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有一个孕育、形成、发展的过程。《博士论文》《莱茵报》时期的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都是形成过程中的不成熟或不够成熟的理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则是成熟的理论。要把处于形成过程中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和已经成熟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区别开来,不要把形成过程中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当作成熟的理论,从而造成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误解。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继承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创新的过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能形成并坚持中国共产党人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为了培养人、发展人和完善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融入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三个目标向度:人的主体性的形成与发展、人的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感恩是人的基本道德修养,是一种追求高尚品德的精神境界,是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凝聚力的内核,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某种准则。知恩图报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感恩的萌发为起点,探索感恩心理的三元素及其关系,由此探究感恩教育对感恩心理形成的作用机制及干预途径。  相似文献   

5.
胡素梅 《世纪桥》2009,(3):76-78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三部著作,表现了马克思科学的人的本质学说的形成轨迹及其科学的世界观特别是唯物史观形成的内在逻辑一致性。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论断提出了科学探究人的本质的途径和方法。实践是马克思人的本质的关键点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6.
书讯     
有两种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种人是一心要做大事,却不愿或不屑于从小处着手,什么事都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结果空怀理想,终究无成。另外一种人是  相似文献   

7.
文化新诠     
胡凡 《新视野》2005,(6):53-55
关于文化的概念,长期以来未能形成一个大体统一的认识。文化的主体是人,人只有掌握了知识才拥有文化,因此可将文化定义如下:文化是人类在语言、文字等符号系统的基础上所创造的全部知识体系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它的物化结果,是受这些知识体系所指导而形成的价值体系、价值观念在人类行为中的体现,是在这些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基础上所形成的征服自然的生产工具体系和管理人类社会的制度工具体系。  相似文献   

8.
阳晨 《世纪桥》2016,(7):55-56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简称《起源》)是恩格斯晚年根据对马克思遗稿的整理,针对机会主义错误的民族和国家观,于1884年3月至5月所写,包括两篇序言和九章内容,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民族思想发展到新阶段的标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在分析人类社会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时,论述了民族形成的一般过程,即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等人们共同体的发展历程,论证了民族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即希腊人式、罗马人式和德意志人式,揭示了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和共同的经济生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提出了系统的民族形成理论。  相似文献   

9.
胡福绵 《奋斗》2011,(2):43-44
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的特殊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浅析大学生非正式群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建元 《唯实》2002,(12):71-72
基于共同的爱好、兴趣、志向、特长以及其它共同因素 ,在感情和友谊的维系下自发形成的非正式学生群体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成分的多元化 ,社会生活也日益多样化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表现出丰富、活跃的趋势。如何引导并加以有效管理 ,值得研究。一、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首先 ,是基于人的社会性这一人的根本属性。人是社会的人 ,社会交往是人的普遍需求。为了得到相互理解、关心和帮助 ,处于心理发展过渡时期的大学生 ,迫切需要归属一定的群体 ,成为其中一员。这样 ,一些意见一致或感到有共…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09,(2):49-49
内蒙古福建商会成立于2003年9月26日,商会会长是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呼和浩特市洪兴建材市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戴洪九。现有常务副会长7人,秘书长1人,副会长24人,形成了商会的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12.
甘永宗 《理论导报》2012,(8):13-15,33
在马克思共同体视界里,"自由人联合体"是在自然共同体、虚幻共同体之后形成的真正共同体形态。人自由全面发展是共同体演进的价值旨归,而共同体是人自由发展的客观环境,两者在互为中形成共同体的和谐境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实现"自由人"与"和谐共同体"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理论的当代性论题。  相似文献   

13.
结社自由属于当代人权公约及宪法中所规定的基本人权,是一种具有"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双重属性、用于保障人与人之间形成固定关系的重要权利.在法律性质上,结社自由既是个人的自然权利、消极权利,更是个人联合或结合的权利.在形成"人的联合"方面,结社自由保障了个人社会交往与社会合作的自然本性,有利于使孤立的个人得以集结,并最终为建立市民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哲学意义上的人格概念是用来表示个体的主体本质的.它所表述的既是人的人性与物性的本质区别,又是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差异.因此,人格问题其实就是人的本质问题,人格的塑造过程就是人的本质的形成过程,即"做人"的过程.从中去寻找意义和发现意义,追求自我超越与自由,这就是人的本质之所在,也是高尚人格形成的根本指向.  相似文献   

15.
人是机关文化建设的主体。机关价值观的形成、向上精神的培育,都是为了人、围绕人进行的,所以机关管理也必须以人为主体,以人为根本。 就我们的税收工作实际而言,也是以人为主体的实践过程。人的因素制约和决定着征管工作质量的好坏。所以注重人的因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我们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德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教育工作者德育活动的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高校校园德育环境是指在校园这一特定环境里,教育者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建设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学习、管理和校风环境以及硬件设施环境。人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和完善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新时期高校校园德育环境变化的特点1、校园德育环境社会化。现代化进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思维即四维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人的思维发展史就是人的本质形成史。只有了解人的本质,按照人的本质规律来塑造人,才能使人具有现代思维方式,成为现代人。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视野中的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霞 《求实》2006,(Z3):239-240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他成员施加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基本任务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立场,克服错误的思想、观点和立场。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9.
<正>习惯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行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一时不容易改变。必须是长时间养成,短时间不行,短时间养不成。就跟自然形成的乡间小道,得经常走,时间长了,才形成路。习惯一旦养成,就不容易改变。良好的习惯如此,不良的习惯也如此。一个人的习惯,往往能改变人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人的行为方式。比如消费习惯、审美习惯、交友习惯、作息习惯等种种生活习惯。从某种程度上讲,习惯,能影响甚至支配人的世界观。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锻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 《党建》2014,(10):1-1
正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道家、墨家、农家、兵家等各个思想流派相互切磋、相互激荡,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大观,丰富了当时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虽然后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长期取得了主导地位,但中国思想文化依然是多向多元发展的。这些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