩落,但我们不能避免混乱以及“贫穷之墓”或“民族主义之幕”的出现。 “我们现在面临的真正威胁是未知的和不确定的,尽管冷战结束了,但我们仍生活在一个相当动荡的世界上,许多地区充满了危险、变幻无常和不稳定”,美国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利林·鲍威尔将军1992年在他的“国家军事战略”中这样写道。将军在向美国参议院国防小组演讲时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南斯拉夫陷于全面危机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为使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少走弯路,就88年下半年起,各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有近十篇。他们共同探讨了南陷于危机困境的原因及其根源,见解颇多。现将情况综合如下: 一、南陷于危机的具体表现 (一)经济增长速度缓慢。1953年—1956年南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8.l%;1965年—1979年降为6%;1980年为2.2%;1981年为2.4%;1982年为0.7%;1983年为1.3%;1984年为1.7%;1986年略上升到3%。目前生产增长率只在0—1%之间徘徊。农业从1980年起连年歉收,每年下降0.6—0.8%。加工工业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只达60%。  相似文献   

8.
近来持续十年的南斯拉夫经济和政治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美国和欧共体采取了一系列外交行动,试图阻止南斯拉夫各共和国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促使南斯拉夫经济改革的继续进行,避免使南斯拉夫危机的进一步国际化,因为南斯拉夫正在成为欧洲局势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2018年岁尾,一场"黄马甲"运动以燎原之势席卷法国,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黄马甲"运动旷日持久、轮番升级,从一场反对燃油价格上涨的示威运动演变成抨击马克龙政府无作为的严重政治危机。这场示威运动意味着法国民众与马克龙政府间积蓄已久的矛盾大爆发,深刻揭露了政府长期面临的国民经济疲软、民心向背、难民群体膨胀、极端政治势力崛起等执政危机。执政危机的出现并非偶然,其根源在于法国经济社会管理模式的弊病、代议制中的民主赤字以及不同民族价值观之间的激烈冲突。曾经民心所向的马克龙政府究竟能否在"多事之秋"化危为机,重振法兰西雄风?法国的未来究竟是国家治理与人民意愿的良性互动,还是政府无能与人民反抗的恶性循环?这些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在相互关系中已积累的种种问题(为萨格拉布大主教、红衣主教斯台彼纳克案件以及南斯拉夫方面指出的,因梵蒂冈对南斯拉夫内部事务的干涉),1952年12月5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与罗马教廷断绝外交关系,中断延续了14年。1966  相似文献   

11.
南斯拉夫的自治过程由经济到政治,由工人自治到社会自治大致经历了25年(194~1974年),三个重要阶段。74年时基本定形,74年以后仍在不断完善。完善自治的过程在1948年苏南关系破裂以前,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基本上照搬苏联模式。1948年6月南被开除出情报局,苏南公开分裂。与苏彻底决裂后南要创立新的意识形态。首先要从理论上解释苏为什么采取霸权主义政策。南由外及内,认为苏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官僚变形”,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应从经济上解释,即国家对经济的极大集中。对南来说,避免走苏联的道路,必须减少国家的权力,走自治道路。其次,由于与苏决裂,南面临严重经济  相似文献   

12.
世界宪法和议会联合会秘书长菲利浦·艾斯利称南斯拉夫当前的局面是由一旧二新共三个错误造成的。1.铁托时期联邦政治组织方面存在缺陷。尽管集体领导的联邦主席团具有优点,但由塞尔维亚人操纵,而不是由若干民族和种族集团合理共管的联邦院埋下了祸根。2.1990—91年集权的共产党统治结束引发了民族和种族的分裂,而  相似文献   

13.
南斯拉夫是一个典型的以法治国的社会主义国家。它不仅有比较完善的立法,而且有一套比较健全的裁判制度。从1950年到现在是南司法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的时期,也是法制建设日趋完善的时期。他们制定的各  相似文献   

14.
萨格勒布大学教授杜尚·比兰季奇在1989年3月对记者的谈话中说,“目前南斯拉夫尚未对社会发展方向作出选择。我们既不能恢复连苏联人自己也正在放弃的苏联模式,也不能恢复资本主义社会的模式,而自治模式又明显发挥不了作用,这就是我们的悲剧。”其实,南斯拉夫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当今在苏联还有神圣不可侵犯的事物吗?显然没有。列宁,这位把苏维埃神化的奠基人,如今也受到了公开的批评。现今发行的《新世界》月刊杂志中,一位已退休的报界人士指出,列宁的革命后的政策是苏联使用恐怖和强迫体力劳动营的主要“根源”。瓦亚里·塞拉乌尼写道,列宁在1917年就在那些富有的农民身上打上了“资产阶级”敌人的烙印。为了惩罚那些因卖粮而得益的富农,列宁签署了一项法令,要求把这批人“消灭在犯罪的现场上”。苏俄迅速地行动起来,开始没收农民的财产,正如塞拉乌尼所说的那样,虽然有公众的反对,但“镇压却仍毫无界限地扩展开来”。苏俄步履摇晃地走在塞拉乌尼称之为“深渊的边沿”上,这时列宁才认识到他朝共产主义方向跑得太快  相似文献   

16.
孟晖 《新民周刊》2022,(8):74-74
这些天,乌克兰成了热点话题,我为了学阿拉伯语,天天追着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等中东媒体看消息,倒是看到了中东人不同的心思。中东主流媒体基本是跟着美国媒体的思路跑,在乌克兰的问题上也不例外。不过半岛电视台这些日子一直在炒一个在我看来很奇怪的话题:乌克兰危机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吗?这样一个话题竟然也能炒热,折射出了很多中东人的悲观心理,他们对现有世界特别失望,充满不安全感,总觉得明天醒来可能就会失去一切。  相似文献   

17.
激烈的社会运动引起家庭的迅速变化,这是南斯拉夫家庭的主要特征。至少在四个方面发生了变化。第一,农村中从事农业的家庭转变为城镇的从事工业的工人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非农业人口大约只占南斯拉  相似文献   

18.
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第一个同苏联模式决裂的国家,也是第一个把“工人自治”的设想付诸实践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的经济改革在世界上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然而,经过40多年的实验,南斯拉夫最终放弃了所谓的“工人自治”模式。事实表明,只有市场经济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任何用其它经济制度来取代市场经济制度的试图都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9.
南斯拉夫注重发展教育事业,每年的教育经费占国民收入的40%以上。幼儿园(3~7岁)和小学(7——15岁)都是免费的义务教育,并实行公费医疗。目前,南斯拉夫有小学生约300万人,占全部学龄儿童的95%。南斯拉夫中学教育包括普通中学和各种中级专业学校,现有学生约100万人以上,对他们一般实行定向教育制度。根据有关规定,普通中学教育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普通教育,使学生掌握综合性的基础知识,达到初级技术水平,保证能够参加简单的工作;第二阶段按不同专业组织教学,达到三至四级的专门技术水平。在四年毕业  相似文献   

20.
车臣一印古什自治共和国是俄罗斯的一块穆斯林“飞地”。它位于高加索的东北坡和与其接壤的车臣平原和捷列克—库马低地上,西边与格鲁吉亚为邻,东南与达吉斯坦交界,北部是北奥塞梯自治共和国。首都为格罗兹尼。共和国面积1.93万平方公里,人口130万。居民有车臣人、印古什人、俄罗斯人等。车臣族人现在苏联有95.7万人,大多数住在本共和国,他们占了共和国人口的50%以上,小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