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从行政到管理——西方公共行政范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中,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一词正在日益取代公共行政(Public Adminstration)这一用语,以至欧文·霍佛斯认为.这表明了管理模式的一种变化。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已经过时。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范式正在大行其道,代表了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本文就这一管理模式的变迁谈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卫华 《学理论》2010,(4):149-150
盖尔·奥斯丁认为,女性主义批评研究戏剧有诸多优势。可用于戏剧分析的女性主义理论来自四个研究领域:文学批评,人类学,心理学,以及电影理论。她对女性主义人类学中盖尔·鲁宾、卡尔·马克思、列维一斯特劳斯和西蒙·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论述,并运用盖尔·鲁宾的“妇女交易”理论、塞基威克的“男性同性交际欲望”理论以及吉纳尔的“色情三角”理论分析了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证明女性主义人类学运用于戏剧领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一门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专家学者的倾力支持,在公共行政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同样有一批优秀的公共行政学者推动了公共行政不同分支领域的衍生与发展。运用作者共被引和信息可视化方法,对权威期刊《公共行政评论》(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于1975--2008年间发表的论文引文中被引频次前50名的学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展现了公共行政领域的主要学术流派,并验证了公共行政研究确实是在沿着范式转移的轨迹更迭交替着。而这种变迁是相对的,大部分时间内,不同范式之间以及和其他学术流派之间是共存、互动甚至交融的。研究还发现,网络化治理正凭借其多中心和网络化的组织基础以及服务治理的先进理念迅速崛起,它将成为公共行政新的研究范式,而基于网络理论的公共行政理论大整合也将很有可能成为公共行政未来的研究热点。此外,实证结果与公共行政范式分类的高度相似性也充分表明了作者共被引和信息可视化方法的科学和有效,它的确为学科范式研究提供了一条定量研究的新思路和一个宏观分析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杨飞龙 《学理论》2008,(9):67-67
又要到“六·一”了,想必好多孩子都急不可待,可是“六·一”一过,势必又有孩子怅然若失,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仅仅让孩子快乐“六·一”这一天。“六·一”为什么快乐?玩!按照自己的意愿,不受任何约束,尽情的发泄自己久违的情绪。好多人大概都从小拥有这悲壮的“六·一”情绪,因为“六·一”一过,等等孩子们的又是他不想面对的现实。  相似文献   

5.
王尧茗 《学理论》2009,(19):151-152
本文首先对托马斯·库恩范式理论的核心——概念进行简单阐述,进而对德鲁克提出的关于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几个假设,即管理就是企业管理、管理的范围是由法律界定的、管理的范围是政治上界定的及管理专注于内部事物展开论述,最后希望对我国的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与实践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全球掀起一场规模空前的重塑政府运动.这场运动正推动着传统的政府管理范式逐步向新公共管理转型。从西方发达国家的重塑政府运动来看,大都致力于塑造富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型政府,其主导理论是以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等人为代表提出的企业型政府理论。本文以此为视角,分别从企业家精神在公共部门研究的兴起和经营管理理念出发,对企业家精神对公共部门的作用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张康之  程倩 《行政论坛》2010,17(4):21-25
民主行政在20世纪初马克斯·韦伯那里就有了相近的表达概念,甚至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到《联邦党人文集》里去寻找民主行政的思想资源。民主行政的主张应当说是在“新公共行政运动”中提出来的,它包含的是一种公平至上的理念,公共行政不限于官僚体制的组织形式,对于民主国家而言还须有民主式官僚体制,应使民主的哲学融入行政组织中,服务于公共利益。进入21世纪后,基于民主行政理论而提出的许多方案纷纷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特别是能够把公众参与落实到行政中去的方案得到了采纳。公众参与的结构性基础是非政府组织,虽然非政府组织并不是因为民主行政主张的提出而生成的,但非政府组织的出现则使民主的主张得到了社会构成要素的支持。非政府组织在十分广泛的社会治理领域与政府开展合作,实现了近代早期的“共治”理想。  相似文献   

8.
袁莉 《学理论》2009,(31):188-189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在其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塑造的同名主人公马丁·伊登这一超人般的艺术形象,是作家的“自画像”,是一曲知识分子的精神悲剧。本文结合存在主义观点解读《马丁·伊登》,分析主人公马丁·伊登在追梦过程中对人生本质的思考与探索,指出在“上流社会”背后隐藏的虚伪性。在美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期,杰克·伦敦以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当时的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9.
水之漫想     
墨香 《学理论》2008,(13):84-85
史书上关于水的名言很多,大多有警示作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反水不收,后悔何及。——《后汉书·光武帝纪》。老子的《道德经》里面也提到过很多关于水的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的品性是可贵的,它常常是用牺牲自己的方式去净化别人,  相似文献   

10.
段智婕  金欣 《学理论》2009,(20):151-152
纳吉布·马哈福兹小说《宫间街》中人物艾哈迈德·阿布杜·嘉瓦德所表现的矛盾,实际上是不同文化冲击的结果。他一面在外过花天酒地的放荡生活,不顾伊斯兰的道德标准,一面严守伊斯兰其他标准.在家里树立威严形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其实是传统的伊斯兰文化与商业文化碰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童子荣 《学理论》2009,(19):100-101
美国宪法学者查尔斯·A.比尔德先生从利益集团与美国宪法的制定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宪法经济解释的观点。建国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及各所有制形式在宪法中的身份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这种变迁的背后是不是同样隐藏着中国利益集团的力量。但最后的论证却证明了至少在1993年前中国宪法对经济体制和各所有制形式的规定变化是“政策性修宪”的结果,而不是利益集团的推动。  相似文献   

12.
黄继刚 《学理论》2010,(23):200-201
在都市文化研究领域,爱德华·索雅的空间文化理论占据着重要的学术地位。他以洛杉矶的都市研究为分析背景,讨论了后现代世界中日常生活与都市问题,并重新界定了城市空间的历吏地理和标识了后大都市的六种话语。这种取自文化研究的空间视角,倡导空间本身的生产而不是空间中的事物的生产,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一种新的视角和有效理解社会的范式。  相似文献   

13.
杨黎鸣  王春红 《学理论》2010,(19):297-298
集体主义既是德育中一条主要的道德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备的道德品质之一。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对此高度重视。他以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不但论述了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而且指明了开展集体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对我国现阶段青少年集体主义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晨曦 《学理论》2008,(17):62-62
孩子的天性便是活泼好动,如何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应当是家教中父母十分注意的一个问题?著名的美国儿科学家贝里·布雷泽尔顿在法国出版的一本新书《贝里·布雷泽尔顿同你谈孩子的问题》中着重强调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08,(1):92-92
1820年,斯宾塞出生在英格兰中部德比镇的一个教育世家。斯宾塞是家中的第一个孩子。父亲威廉·乔治·斯宾塞更是当地一位很有名望的教师。不幸的是,斯宾塞的几个兄弟和妹妹都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自从遭遇了这些不幸之后,斯宾塞家族就格外注重对新生婴儿的养育。一次意外事故夺去了斯宾塞的好朋友和远房兄弟丹尼·斯宾塞的生命,面对着这一巨大的不幸,家族人商议把死者2岁的遗孤托付给刚当上教师不久的斯宾塞。  相似文献   

16.
李霞 《学理论》2009,(4):26-27
约翰·洛克是认识论中的经验主义论者,他否定天赋道德的原则,主张道德是儿童从小接受教育的结果。中外学者对洛克道德教育的不同方面进行广泛的研究,出现了一些相关的道德文献资料,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可以更全面和深入地研究他的道德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7.
杨关玲子 《学理论》2009,(30):70-71
对普世伦理的追求由来已久。当前的经济危机与全球化造成的全球问题更凸显了全球伦理的价值。汉斯·昆以全球化为背景,基于责任和对话构建的全球伦理,将人类长久以来对普世伦理的追寻引向新阶段。汉斯·昆试图从价值共识方面来解答全球性问题。全球伦理所体现出的整体意识、责任观念和对话思维对于建设和谐世界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韩秀 《学理论》2010,(11):149-150,280
作为一个女性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打破了男性作家以侦探形象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呈现出一种朴素的女性意识。然而,处于男权话语包围下的她又难免受到男性话语的影响。本文以阿加莎晚年的作品《无尽长夜》为例,分析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矛盾的女性主义观。  相似文献   

19.
饶志华 《学理论》2008,(20):18-21
以阿马蒂亚·森自由发展观来看,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最大成就就是提高了人的可行能力,扩展了人的实质自由;其基本历程就是通过自由来促进发展的过程。阿马蒂亚·森自由发展观,对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后的中国所存在的问题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何琼 《学理论》2010,(20):272-27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要求创新校内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模式依据的分析,提出创建实践教学的“二·三·三”模式,即建立“两个实践教学环节、三个实践教学平台、三种实践教学方式”的模式结构。这一模式的施行还需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和优化学生考评体系的条件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