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克 《瞭望》1984,(41)
丁玲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女作家曾克与丁玲交往已有四十多年,她写的介绍。丁玲的文章,读来分外亲切。  相似文献   

2.
《瞭望》1986,(11)
当代著名作家丁玲三月四日上午十时四十五分,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终年八十二岁。 丁玲的一生与中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她1904年生于湖南临澧县;1927年开始文学生涯;1930年加入左联,主编左联机关刊物《北斗》杂志;1932年,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她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到达延安以后,曾任苏区中国文艺协会主任,领  相似文献   

3.
民进会员、民进天津市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魏锡林同志的长篇小说《三不管演义》自报纸连载后,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今该小说易名为《黑白两界三不管》,由金城出版社出版。冯骥才同志为该书题写了书名;著名作家林希写了序。现将林希的序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东流 《瞭望》1993,(18)
1941年春,博古调任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社长,邀丁玲主编副刊。他对丁玲说:“副刊决不是报屁股,决不是甜点心。每篇文章都要起一定的作用,占一定的地位。”(见《丁玲文集》卷五) 博古对报纸选载文艺作品,有  相似文献   

5.
民进中央名誉副主席、著名作家柯灵同志不幸于2000年6月19日晚8时2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1岁。柯灵同志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是深受民进广大会员爱戴、德高望重的领导人,对民进事业,对爱国统一战线,对我国文化艺术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柯灵同志的逝世是民进的重大损失。他一生为争取人民民主、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的业绩以及谦和坦荡的风范,将永远是全体民进会员不断进取的巨大动力。本刊特刊发温崇实、邓伟志两同志的文章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6.
宏图 《瞭望》1990,(44)
丁玲《生活片断》有“一段回忆”。1921年,丁玲与王剑虹等“带着非常景仰的心情”去拜访创造社诸君子。正值郭沫若、张资平在,寒暄之后,“郭忽然笑了起来,说道:‘你们大约是来找郁达夫的?’”闲谈中,郭问了来访者在平民女子学校的学习情况,  相似文献   

7.
《民主》杂志自创刊以来,得到了社会上各界知名人士及许多专家、学者的关心与支持。他们不仅积极为本刊惠稿,还热心为办好刊物出谋划策,参与本刊举办的一些活动,与《民主》杂志结下了真挚深厚的友谊,著名作家刘绍棠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民主》杂志创刊后,绍棠同志就为杂志撰稿,特别是从1993年11月号开始,本刊“百家之言”栏目特辟《如是我说》专栏,绍棠同志每期撰写一篇杂文,到1996年5月号,先后发表杂文31篇,很受读者欢迎。1996年4月,绍棠同志因重病入院治疗,他特函本刊,因身体原因,《如是我说》暂时辍笔。不料,今年3月12日,绍棠同志竟不幸去世,《民主》杂志及广大读者为失去这样一位作家和朋友深感悲痛。本刊特发表悼念他的文章,以寄哀思。  相似文献   

8.
沈文慧 《理论导刊》2008,(4):123-125
人们往往把延安时期丁玲思想与创作的"转向"归因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训与整合.这种思路的偏颇在于对时代语境的忽略与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盲视.对革命的真诚信仰,为革命服务的虔诚姿态,试图借助"革命"而克服自身困境、实现知识分子"兼济天下"的宏大抱负,应该是延安时期丁玲"转向"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9.
曾被著名作家魏巍写入《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战斗英雄、共产党员李玉安,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关键时刻应该让群众看到党员的风格。”李玉安同志正是遵循着这句口头禅,隐功埋名,多次让职、让级,默默奉献近四十年,以自身的风格和形象赢得了人民的尊敬。这种难能可贵的“关键时刻”精神,在战争年代也可能不算什么,但在今天却很引人深思和玩味。  相似文献   

10.
徐珣 《各界》2010,(5):11-13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这个知青队伍中的“小江苏”,在《北大荒》内刊打工时,居然结识了聂绀弩、吴祖光、丁聪和丁玲这些蜚声中外的文化大名家。  相似文献   

11.
在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记者采访了著名作家王蒙,请他就文学与精神文明问题谈谈看法。 记者:最近,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李鹏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请您就此谈谈看法。 王蒙:应该说,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一贯是重视的,最近中央又强调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我相信,只要认真贯彻好中央精神,精神文明建设一定会出现可喜的局面,我国的文化事业也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央芭蕾舞团把鲁迅小说《祝福》搬上芭蕾舞台,这消息令许多人惊奇、疑惑:祥林嫂这样的人物能登上芭蕾舞台? 在舞剧公演以前,我访问了编导蒋祖慧。蒋祖慧是丁玲的女儿,从小就学习我国民间舞,后来又留学莫斯科,  相似文献   

13.
陶丽萍 《理论导刊》2007,(6):107-109
丁玲从女性视角切入现实,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男性与女性、个体与群体的多重文化冲突中,表达女性个体生命与精神世界的痛苦、压抑与挣扎,探究女性解放的精神出路,呈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与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4.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说过:“躯体总是以惹人厌烦告终。除思想以外,没有什么优美和有意思的东西留下来,因为思想就是生命。”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说过:“哪里有思想,哪里就有威力。”古往今来,真正有力量,有作为的人,都是有思想的人。一个没有思想的人,只能成为一具行尸走肉的躯壳,他活着,除了金钱之外,不会知道  相似文献   

15.
一切有条件的作家、艺术家,尽可能较长时间地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自觉地锤炼自己的思想感情,塑造自己的灵魂,这是改变文艺界某些不良倾向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积极措施和根本途径。从延安和抗日革命根据地茁壮成长起来的一大批著名作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着走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道路的重大意义。已故的著名作家柳青在政治见解方面的稳定,美学思想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之哭     
《文艺报》载陈明一文。记他与丁玲在80年代初去为叶圣陶老人祝寿。其中说到一件事:有一年贵州省民办教师考核,合格者仅占百分之十四;叶老听说这件事,不禁大哭。申包胥哭于秦庭,是政治之哭;阮籍哭于途穷,是政治之哭又  相似文献   

17.
握手     
这是一组应当用历史的“定格”法,让它们永远确定下来的镜头——丁玲同萧军握手了; 胡风同萧军握手了; 周扬同萧军握手了……此刻,我看到他们围着一张圆圆的小桌子,就座了。面前的杯子里,袅袅地升起了清茶的氤氲。窗外,是一片早春的暖晴。  相似文献   

18.
《各界》2014,(9):20-20
1922年沈从文从湘西“漂”到了北京,这是沈从文一生中最困难的一段时光,读书无咱投亲无亲,最后只好以“休芸芸”为笔名,将写成的文章向各处投去,赚些零星稿费糊口。此间沈从文认识了文学青年胡也频和丁玲,三个人非常要好。  相似文献   

19.
波澜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了女性“人”的意识的觉醒和女性意识的复苏。这个时期的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较好地反映了中国现代女性从女性→人→女人的艰难历程。本文就此问题对庐隐、冯沅君、丁玲、凌淑华等“五四”时期女作家的女性形象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08,(18)
柏杨:台港著名作家病逝台湾作家柏杨4月29日凌晨1时12分在台北县新店耕莘医院病逝,享年88岁。柏杨晚年健康不佳,多次住院。今年2月24日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