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恩里科·菲利主张,在悬疑案件应保持司法存疑,法官应以"证据不足"方式做出介于有罪判决和无罪判决之间的"中间"判决.菲利的观点与我国传统的"实事求是"论在原则态度上、具体方案上、是否承认选定权利上都不一样,因为他言论上支持无罪推定;它也不同于德国、法国和我国代古历史上任何存疑方案,他的方案似乎是诉讼存疑中"最好"的方案.由于它的诱惑力及与我国刑事存疑判决现实现象的关联,须指出菲利的理性不彻底--它漠视公民一般政治权利的清白假定,把无罪推定降低到心理假定的地位,无法消除我国司法界、理论界的困惑.菲利的这种"最好"的方案,其实质是在关键处放弃无罪推定,它不是真正的中间方案,不能改变推定上的"非此即彼"抉择.  相似文献   

2.
“揭开公司面纱“是法律鉴于有限责任原则导致的利益失衡而采取的救济手段,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规制投资者与公司之间法律责任的牵连关系,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这一原则对我国今后完善<公司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它有着永久的艺术魅力.本文立足当时英国社会及作者思想生活现状,探讨艾米莉·勃朗特作品<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4.
刘鑫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9):211-212,218
时代背景和战争给海明威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成为其作品悲剧主题的根源.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海明威在其作品中无不流露出人在自然界,在命运面前始终是无能为力的悲观思想: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战争,也是一场徒劳的战争.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络&#183;言论自由&#183;未来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和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这个世界,它对整个人类的生存方式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言论自由是宪法所赋予的权利,在网络条件下,基于网络文化的言论自由正在对人类的政治生活施以影响,它将对不同的国家带来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张玉芳 《工会论坛》2007,13(6):145-146
刚上任不久小布什就遭遇了举世震惊的"9·11"事件.这一重大事件使小布什政府安全观发生了重要变化美国从制造"假想敌" 到找到了明确的敌人--恐怖主义;政府安全观更趋保守化--威胁判定更加复杂,对敌人打击态度更为强硬、坚决,更加迷信武力.在军事战略上表现为"先发制人",追求强大的实力,咄咄逼人,是一种"过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9.11"恐怖事件使世界各国认识到恐怖主义犯罪已经是人类社会的主要威胁,十分重视对恐怖犯罪的惩治.冷战后恐怖主义呈现出新的特点.国际社会在反恐怖立法方面已有实践.我国亦应制定一部《反恐怖法》.  相似文献   

8.
许育新 《工会论坛》2004,10(6):109-110
"9·11"事件以后,中美关系呈现出缓和发展的迹象,甚至出现了鲍威尔所称的"历史最好的时期".两国在反恐、经贸、防核扩散等方面的合作和接触的层面也在不断增强.这是否说明布什政府一反历届政府的对华政策,试图改变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了呢?实际上布什政府对华新战略的内在本质,即美对华仍然是"接触"和"遏制"两手并用,美国从未放弃过防范中国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9.
中国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之一,它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社会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语境”下,它所蕴涵的丰富哲学思想日益凸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努力将“和而不同”所蕴涵着的哲学思想挖掘出来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这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和而不同”不仅仅是一种哲学观,它还是一种辩证的方法论,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一、“圆圈式”发展观的解读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在《小逻辑》导言中说:“哲学若没有体系就不能成为科学。没有体系的哲学理论,只能表示个人主观的特殊心情,它的内容必定是带偶然性的。哲学的内容,只有作为全体中的有机环节,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政府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一致的."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是一个管理、协调组织成员多边贸易协定的谈判及解决贸易摩擦争端的场所.中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投身一场世界范围的合作与竞争,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大力度的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2.
基于学术史的角度,"新社会阶层"的现象及其概念的形成能够得到更加深入的讨论.当代中国社会中的新社会阶层具有两个基本意义:其一,伴随现代"管理革命"和"技术革命"而崛起的新的社会群体;其二,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体制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在"体制外"部门中存在,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群体.从新的社会群体到"新社会阶层",核心的问题是如何界定他们相对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性质."新社会阶层"概念的提出,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和体制转型过程的必然结果.它不仅是新的、重要的统战工作对象,而且是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新的重要标志和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台湾"3·20公投"的结果,一方面表明和平、稳定与发展仍是台湾民意的主流,这一主流民意是导致陈水扁等人策划的"3·20公投"流产的主要原因,是制约台独势力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也表明仍有相当一部分台湾民众的民意受到了台独思想的蒙蔽,反对"台独"、遏制"台独"的形势十分严峻,任务十分艰巨.今后我们应当继续高扬"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旗帜,进一步做好争取台湾民心的各项工作,促进台湾民众的民意朝着反对"台独"、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方向转化,形成对"台独"更加有力的遏制.  相似文献   

14.
纯粹法社会学是一门新的独立的法学理论和方法论模式,布莱克的<法律的运作行为>是纯粹法社会学的必读经典之一.布莱克主张使法成为可以数学性处理的一项变量,对法律行为进行量化的纯科学的研究,用一些命题说明法律在每种情况下的量和样式,并说明法律和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即分层、形态、文化、组织和社会控制之间的关系,但这种命题只陈述社会生活而不涉及个人本身,它说明法律的行为,仅此而己.但问题是存在纯粹的法社会学吗?  相似文献   

15.
"9·11"事件的根源在于现代性本身,其实质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两种极端文化价值普遍主义之间的严重对抗.面对全球化趋势和世界多元文化共处这个事实,走出"9·11"事件所反映的人类面临的困境,全球联邦的构想有着特别的价值.当务之急是,加强各民族国家、各文明、宗教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对话,努力推进现代文化及其制度的创新,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公正和全球公正.  相似文献   

16.
佘云霞 《工会论坛》2001,7(6):65-67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劳工组织在1999年第87届年会上提出了"体面的劳动"的概念.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解释,"国际劳工组织当今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男女在自由、公正、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会机会".国际劳工组织认为"体面的劳动"的意义在于它是一项反映了全体人民共同愿望的目标;同时它也提供了一个政策框架;它也是组织计划和活动的一种方法;它为外部对话和伙伴关系提供了一个讲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学学院制改革:理论&#183;问题&#183;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大学的学院制改革是一场绵延20余年且当前仍在持续的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时至今日,学院制已成为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的主要模式,但高教界对学院制改革的认识与评价却莫衷一是.本文认为,学院制改革在找寻改革依据、确立改革目标、安排改革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理论设计,但其实然状态却与理论设计存在着不少的差距.对此,我们应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讨政府主导与学校自主、改革中的应然与实然两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世纪末”主要由两种审美风格构成,一种是以“逆反自然”为价值取向的颓废主义,它崇尚人工美而贬低自然美,表现萎缩的生命力和矫揉造作的人性;另一种是以“复归自然”为价值取向的原始主义,它崇尚自然美而贬低人工,表现蓬勃的生命强力和未经修饰的原始意识和内心情绪。两种审美风格看似完全对立,实则共同扮演现代文明批判者的角色。逆反自然和复归自然构成了“世纪末”文学的内在矛盾,这个矛盾统一于“意志”,围绕“意志”形成“世纪末”思想的拱形结构,发散出20世纪现代派文学的诸多元素。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183;文化&#183;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不是普世福音 ,但也绝不是潘多拉的盒子 ,它就像以往历史那样走进我们的视野 ,在这种化育历史的过程中却隐约诠释了人的实然存在 ,我们当学会以理解自己的方式去把握全球化 ,这样 ,文化的视角就变得尤为重要 ,因为只有文化、文明才使人学会真正生存 ,学会理解 ,学会按照类的方式来进入历史。在民族国家还依然有效的背景下 ,我们只能在渐弃血缘、地缘束缚但又不能完全做到的坚持中追问人的自性 ,但无论如何 ,我们一定要在坚持某些价值观的局限性中学会放弃 ,这种特定性的放逐也许才是走向人的普遍性的适当之路  相似文献   

20.
"亲亲相隐"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这一制度的长期存在表明,其存在既有合理性,又有深厚的社会根基.它是解决"情法冲突"的方法或手段之一.西方法制中的"期待可能性"理论与其有相同之处.我国刑事法改革应建构在本国法制土壤之上,对"亲亲相隐"的合理之处予以采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