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2017年1月1日,我国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正式实施. 该法第36条规定:“国家组织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及相关执法活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防范打击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走私和非法贸易部门协调机制,开展防范、打击走私和非法贸易行动.” 这是我国首次把防范、打击野生动物走私和非法贸易行动写入法律.同时,为我国政府从国家层面组织开展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2.
当大多数中国父母正把自己的孩子捧为“小皇帝”、“小太阳”的时候,有谁会想到一起又一起泯灭人性的虐待、残害儿童案,却也在我们这个号称礼仪之邦的大地上不时发生。 据北京市不完全统计,从1991年初到1992年6月底,仅一年半时间,就有14名罪犯因故意迫害  相似文献   

3.
背景:2007年3月,社科院发布的对于新《信访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实施两周年来的评估报告显示,有71.05%的人认为,新《信访条例》实施以来,地方各级政府对上访人的打击迫害更为严重;有63.9%的人表示曾因上访被关押或拘留;有18.8%的人表示曾因上访被劳教或判刑。这些信访群众进京上访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中央对他们因上访遭受打击迫害给个说法。这是社科院课题组进驻上访村,对560名上访者进行了历时一个月的问卷调查得到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受贿罪立法对于预防和打击受贿行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科学合理的受贿罪立法必须建立在对受贿罪保护法益的基本立场、立法方法、罪状模式、法定刑结构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科学认识之上.  相似文献   

5.
阿成  谭爱芳 《政府法制》2005,(23):42-44
江西省玉山县公安局新闻报道组组长李如良因业绩突出,连续3年被公安部荣记个人三等功,被授予江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上饶市“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只因抵制本局局长周造敏的违法乱纪行为,李如良遭到了残酷的打击迫害,经历了地狱般的噩梦。就在他精神几近崩溃时,爱情、亲情和社会良知组成的滚滚人间真情向他涌来。此案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关注。李如良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个戴“罪”穿警服的人。  相似文献   

6.
晚近以来,有组织犯罪因其结构严密、隐蔽性强、危害极大而引起法国政府的高度关注.2003年起,决策者开始全面反思法国现有的反有组织犯罪对策,力图从刑事政策、刑事实体法、刑事程序法乃至犯罪学等方面全面重建预防和打击体系.其中最卓著的成果当属2004年3月9日所颁布的贝尔本二号法律.贝尔本二号法律谨慎地界定了“有组织犯罪”的含义,赋予侦检机关在打击此一犯罪形态时特殊的侦查权及强制措施权.与此相对应,此类案件的控权模式却呈衰微之势.如何在正当程序的框架下有效地打击有组织犯罪,法国的经验值得借鉴,教训亦值得汲取.  相似文献   

7.
2015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巴南区委书记李建春一口气提了5份带“法”字的建议:尽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修改社会矫正法、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 受十八届四中全会启发,李建春把自己的两会关键词从去年的“民生”转为了今年的“依法治国”.就在春节前,他所在的巴南区刚完成“依法治区”的部署.去年,巴南区区长陈刚也成为重庆主城区第一位出庭应诉“民告官”案件的区政府“一把手”,他出庭还有一个目的,“想扭转近年来群众‘信访不信法’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8.
现代侠客     
徐娜 《法治纵横》2011,(6):41-41
英国有一位银行家,白天西装革履、文质彬彬,一到夜晚却换上夜行衣,穿梭于伯明翰地区,打击毒贩、小偷、强盗,堪称现代版的“佐罗”。  相似文献   

9.
在孩子们的童话故事里,小白兔往往会凭借“聪明才智”打败阴险狡诈的大灰狼。但成人世界里的我们却往往容易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狼”往往会伪装成善人,对涉世不深的孩子来说,“披着羊皮的狼”是很难看穿的。所以,很多像小白兔一样纯洁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受到“人狼”的摧残和迫害!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 :“坚持教育创新 ,深化教育改革 ,优化教育结构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这就是在新时期新阶段 ,我国教育战线要完成的历史性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 ,必须以邓小平同志关于“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  相似文献   

11.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1年6月1曰起施行。为“少年的你”撑好法律“保护伞”。  相似文献   

12.
刑罚目的层次性辩说--兼论刑罚的最终目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轶 《法商研究》2004,21(4):44-54
我国刑罚目的不仅具有层次性 ,而且是层次性的统一。保护法益是刑罚的最终目的 ,也是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活动的最终目标。保护法益是刑罚永恒的价值追求 ,在刑法学中以“法益”替代“社会关系”的概念是合理的。刑罚保护法益目的的确立不仅具有其理论基础 ,而且在我国也具有立法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抽象意义上 ,贿赂罪中贿赂的范围从来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其“宽窄”的取舍最终取决于社会生活的发展状况 ;然而 ,在具体意义上 ,法条如何准确地把握和反映社会生活的需求 ,对立法者来说又确实是困难的。《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虽然并非专为“反腐败”而出台 ,但却为推动我国“反腐败”刑事立法的进步 ,扩张刑法上贿赂的范围 ,从而加大刑法打击贿赂犯罪的力度 ,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4.
王曦  杨兴 《法学论坛》2005,20(1):132-139
国际淡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法的发展表明 ,司法判例和国际“软法”文件在国际环境法的发展中将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 ,国际淡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法中的许多习惯法规则的形成 ,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相关的司法判例和国际“软法”。国际淡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法的发展将使得国际环境法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贩卖人口犯罪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美国政府的敦促下,澳门开始重视其境内的贩卖人口犯罪问题,并于2008年通过了《打击贩卖人口犯罪》法律.将澳门《打击贩卖人口犯罪》法律与《联合国打击人口贩运议定书》进行比对,可以看出澳门打击贩卖人口犯罪的本地立法完全体现了国际法“追诉贩运者、保护被害人、预防犯罪”的宗旨要义,是列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但起诉率低、入罪率低的司法现实却警示着澳门地区在打击贩卖的进程中仍然任重而道远.通过进一步完善《打击贩卖人口犯罪》法律,加大执法力度,促进官方与民间实体合作,推动警民合作等努力,澳门的反贩卖行动应该会取得更加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姚瑶 《法人》2023,(2):62-65
<正>沉寂数年的KTV,在兔年春节期间再现“歌舞升平”盛景。在光顾KTV的人群中,有一个群体显得有些“另类”,他们就是处于学龄期的未成年人。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称“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未满18周岁)禁止进入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此前,全国多地出台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条例,逐步将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新业态纳入合规监管中。  相似文献   

17.
暨中党  左勇 《法制与社会》2012,(23):109+111
作为服务于“平安广东”和“幸福广东”的有力保障,2012年1月6日,在广东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上,广东在全国率先提出2012年要组织开展以“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商业贿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为内涵的“三打两建”、建设幸福广东的活动.本文针对检察机关如何服务“三打两建”工作略陈浅见.  相似文献   

18.
2003年全国刑事犯罪情况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全国公安机关坚决贯彻严打方针,持续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及时组织开展有针对性、有实效的专项打击和整治行动,强化侦查破案和日常打击处理,积极投入公安部组织的“指纹破案会战”和打击“涉电”、“涉油”犯罪等专项斗争,继续推进“打黑除恶”斗争,巩固了“两年为期”的严打整治斗争的成效,有  相似文献   

19.
李硕 《法制与社会》2010,(13):82-82
当下,在我国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重拳打击整治“酒后驾驶”的大环境下,关于“酒后驾驶”并造成恶劣严重后果的事情仍有发生,不绝于耳,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发人深思。一方面公安部门铁拳治“酒驾”,另一方面“酒驾惨祸”却屡次发生。本文认为对我国“酒后驾驶”这一行为背后存在的问题值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童云峰 《中外法学》2024,(2):366-385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数字时代的前沿性法律,具有前置法、不完整领域法、不真正附属刑法的特征,与《刑法》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规定存在时差。为了有效融通规范之间的衔接鸿沟,需要将《个人信息保护法》嵌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出入罪适用流程。在入罪衔接机制上,将两法中的个人信息范围作统一理解,避免犯罪圈的扩张化;将前置法关于个人信息的类型划分和处理设置,作为解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构成要件的方向,以实现罪刑均衡和法律衔接。在出罪衔接机制上,《个人信息保护法》上的“同意”因法益阙如而阻却刑事违法,其余《个人信息保护法》上的正当化事由均因法益衡量原理阻却刑事违法,相应正当化事由可分别归入刑法教义学上的正当业务行为、紧急避险、法令行为,而合理处理已公开个人信息应成为数字时代独立的新型违法阻却事由,前述事由可在个人信息分类场景下为相关行为出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