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湘潮》1989,(10)
60年代初,我们国家遇到严重的经济困难,党中央领导同志也和各族人民一道,同甘共苦,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有一次,陈毅、贺龙等去看望班禅大师,班禅拿出苹果招待客人。起初,大家都很客气,谁也不动手,大师便亲自递给他们,客人们于是大口大口吃起来,而且吃得很香。陈觳失口说了一句:“好久没有吃到苹果了,真好吃。”班禅感到很惊奇,不禁问道:“真的没有苹果吃?”陈毅回答说:“困  相似文献   

2.
方和 《前线》1994,(22)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爹死娘嫁人,个人顾个人,”又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有“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些都通俗形象地概括出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人际关系。到了今天,历史的车轮即将进入21世纪,社会形态已演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个人顾个人”这种人际关系还有没有存在的现实基础呢? 笔者以为“个人顾个人”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所使然。在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的今天,人们还在为衣食住行而奔波忙碌。为实现温饱、小康而努力奋斗,甚至第三  相似文献   

3.
《党课》2020,(3):109-109
有人说,热爱美食的人都热爱生活。火锅之“火”,火在味道、氛围、生活。围坐在火锅旁,升起的是烟火气也是一种和谐的氛围。如今,火锅不仅是各类食材“济济一锅”的合聚,也是一群人“热腾腾”的写照。在冬日的凛冽寒风中,一句“火锅走起”,唤醒的不只是味蕾,还可能是心情。  相似文献   

4.
批评与报复     
过来人都还没有忘记“样板戏”《沙家浜》,京剧爱好者还能哼上几句.比如郭建光给沙奶奶提意见的一段:”沙奶奶,我们给您提意见来啦!(唱)那一天同志们把话拉,在一起议论您沙妈妈.七嘴八舌不停口(沙奶奶插话:嗬,意见还不少呢)……”都提了哪些意见来着?意见可尖锐得很哪!无非是“一日三餐有鱼虾”之类.对此还上纲上线说:“似这样长期来住下”,那必然会  相似文献   

5.
贫困地区农村“文化贫困”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 学家 刘易斯 认为 ,穷人因 其物 质生活 的贫 困,导致 一种 “文化贫 困”:他 们有一种 强烈 的宿 命感、无 助感 和自卑 感;他 们目光 短浅 ,没有远 见卓 识;他们 视野 狭窄 不能 在广 泛的 社会背 景中 去认识 他们 的困 难。一些伦 理学 家也 指出:贫 困不 利于经济 生活 中 德性 的发 展 。文 化贫 困 对人 的尊 严 和人 性的 堕 落 以 及 社会 发 展 所 造 成的后果 是无 法衡 量的。目前 ,“文 化贫 困”现象 虽不 是我国 农村 社会 的主流 ,但在 我国的一些 贫困 乡村 却普遍 存在 。文化 贫困 及其所 产生 的影响 主要 表现 为…  相似文献   

6.
证明和反驳要具有说服力,就要遵守有关的逻辑规则。证明和反驳都可以分为论题、论据和论证三个组成部分,关于证明和反驳的规则也可以分三部分来谈。关于论题的规则一、论题必须清楚明确。这里举一个论题不明确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在讨论“动物有没有心理”时,有人主张“动物没有心理”,有人主张“动物有心理”。但是,持前一种意见的人所说的“心理”一词是指  相似文献   

7.
“酒好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早已成为民间的一句俗语,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市场经济下,当供大于求,“酒好不怕巷子深”恐怕已不合时宜,“酒好”还得“吆喝好”,这样才能受人瞩目、广为流传。此句虽已传遍大江南北,但是关于  相似文献   

8.
有一路人摔了一跤,他不埋怨自己的不小心,却脱口骂了一句:“干部腐败,修的啥破路!”近年来,听到类似发牢骚、撒无名火的话,还真不少。“人们的财富在增加,但满足感在减少;精美的房子越来越多,完整的家庭越来越少;路越来越宽,心越来越窄”。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感叹遘“人们的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好过,牢骚怨气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过。”  相似文献   

9.
时下一些人见面,常问三句话:“升了没有?”“发了没有?”“离了没有?”这三句问候语,看似玩笑,却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些人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0.
建设诚信,首先得立信。政府、企业、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事规则,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也都有自己的自信心。但是,自信必须建立在与社会共信,与下属、同事、亲朋互信的基础上。没有共信和互信的依托,自信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里,依托的依托,基础的基础,便是诚信。缺失诚信,共信和互信就无一为建,自信就是一句空话。所以,要以诚为本,建立“共信心”和“互信心”,建立“信仰心”和“信任心”,才能立信。我自信,还得让人们信我,让社会信我,靠什么?靠诚信。“推诚人自服”(唐·刘禹锡)。立信于人,立信于事,就立信于天下。政府、企业和个人,尽管…  相似文献   

11.
“各去所偏,归于一是”,这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说过的话,也是关于贯彻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的一句名言。当然,说这个话,也是有当时的具体情况的。20世纪40年代初,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财政经济面临严重的困难和危机。毛泽东后来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指的就是这个时候。为了渡过难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1941年,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用了许多时间来调查研究边区财政经济…  相似文献   

12.
那是1941年的春天,一个自称是“八路军朋友”的日本人水原清出现在沂东平原上。这是在沂东敌工站站长郭中玉送来一个报告中说的:苏村以西有小股敌人在活动,头头是一个叫水原清的日本人。水原清会讲点汉语,他宣传“和八路军亲善大大的”。他宣传可以同“共产党谈合作”,“不打、不抓、不骂群众”,“给群众治病”,“有困难可以找我”。这股敌人住在沂水苏村西南、沂河边的大安庄,总共不到20个人。水原清在大安设的据点,没有固定岗哨,也没有防卫设施。这个报告山东纵队政治部刘子超部长(宣传部长兼敌工部长,那时还没有这个部,只有1个敌工  相似文献   

13.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句古话。意在说前人要为后人造福,或者说后人应享受到前人所造的福。一提到这句古话,便不禁想起焦裕禄为后人造福的感人事迹。上了些年纪的人都还记得当年兰考的穷样子:盐碱通天边,风沙遍地走,内涝连年有。这“三害”迫使人们只好背井离乡去...  相似文献   

14.
从小,他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就很生疏。他和父亲都是沉默寡言的人,因此很少交流。后来下乡当了知青,进城后,到棉纺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这中间他吃了很多苦,但父亲从来没有问过他。他觉得父亲根本不关心他,也不爱他。偶尔,他回到家中,父亲顶多问一句“回来啦”、“吃过没有”  相似文献   

15.
每一个人.都在挽扶着时间赶路。关于人的变老,著名学者梁实秋有几句很促狭的妙语。他说年轻女子像吹弹得破的葡萄,老了,便成了葡萄干。他还说“女人老了,该鼓的不鼓.不该鼓的都鼓起来了;男人老了,该流的不流。不该流的都流出来了”。几句戏语,乍听之下,令人捧腹,仔细一想.却又不得不认可。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攻人莫过于攻心”。作为领导者,在做出正确的决策后,关键不是事必躬亲,而是想法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在这个过程中,就有一个攻心的问题。下属只有感到有奔头,积极性才会调动,潜能才会发挥。古人说的“哀莫大于心死”,也蕴涵着这层道理。那么,怎么样才能让下属感到有奔头呢?一、生活上热心帮助,排忧解难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下属生活上的各种困难,诸如经济困难、住房困难、子女入学困  相似文献   

17.
钱这劳什子中国人历来鄙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乃咱们的国粹。爱吃红烧肉的毛泽东据说一辈子从来没有摸过钱。如今这年头,“春风吹拂今又是,换了脑筋”。唯义是求的君子恐怕不多了,有人想钱都想得发疯了。见面就问“发了没有?”出门就谈“赚了  相似文献   

18.
富贵与骄奢     
《红灯记》中李奶奶的一句唱:“我看那富贵荣华似粪土”,大概还不致于被人误认为“极左”。因为,这“富贵”的含义很明确,它指的是不劳而获的富贵,寄生于民脂民膏的“富贵”,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富贯,正是厌恶这种富贵,她才感到“穷苦人粗菜淡饭分外香”。李奶奶并非“安贫乐道”,或者认为“越穷越好”,她也希望包括她自己在内的普天下穷苦人都能富贵起来,  相似文献   

19.
逢年过节,不少单位的领导干部都不约而同地带着面粉、大米、扶贫款,有的领导干部甚至还拿出自己的工资,到贫困户家中,嘘寒问暖,同他们共商富计,共谋脱贫致富的路子。 不过有句俗话说:“救急不救穷”。某报载:某富翁曾拿出100万元赞助给“希望工程”,却不愿拿出一分钱来救济某省贫困山区数百户贫困户。究其原因,原来,这位富翁了解到:当地是一个盛产竹子的山区,而有些人家却穷得连几双完整的筷子都没有。这就奇怪了,生活在一个长满竹子的山区,如果连吃饭的筷子都备不齐,这未免太懒了吧?其实,这个地区每年都  相似文献   

20.
王婧 《廉政瞭望》2012,(6):54-55
“难道中国公民对自身健康都没有知情权吗?!”张海超用一句加大嗓门的反问.结束了法庭辩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