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台湾地区于2003年7月制定了《不动产证券化条例》。不动产证券化的组织架构分为不动产投资信托和不动产资产信托,即信托制SPV。《条例》借鉴美国REIT设计了不动产投资信托制度,同时结合《金融资产证券化条例》设计了不动产资产信托制度。随着我国不动产市场的成熟,引进不动产证券化是市场发展的必然,在立法上,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部分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泡沫是房地产价格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严重脱离其实际价值而持续上涨的不正常状态。房地产泡沫与开发商的非法炒作、过度投机、人们的非理性价格预期以及结构性失调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其产生根源在于法律制度的缺失与不完善。本文通过借鉴我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的有关法律,在土地管理制度、房地产开发资金的使用方式、房地产金融体制、房地产市场交易、房地产税收改革以及住房结构性问题等方面,探讨我国防治房地产泡沫的法律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中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物业管理的法律基础。已经施行4年的《物业管理条例》存在诸多不足。应在《物权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专门的物业管理法。明确界定物业、物业管理和业主的范围以及物业管理中的各方关系,规范前期物业管理,明确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完善物业管理制度。促进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企业对非洲的投资日益增长,在非洲购买不动产发展实业的案例也越来越多。由于殖民地历史和当地习惯法的双重影响,非洲国家规制不动产交易的法律呈现出多种样态并存的现象。巨额的交易价格和资产的不可移动性致使在非洲投资不动产存在各种风险。如何从法律层面控制和防范风险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不动产的重要课题。,以中国企业在尼日利亚购买土地为实例④,探讨尼日利亚的土地市场、契据交付、产权登记、土地法律渊源、产权移转流程、合同规则等理论及操作实践,旨在为在尼日利亚投资的中国企业和个人提供法律指引,降低在当地投资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田宅相邻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明清时期,虽然国家法律没有规定田宅相邻关系如何调整,但是,地方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据情理对此类纠纷作出判决。这些判决所体现的处理纠纷的原则、理念竟然与当代物权法不谋而合,可见情理与法律制定的理念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6.
Rolf Knieper 《美中法律评论》2010,(11):1-18
The impact of economic theories on legal development, thinking and practice is undeniable.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for neo-classical and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Neo-classical economics are based on model assumptions of human behaviour such as pursuit of personal advantage, individualistic goals, complete inform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law obedience which are the foundations of the functioning of the market mechanisms. The assumption leads to an almost mystical belief in the self-regulatory power of the market and a strong disdain and disapproval of the State. The concepts of a minimal State and de-regulation of all social relations follow from there.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model assumptions are valid scientific tools, as long as they are not taken to reflect the real world which is populated by real people that are not necessarily behaving like homines oeconomici. Preaching de-regulation and the dismissal of the State can prove simplistic and even dangerous and may lead to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rises like the ones witnessed in recent years.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part from these empirical findings. They do not question individualism and the pursuit of egoistic objectives of market-participants, but they insist on inherent risks of this mechanism which stems from opportunistic behaviour, lack of information and transparency and the limits of trust. Property economists deduct from there that sustainable and dynamic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unthinkable without well defined property title, the distinction of property and possession and credit securities. These institutions cannot be self-regulatory but need a clear legal frame, in other words rules established by a State. Transaction costs economists understand the danger of opportunistic behaviour and a corresponding systemic lack of trust in the negotiation, conclusion and execution of contracts. They underline the necessity of institutions which are capable of limiting these dangers and thus reducing transaction costs. Institutions may be customs, informal arrangements and formal law. At the end two examples are presented-real estate transactions and post-patriarchal family relations-to test the utility of these considerations. 相似文献
7.
8.
房地产开发项目停工后 ,商品房无法交付 ,按揭银行先起诉购房户要求提前收回贷款本息 ,购房户后起诉房地产商和按揭银行要求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和商品房贷款合同。两案应否合并审理 ,司法解释未明确规定。笔者认为 ,两案应合并审理或中止商品房贷款合同案诉讼。不合并审理或中止诉讼 ,直接剥夺了司法解释赋予购房人要求房地产开发商直接返还购房贷款的权利。将导致两案判决发生直接冲突。合并审理或中止诉讼能提高审判效率 ,减轻当事人诉累。符合“商品房买卖司法解释”惩罚过错方并保护弱势群体购房户合法权益的宗旨和目的。 相似文献
9.
“房多多家族”的连续出场不能引起我们感喟和思索,“房多多”的生成原因或是行政官员借助权力聚敛财富,或是一些暴发户余财投资房产,还有一些或许是行贿受贿的产物,其中也不乏社会监管不力的恶果。因而推进住房信息联网、加强户籍管理工作、提升治理打击力度是我们时下更应该关注和思考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期我国房地产市场回暖,除了宏观经济形势向好的因素外,房地产广告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目前我国房地产广告违法违规的现象比较严重,为了遏制房地产市场虚假广告行为、保护广大购房者的利益,应当加大对房地产市场虚假广告行为的打击力度,情节严重的应以虚假广告罪加以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1.
法律部门是客观现象,又是人为地划分的.学术界和官方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我国法律体系划分为七个法律部门,即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我国土地与房产立法文件的名称大多冠以"管理"二字,立法目的反映出明显的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的价值取向,土地与房产立法文件中经济法律规范居多,从法律法规汇编关于土地与房产立法文件的归类来看,我国土地与房产立法具有明显的经济法特色.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不动产抵押登记和不动产抵押合同的关系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 ,意在论证两个基础理论问题 :一是不动产的抵押登记是产生抵押权的基础 ,而不是不动产抵押合同的生效要件 ;不动产抵押合同是产生不动产抵押登记请求权的基础 ,不动产抵押登记完成 ,抵押权法律关系产生。 相似文献
13.
论民国初期“物权契约理论”的发展——以大理院判例中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时期,法制变革,西方民法学理论被引入并逐步传播开来。至民国初期,民事法律继续沿用前清现行律中的民事有效部分。接受过西方民法学理论教育的大理院推事们在民事审判实践中,运用大陆法系的物权理论审理物权变动案件形成了很多经典判例。这些判例在内容上客观地展现了物权变动模式在民国初期的发展趋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权契约理论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泡沫:理论分析与长三角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泡沫是一种与人的心理预期有关的价格现象,对房地产泡沫的测度应综合考虑经济基本面和心理预期因素.以上海、南京和杭州为样本,对1999-2007年长三角的房地产价格泡沫程度和发展趋势进行实证分析,发现2002年之前长三角房地产价格泡沫在5%以内,属于合理范围;从2003年起房地产泡沫开始加速膨胀,2006年达到顶点,2007年有所回调.应当密切注意其房地产价格波动,并进行正确的引导,这对房地产市场的建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所有权保留制度在各国得到普遍的认可和实行,并且在日益地完善.国际货物买卖实践中所有权保留制度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国社会背景、法律体系不同,导致对所有权保留制度的规定也各不相同.我国现行民事立法对所有权保留制度仅有原则性的规定,这在实践中造成了许多的问题.从世界各国有关所有权保留制度的立法模式出发,分析该制度存在的理论基础及比较优势,通过比较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立法,对所有权保留制度的客体范围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不动产登记簿的制度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动产登记簿是不动产物权的基础,在设置上应有统一性,有合理的构造和编制标准。登记簿的记载对象应在物权法定的基础上,满足实践需求,并要有合理的记载程序。登记簿应根据不同内容而对不同的公众公开,并受正当程序、法律救济等制度措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预告登记,是指在本登记前,通过限制登记名义人的处分权,以保全关于物权变动的请求权或其顺位的一种暂时登记在预售房屋领域,我国一直实行预售合同备案登记制度。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商品房买卖不断增长的新形势下,预售商品房备案登记制度已成为制约我国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成熟的制度障碍,以预告登记制度取代预售合同备案制度是大势所趋我国预售房产预告登记制度的完善,必须解决多重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夫妻共有不动产项下隐名共有人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丹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11(2):47-52
由于婚后所得共同所有制的广泛适用,登记在夫妻一方名下的不动产,在其成为夫妻共有财产时,另一方的共有权未能在不动产登记中得以体现,因此,出现了隐名的共有人。由于《婚姻法》上日常家事代理权的范围不够明确,加上《物权法》上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这种隐名共有权难以对抗交易第三人。为了解决此困境,一方面,应将日常家事限于为家庭生活需求的事务;另一方面,有必要在不动产登记事项中增加夫妻财产制类型的备案制度,以解决隐名共有人和相关权利人的权利的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不动产物权登记信息公开制度——兼评《物权法草案》第18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动产登记簿上记载的信息并不构成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而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为了实现不动产登记的物权公示功能,促进不动产交易秩序及交易安全与便捷,《物权法草案》第18条应予修改,不动产登记簿应无限制地向全社会公开。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关于不动产登记机关承担责任的立法,先后呈现了不同阶段与时期的变化与发展。登记机关的错误登记行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还是行政赔偿责任,不同的法有不同的规定。《物权法》的实施,再次将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的交叉适用纳入公众视线。在法律制度没有改变不动产登记行为行政性质的前提下,在我国不动产登记法、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出台之前,涉及不动产登记业务而引发的赔偿案件,仍应适用现有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来判定不动产登记机关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