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从2006年开始阅读《同舟共进》,是杂志的忠实读者。此前并不闻其名,经一位朋友的介绍,认识了它并喜欢上它,而且乐意成为它的一个投稿者。至今每期必读,不仅自己看,有好文章还推荐给周围的朋友看。我觉得刊物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思想开放,观点鲜明。  相似文献   

2.
近来,岛内绿营媒体与绿营势力不断攻击台湾在经济上过度依赖中国大陆及ECFA让台湾经济向大陆倾斜。这一观点看似有一定道理,好像是站在台湾利益的角度看待两岸经贸关系发展问题,其实十分荒谬。这一论调是反对经济区域整合潮流的,是建立在“台独”政治思维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1,(2):42-42
台湾是政治之岛,造访重庆、河北、武汉等地,朋友都表示,爱看台湾政治新闻啦,热闹有趣,仿佛电影戏码。 一个词,进出了政治的牙缝:移民。  相似文献   

4.
廖翊 《台声》2002,(1):10-12
2001年12月2日中午,台湾朋友来电话告诉林海音先生辞世的消息。其时我正在西山附近探望友人,闻讯后顿觉心情凄然。53年前,林海音先生一家返回台湾前曾特意前来西山观赏红叶,在此徘徊流连,离情无限。此时的西山,红叶飘零化泥,对岸的林海音,竟也乘鹤西去,使人不禁泪水潸然。连日来,我接到全国许多媒体的电话,问询有关林海音先生的情况。概因我与向建国小姐是林海音先生生前最后接触的大陆记者吧。其实,有关我们与林先生的会面及相关情景,我们都作过详细的报道,但是我完全理解媒体朋友的一再追问,因为大陆读者是如此喜…  相似文献   

5.
台商投资大陆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军 《两岸关系》2007,(12):43-46
很多台湾朋友到大陆之后,都觉得跟台北差不多。衣、食、住、行、教育、娱乐,无论是哪一个行业,都有台商参与其中。不仅让台湾朋友宾至如归,也让大陆的民众感受着浓烈的"台味"。像平时我们喝的上岛咖啡、天福茶叶,吃的统一、康师傅方便面,戴的宝岛眼镜,穿的达芙妮女鞋,享用的都是台商在大陆生产的产品。台商投资大陆30年了,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6,(13)
正谈话中,她拿出一袋叫做"客家雷茶"的东西,将少量牛奶混合在一起冲泡给我们喝,说那是只会在台湾有、在大陆就是万能的淘宝上也买不到的饮料。她告诉我们,自己零食几乎都是从台湾带过来。她是韦文心,毕业自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大学最后的一个学期,她到大陆的中国人民大学做交换生;大学毕业后,又到大陆找到了一份自己感兴趣、喜欢的工作。采访地点选择在她和朋友合租的房间内。她长发偏分、高挑的个子、古铜色的皮肤、偏瘦的娃娃脸,看上去并不像已经大学毕业的样子,倒是  相似文献   

7.
日本舆论界总喜欢把2300万台湾人民分为“本省人”和“外省人”,并以此来理解台湾的现状和未来。这个划分法很不正确。所谓“本省人”、大陆人(即所谓“外省人”),除了百分之二台湾原住民外,其他都是汉族,论起血缘、文字、语言、宗教信仰,都是一样同源同根。不同的只是来台湾时间的早晚而已。不少外国学者还有台湾当局都以为“本省人”就是主张“台独”派,有分离的倾向,大陆省籍就主张统一。但事实上并不如此,很多“本省人”同胞也反对“台独”。  相似文献   

8.
修瑭 《台声》2008,(11):55-60
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已3月有余,台湾各著名景点留下了成千大陆游客的足迹。他们乘兴而去,满意而归,大多数人都称赞台湾的风光美,台湾的服务好。但是更深一层的了解和体验应该是什么呢?又怎样才能有这更深一层的了解和体验呢?  相似文献   

9.
王建民 《两岸关系》2014,(11):25-27
<正>近年来,台湾岛内从蓝到绿,从上到下,出现一股质疑台湾经济对大陆过度依赖的声音,鼓吹台湾要分散市场,减轻对大陆的依赖,降低风险,以维护所谓的台湾经济、政治安全。这是用政治思维对待台湾经济发展和两岸经济关系,会压缩台湾经济发展空间,会让台湾经济迷失发展方向。防范对大陆经济依赖成蓝绿共识台湾蓝绿很难在两岸议题上达成共识,有时甚至立场与主张截然相反。然而,在台湾与大陆经济关系问题上,蓝绿都认为要防范台湾经济过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12)
正做了十几年两岸交流工作,以我的经验,大陆朋友跟台湾朋友拉家常,往往就会问到,"台北的房价高不高?""城里好像没看到菜市场,你们的菜怎么卖?"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而大部分的回答都是"房子一坪大概几十万新台币""菜市场也有,是用台斤来计价的"。这样的回答,如果不加以解释,大陆朋友是没有直观认识的。因为这个"坪"并不是我们以为的"平方米"的意思,台湾朋友会告诉你大约是3.3平方米左右。"台斤"也不同于大陆菜市场上使用的"市斤",而是略大一点,其辅助单位"台两"又小于大陆的"市两"。如果解释到这种程度,基本上大陆朋友可以大致推断出台湾的房价、菜价的水平了。当然,如果  相似文献   

11.
如今台湾经济、政治等方面都发生了急速的变化。从经济方面看,1980年代后半期,包括新台币在内的东亚各种通货大幅度升值,因此造成台湾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至今仍在继续之中。几乎在同一时期里,台湾在政治方面也开始从权威主义体制向民主政治方向转移,逐步进入最后的阶段。尽管台湾岛内这种经济与政治的变化,以及受到其相互作用的波及,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关系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台湾的经济活动与当局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本文想从  相似文献   

12.
刁明芳 《台声》2005,(9):30-30
大陆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在价值链最低的位置(指制作),需要向两端延伸(指研发和品牌),向台湾的研发、设计都很好,但是台湾方面要强起来,利用大陆市场,才会有更大的帮助。近来两岸气氛呈现的现象令很多商界人士感到鼓舞,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两岸关系发展的好,苏杭纺都蒙利,“全球将出现一个很强的经济体”。在这次采访中,他不止一次提及台湾宏基创办人施振荣的“微笑曲线”理论,亦可作为大陆经济发展的参考。记者:您怎么看台湾地区经济未来的发展?吴敬琏:两岸问题这样拖下去,对台湾经济恐怕不好,台湾不要走到了边缘化,两岸关系如果处理好,…  相似文献   

13.
正5月15日,由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旺报》与凤凰网共同主办的第8届两岸征文颁奖典礼在台北举行。《旺报》借"两岸征文"的栏目,以"台湾人看大陆"及"大陆人看台湾"为主题,征集两岸民众的投稿,以民间个人真实经历、切身感受,写下对彼此最直接的认知,令台湾读者得以更了解大陆,也加深了两岸的交流及互动,得到两岸读者热烈响应。此届征文从500篇  相似文献   

14.
2013年,对于大陆和台湾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大陆做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体制改革进行了系统的战略部署。台湾虽然经济表现微弱,政局变化不断,但在利用紧邻大陆的优势下,在发展两岸关系,提振经济上也取得了诸多进展。  相似文献   

15.
魏章柱 《台声》2001,(5):30-30
随着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大陆各界对台湾的前途更加关注。除社会上的关于台湾的组织学会、研讨会外,大陆高校掀起的台湾研究热尤其令人注目。 大陆成立最早的从事台湾研究的学术机构是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成立于 1980年 7月,是国内高校系统规模最大、研究力量最强、学术成果最丰富的综合性台研机构,设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 4个研究室。该所以“历史地、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台湾”为指导思想,致力于台湾历史、文学、政治、经济和两岸关系的研究。该所主办的《台湾研究集刊》创刊于 1981年,是大陆创办最早的、专门研究台…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主攻台湾政治的博士研究生,我在去台湾之前得到的关于台湾方面的资讯都是从书籍、媒体或他人的表述中得来,对台湾的认知还是一种隔江观火焰、水中看月明的状态,没有亲身去接触台湾、感受台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2010年8月中旬,接到台湾铭传大学中国大陆研究学会赴台研讨的邀请函,我就渴盼着实现这个愿望。  相似文献   

17.
这次台湾大选,受到海峡两岸、港澳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甚至港澳地区还有选举观察团赴台观选。选后,许多人尤其是大陆部分民众高度肯定台湾民主选举以及蔡英文败选感言的民主风范,有人还将台湾视为华人社会的民主政治典范,极尽称颂与羡慕,甚至有人称会对大陆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不可否认,台湾已从威权政治时代,迈入了民主政治时代,  相似文献   

18.
您以中学政治教师为主要对象,同时又兼顾了不同层次读者的要求。从您诞生之日起,我便年年订阅,爱不释手,成了您忠实的读者和痴心的朋友。最近,我一遍又一遍地翻阅了您,受益非浅,其乐无穷。我喜欢您,我的好向导、好参谋、好顾问、好朋友。  相似文献   

19.
南台湾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政治概念,在台湾政治光谱“北蓝南绿”的格局下,南台湾是所谓的“绿营大票仓”,是民进党执政县市最集中的地方。这一格局制约了南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发展,形成南台湾与大陆经贸关系不够密切,文化交流不够频繁,人员往来不够庞大的局面,进而阻碍了南台湾区域优势的发挥与经济的发展,以及南台湾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营员感言     
孙伯伟 《台声》2008,(3):34-36
这次参加了全国台联所举办的2008台湾大学生冬令营“北京——哈尔滨团”.我觉得获益良多,尤其是交到了不少朋友。在北京时我们受到了北大同学热情的招待,在路途上也受到了他们许多照顾.不管到哪里参观都有他们陪着我们.他们真的很亲切.让我相当感动。我还和一些北大的同学成了相当好的朋友。真是不可思议.才短短几天就让我们的感情变得那么好,原本我以为大陆的同学和我们的想法可能很不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