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石勇 《学理论》2013,(5):247-248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现代社会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但也提出了挑战。高校要成为社会文化传承的引领者、先行者,必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结合高校各类活动建设专题网站、及时掌握大学生最新网络思想动态等途径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魏磊  王玉杰 《学理论》2009,(26):237-23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本文从网络文化的特征、作用等方面着手,分析了网络文化的魅力源泉和精神实质。并探讨了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和网络媒体已成为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领域争夺的"高地",应该重视其在我国社会主流思想和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强大引领功能.面对西方信息和网络文化的冲击,我们必须积极占领网络文化阵地,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维护我们的文化利益,确保我们的文化安全.为此,应把握网络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强化党和政府的法制管理和监督,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注重对网民的教育和疏导,加强网络行业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4.
武豹  余建军 《理论导刊》2021,(2):123-128
网络直播亚文化是互联网时代的衍生物,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社会心理与社会文化建设,是必须加以重视的治理议题。网络直播亚文化表现为以流量变现为参与目的,通过礼物打赏、弹幕社交等行为引发异化消费心理和虚假的文化认同,掀起网络舆情,冲击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络直播亚文化的症结在于监管漏洞、资本裹挟、情感缺失和话语争夺等。治理这一症结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建构和完善网络直播监管制度、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正向弥合、培育网民的法律意识和媒介素养、占领互联网传播高地,牢牢掌握媒介话语权。  相似文献   

5.
正网络文化作为互联网发展衍生出的新生代产物,成功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表现之一,网络文化在21世纪以来已经取得了爆炸性发展。网络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需要正视和加强应对。一、网络文化的含义与特征虽然网络文化伴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就有迹可寻,但是学术界对网络文化的定义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社会治理呈现全球化趋势,治理与防控缺乏协调,各参与主体的自利性极度膨胀,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治理面临重重困难。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国际网络社会治理面临的"单边主义":网络发达国家利用其网络强势话语权粗暴践踏国际正义,实施网络威慑战略,鼓吹"互联网自由说",借助互联网推行文化霸权。国际网络社会治理中,要破除"单边主义"困境,必须在坚持主权原则的同时倡导多边主义;继续支持联合国协调网络全球治理;努力走出囚徒困境,重建信任体系,保证合作与协同;积极参与网络空间治理国际合作多边谈判。  相似文献   

7.
童锡骏 《求知》2012,(10):32-3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号角.开启了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互联网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必须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日前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迅速,目前国内网民已达1.37亿,占全国人口的1/10。互联网在国人生活、工作中占有日益不可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 ,互联网已广泛渗入到社会各个领域 ,引起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 ,也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网络时代 ,我们必须坚守网络阵地 ,努力提高网民素质 ,加强网络管理和规范 ,建立网络文化运行机制 ,加大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含量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8,(10)
21世纪以来,信息化、智能化的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网络把不同地域、不同肤色的人连在一起,让世界各地的文化汇聚。而大学生作为使用互联网的主要人群之一,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审美情趣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本文将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分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引导大学生趋利避害,选择接受有助于自身健康成长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飞速发展,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也给大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如何认识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开展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高校必须认清形势,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网络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国际舆论争夺的新领域,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其中网络文化已成为影响人们思想道德、价值导向的重要因素.认真研究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趋利避害,已成为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3.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建设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把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的平台,开辟思想政治工  相似文献   

14.
吕洪良 《学理论》2010,(21):120-121
近年来以自由开放为特征的网络文化在中国快速兴起。一方面,它对社会建构和文化演进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在制度环境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它又会衍生出许多负面影响。然而旨在规范网络文化的措施可能会降低互联网自由度,制约网络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  相似文献   

16.
欧志文  宣权 《学理论》2013,(30):379-381
怎样利用互联网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提高网络德育的实效性,减少互联网的负面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德育实效性,必须探究高校网络德育路径:搭建网络德育平台,培育专家型网络德育队伍,丰富网络德育内容,架构网络活动监管体系,创新网络德育服务方式,注重网络道德养成教育等。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湘明 《学理论》2009,(28):185-186
当前,网络己经成为影响青年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它不仅能使青年学生更便捷地掌握科学技术,也可以成为加强对他们思想品德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手段。如何更好地将网络文化引进校园,把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建设一种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将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反两方面影响,论述了互联网视野下高校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邓金梅 《理论探索》2006,(2):104-105
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伴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发展,网络文化随之形成,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必然不能忽视网络文化环境建设。因此,创建网络文化和谐环境不但重要,而且必要。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近年来,宁波市网络文化发展十分迅速一目前,全市约有网民250万,占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注册备案网站数1.3万家,网站(网页)总数近3万家,互联网域名10万多个;网吧等各类上网服务场所1000多家,智能化小区1400余个,专线用户8000余个;拥有10个市级国际互联网网络服务中心,信息流量每秒高达100G。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文明建设工作。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对加强网络文明作了全面部署。互联网企业作为网络空间思想引领、文化培育、内容生产传播的重要主体,在网络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党建引领、推动互联网企业开展网络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北京市海淀区委网信办(互联网行业党委)与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院成立联合课题组,通过问卷、座谈、走访、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属地互联网企业进行深入调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