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毛泽东百年诞辰纪念日前夕,一座巨大的毛泽东青铜塑像,矗立于毛泽东纪念馆旁的广场上。江泽民总书记专程赶到韶山,亲自为铜像揭幕。 韶山毛泽东铜像作为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次经中共中央批准建立的大型铜像,作为毛泽东时代的一个历史纪录,具有非同以往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严于律已、不徇私情的人民公仆。本文披露了毛泽东与韶山亲友间的一部分书信,从中可以看到毛泽东是如何严格要求自己和亲属的。  相似文献   

3.
陈龙  陈中原 《毛泽东研究》2020,(1):F0002-F0002
2019年12月21日至22日,第十二届全国"毛泽东论坛"在韶山召开。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等单位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毛泽东与新中国治理"的主题展开了多方面的研讨。  相似文献   

4.
金晶 《党政论坛》2008,(24):14-15
这是张毛泽东1959年与韶山学校师生的合影照片。照片上,毛泽东身边一左一右偎依着一男一女两个少先队员,他们像吃了蜜糖一般,笑得甜极了。40多年后的今天,照片所散发的幸福热力,仍足以震动观者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政工短讯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湘潭人民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毛主席的无限怀念之情,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100项献礼工程。湘潭市委、市政府在去年初专门成立了纪念工程办公室。在100项献礼工程中,城市基础设施项目38个,重点项目16个,城市管理、市容、市貌综合整治项目36个,韶山纪念工程项目10个,总投资5亿多元。韶山纪念工程为世人关注,在12月26日毛主席百年诞辰之前,毛泽东铜像、毛主席诗词碑林、韶山烈士陵园等  相似文献   

6.
1990年,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数千件毛泽东的遗物从北京中南海移交湖南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珍藏。我作为韶山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参加了遗物整理工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老人家的发票和日常开支表。一在毛泽东的遗物中,有很多各地招待所开具的他交钱交粮的发票、收据。其中井冈山管理局交际处1965年5月29日开出的00006482号发票上写着:“首长伙食费,7天,每天2.5元,合计17.50元”;00006484号发票上写着:“首长交粮票23斤”。收款人为雷良钊。这是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交钱交粮的收据。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百年诞辰前夕,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毛泽东的故乡韶山,所见所闻使人深受感动……韶山,系着全国人民的怀念韶山,曾经因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而令全国人民向往。后来虽然沉寂过一段时间,但近些年来,到韶山旅游观光的人数又逐年增多:1990年91万;1991年105万;1992年达108万。从每月一期的《接待工作简报》,可以了解到当前中外人士到韶山参观游览的情况。下面是1993年7月《简报》的摘录: “本月来韶的中外客人52438人次。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一位。省军级领导人18位,地师级领导人92位,外宾5批25人,海外同胞3批34人。  相似文献   

8.
唐涛 《瞭望》1993,(43)
千里奔波为“巨人”——1959年有幸为重返韶山的毛泽东戴上红领巾的蒋含宇(左),在《巨人之声—毛泽东》激光音盘和音带开售的第一天专程从江西赴京选购。  相似文献   

9.
正艺术给他以灵感毛泽东后来离开韶山,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对视觉和听觉艺术的爱好也向东西南北乃至外国艺术延伸。对艺术的喜爱和欣赏,使他在紧张的环境中得到休憩和放松,甚至直接开阔了他的思维,拓展了他的战略空间,他每每从中获得难得的休闲,也得到了种种灵感。中南海毛泽东居住处留下大量唱片、磁带,内容包罗万象,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词《清平乐·六盘山》早已家喻户晓,是毛泽东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诗词之一。几十年来,《清平乐·六盘山》一直为人们所传颂,并把这首词作为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特别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这首词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指挥红军翻越六盘山时写的。其实,《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的最初形式,并不是现在人们诵读的样式,而是以自由体歌谣——《长征谣》的形式出现的。  相似文献   

11.
丁毅 《党政论坛》2013,(22):10-11
《三国演义》是一部充满政治、军事智慧的长篇历史小说,毛泽东早年到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时就喜读此书,三国故事从此“在毛泽东生命中扎下了根”。后来,毛泽东在一些论著、讲演、谈话中屡屡提及此书,可以看出他从中汲取到不少有益的养分。这部小说是否影响到他的诗词创作呢?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们韶山市委发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并将其深化为“坚定信念、合群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韶山精神,率领10万韶山人民在这片热土上,谱写着一曲曲文明富裕的时代凯歌。1991年3月,江泽民总书记在韶山参观视察时,高度赞扬了“韶山精神”,并挥笔写下了“发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的题词,为韶山市的两个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我们韶山市委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抓紧精神文明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弘扬“韶山精神”和本市的“强工兴市”战略、加强党的建设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抓好“知我韶山,爱我韶山,兴我韶山”的教育活动,把爱国同爱省、爱市、爱乡、爱校、爱厂、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逝世30周年,全面总结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文献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湘潭大学和韶山管理局,联合在湖南省湘潭市召开了“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围绕毛泽东思想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影响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一、关于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1.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有学者指出,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吹响了反对教条主义的号角,成为…  相似文献   

14.
今日韶山人     
巍巍韶峰,静静韶河,环绕着这个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地方——韶山。98年前的12月26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里。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哺育着亿万中国人民,也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韶山人。如今,这里的人们生活得怎样?他们在想些什么?记者最近来到这里,看到许多令人感奋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李喆 《党政论坛》2011,(18):54-54
毛泽东的词《清平乐·六盘山》早已家喻户晓,是毛泽东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诗词之一。几十年来,《清平乐·六盘山》一直为人们所传颂,并把这首词作为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特别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这首词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指挥红军翻越六盘山时写的。其实,《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的最初形式,并不是现在人们诵读的样式,而是以自由体歌谣一一《长征谣》的形式出现的。  相似文献   

16.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在中华大地上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赞歌,是中国人民对领袖毛泽东的称颂、爱戴和怀念。  相似文献   

17.
林之源 《理论探讨》2003,(5):100-101
对毛泽东悼念罗荣桓的诗,国内学者有各种看法。对这首诗的理解,见仁见智,认识并不统一。曾有同志撰文,认为此诗是关于接班人的,诗中表明毛泽东对林彪有批评的意思,对林接班还不放心。他想问一问罗君:你的老搭档林某为人如何?还有人认为,诗中第五六两句中的"斥"和"昆鸡"指的是林彪,"大鸟"和"老鹰"指的是忠厚老诚的罗荣桓,说明毛泽东对林的反感和不信任。这些看法都是不正确的。毛泽东这首诗主要是赞扬罗荣桓、表达毛泽东对罗荣桓的逝世的深切哀痛与惋惜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8.
在韶山毛泽东遗物中,有一套较完整的毛泽东一家的生活帐。作为毛泽东家庭日常生活情况的真实记录,生活帐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有助于人们更真切地了解毛泽东的家政家计、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人际交往。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一级文物鉴宁专家组成员沈庆林、际家新、万岗、e东海、夏传慈等鉴定,毛泽东一家的生活帐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毛泽东一家的生活帐,记载时l百最早的为1952年,止于1977年:月。生活帐包括日常杂费开支表、生活费收支表、物品分类帐、粮食食品帐,以及单据和票证。从表中可看出,不管是购买针线纸笔,肥…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5):F0003-F0003
江南机器(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大型骨干企业,始建于1952年,系“一五”期间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工程之一。公司源于1890年创立的汉阳兵工厂,“中国的保尔”吴运铎是工厂首任厂长。公司总部位于湖南省湘潭市,毗邻毛泽东故里韶山。  相似文献   

20.
约访曹耘山,记者费了一番周折,他最近很忙,9月27日是他外公毛泽民逝世70周年纪念日,12月又将迎来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他掰指头算了好久,最后“绰阔”地拿出一下午时间接受了记者采访。见到曹耘山时,他刚从山西回到北京,之前他还去了韶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