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追寻“六八年人”一群思想者的风貌和踪迹徐友渔难忘的1968年/雪颐人生的“诺曼底”:“民间思想村落“咏叹调/王东成坚冰下的潜流:“文革”申的知识青年思潮/印红标和“六八年人”对话/张卫民创意/张卫民主持/王东成编辑/杨长征■编者的话■“六八年人”是朱...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一开局,“幸福”一词迅速红透大江南北。“两会”内外,网上网下,学界民间,“提升幸福指数”、“打造幸福中国”的话题,牵动人心、热议正酣。  相似文献   

3.
《观察与思考》2009,(7):12-13
3月22日,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瑶族绝技大师在为游客表演“上刀山”。近年来,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充分挖掘瑶族民间绝技文化,组织民间绝技奇人在饭店,宾馆、村落等地向游客展示神秘的瑶族民间技艺。以民间绝技文化带动民族旅游业。  相似文献   

4.
王燕 《今日民族》2013,(9):20-22
路作为村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修建和使用过程必然会对村落的格局、村落的组织和村落间的互动产生影响;路的修筑人为地为村落“植入”了一个公共空间、村落内外的人和社会在这个公共空间里运作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场关于改革的“反思”论争去年以来在中国民间自发产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有媒体将它称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论争”。一些经济界、理论界重量级人物先后程度不同地卷入其中,围绕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一批“非主流”学者、公共知识分子包括网民与官方身份的“主流”专家学者,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反思改革”所涉及的深度、广度以及论争的激烈程度为近年所罕见。“非主流”阵营强烈质疑部分改革已被利益集团“扭曲”,有必要“反思改革”;“主流”阵营则强调不能“否定改革”,争论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6.
在从夫居普遍盛行的中国农村,作为父姓村落的“外人”的女孩,如何在父姓村落获得人生归属是很值得追问的问题.农村女性的人生归属的定义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如何与男性家族、村落建立权利义务关系,在亲属结构、村落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和位置,扮演恰当的角色;二是在获得结构性位置和扮演恰当角色的过程中,如何体验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实现对超越性的追求.本文认为,女孩依托父亲在村落的“历史感”与“当地感”,与父姓家族、村落其他人建立权利义务关系,获得在父姓村落的人生归属,并因此体验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完成在父姓村落短暂的“栖居”生活.而女孩一旦亡父,则将被断绝家族、村落的权利义务关系,因而无法在父姓村落获得稳定且体面的归属,她做女儿的“栖居”生活将暗淡无光,并可能影响她一辈子的生活和人生归属.  相似文献   

7.
《今日浙江》2012,(20):2-3
永嘉县系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有集中县这定,境内有全国唯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楠溪江。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川秀美,尤其是楠溪江的历史文化村落以“天人合一”、“气论”、“八卦”以及阴阳五行风水的思想构建,充满乡土气息,独具地方文化特色。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和民俗风情村落一应俱全,具有很好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民政坛》2008,(2):33-33
据新华社杭州2007年12月23日电,浙江一批县市(区)探索施行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政策,规定“民间和事佬”每调解一件纠纷,公共财政即给予2元至100元不等的奖励或补贴。浙江百姓一般称调解员为“民间和事佬”。但是“民间和事佬”有时吃力不讨好,而且没有固定的报酬,往往成了义务劳动。为了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浙江省从去年底今年初开始在杭州、金华、丽水、衢州等地近20个县市(区)推行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政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旨在遏止某些不良现象的“正义之举”。私家侦探、当代“镖局”、“商场密探”等等纷纷粉墨登场。私家侦探,人们以前只是在境外影视剧目中看到过,然而,近年来,国内的不少城市也出现了类似的民间机构。据报道,北京有“汉公民事事务所”,“西屋调查斡旋事务所”;上海有“社会安全咨询调查事务所”;郑州有“远东民间事务调查所”;沈阳有“克顿调查事务所”……它们的“职能”几乎包括了国外私家侦探所能提供的一切项目,可以为债权人调查债务人经营情况;为不放心丈夫的妻子侦探丈夫行踪;为民间纠纷的一…  相似文献   

10.
蒋笛 《求索》2011,(11):125-127
历史文献上记载孔子对风行于他生活年代的“郑声”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孔子认为“郑声淫”且“乱雅乐”,呼吁“放郑声”。由于“郑声”一词从古至今都一直被当做中国古代民间音乐的代名词,因而很多人误认为孔子是反对一切民间音乐的。造成这一误解是因为“郑声”和“郑风”两个概念的混淆。孔子当时所指的“郑声”是从民间流入贵族阶层,变质和腐化了的民间音乐。孔子所说“郑声淫”的“淫”,很多人片面将之理解成“淫色”而忽视了其多种内涵。本文对“淫”的内涵做出了多种解释,以澄清一直以来人们对孔子的误解。  相似文献   

11.
厢子 《今日广西》2010,(4):10-10
“酒好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早已成为民间的一句俗语,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下,当供大于求,“酒好不怕巷子深”恐怕已不合时宜,“酒好”还得“吆喝好”,这样才能受人瞩目、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2.
地名背后往往有着故事,从中反映这个地方的历史和风貌。 我多次走访过永定。每次前来屡会听到当地朋友说,不要小看永定只是一个县,它却管辖了4个市。当然说这种话一般在茶余饭后的闲谈中,不是在正经的场合,只能算是诙谐的调侃。所谓管辖的“四市”,为坎市、抚市、峰市、列市。显然那不是指我们当前行政区划所设置的地辖市、省辖市或直辖市的概念,坎市、抚市、峰市为镇,列市连镇都排不上,是岐岭乡的一处村落。  相似文献   

13.
日本四国岛上的小村庄上胜町可以说是四国岛最小的村落,居民只有2200余人,但这个群山环绕的偏僻村落不仅游人如织,还吸引了大量的考察团前来参观。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村庄的一个美名——“零垃圾”村。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倡导的“做好事”“一辈子做好事”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一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兼爱、仁爱、慈爱等观念,并有着他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以及外来优秀文化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这一思想最终得以确立,这充分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著述和他所树立的一个个光辉典范之中。张思德、白求恩、雷锋等模范人物,吴玉章、徐特立等革命先辈,以自己的言行印证着毛泽东“做好事”“一辈子做好事”的思想的正确性,那就是“做好事”易,“一辈子做好事”难,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坚持性”。只要一辈子坚持做好事,就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相似文献   

15.
以国务院一纸红头文件为起点,“非法集资”在中国从此进入法制视野。1995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明确规定,“非法集资”属于刑事制裁范围,随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被纳入1997年刑法。然而,12年过去了,何为“存款”,何为“公众”,依然没有一个权威统一的“说法”。法律上的陈旧与滞时,形成了民间借贷行为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之间的灰色地带。“非法集资”与正常的民间借贷的界限究竟在哪里?社会公众的质问,使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多年来一直处于法律界争论的漩涡中。更为严重的是,出于对“非法集资”的“见仁见智”,司法混乱也开始抬头。事实上,在我国的部分地区,以“民间借贷”形式进行的吸收公众存款行为早已司空见惯。根据2006年央行调查统计司对民间融资的推算,我国民间融资规模已经达到9500亿元,占到GDP的6.96%左右,接近银行贷款的6%。这些民间金融活动大多游走在“非法集资”的边缘。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不尽早给“非法集资”从法律上画个框框,司法部门之间的尴尬仍将延续下去,中小企业主频频触叠“非法集资”事件也一定会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6.
古今“怪”鉴潘杰怪人、怪事、怪物,自古有之。论到“怪”字,想到了历史上两个有名的“怪人”:一是清朝的郑板桥,一是唐朝的李峤。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首,他曾为官,然“十年清知县”,却未捞“十万雪花银”,总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做的“怪事...  相似文献   

17.
“民营”是与“官营”相对的概念,通常是指民间经营。从这个意义上说,“民营”属于经营方式,不指明经济性质,没有回答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产权关系不明确。只有把“民营”与所有制概念结合起来使用,才能说明与一定所有制结合的经营形式的性质。如“国有民营”、“公有民营”等。“民营经济”包括除以国家为代表的“官营”(国有)经济以外的各种经济成分,包括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民间持股的股份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等。私营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私营经济产权关系明…  相似文献   

18.
刘慧 《今日浙江》2011,(16):56-57
温润的玉器、华美的青铜、精巧的家具、五彩的陶瓷,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散发出静谧的光辉。 8月10日上午,“2011浙江民间典藏大展”开展,“浙江当代十大收藏家”暨“浙江民间收藏十大精品”新鲜出炉。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家李培林先生曾经写了《村落的终结——羊城村的故事》,书中以那些嵌生在繁华都市里即将走上消亡路上的村落(即“城中村”)为研究对象,作者用羊城村这个虚构的学名来指称。城中村在现代城市和传统村落之间做着妥协并得以暂时艰难的生存下来。这些村落在现代城市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着实让人感到吃惊并心生敬佩。  相似文献   

20.
杨品 《今日山西》2004,(6):28-30
中国当代文学界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得主张平,是靠他那充满悲切诗意的家庭苦情小说人物和具有高度概括力的现实生活人物,那观察与理解生活独特感受产生的思想内涵,那隽永清逸的叙述语言和跌宕起伏的结构方式立足于文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