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元旦期间,寒冬中北京的一场奢侈品拍卖会热浪袭人,800余件奢侈品引来众多热辣的目光,国际一线品牌的名包、铁夹、腰带、眼镜、服饰、香水、珠宝和名表等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2.
侯学勇 《河北法学》2007,25(12):2-6
对于卡多佐,学界基本上认同他是一个实用论者.但是,如果单从社会效用论的实用观出发,我们很难理解在卡多佐的司法观念中对法官精英化意识和遵循先例的强调,两者与社会效用至上的实用观存有一定的冲突.通过对《司法过程的性质》进行分析,并结合符合论和融贯论的基本理论,指出卡多佐的实用主义或实用论的真理观并非是绝对的社会效用至上理论,而是对符合论和融贯论之优点的综合借鉴,所以社会效用与法官精英化意识和遵循先例观念并存.  相似文献   

3.
4.
5.
刑法中的犯罪论体系,依据其是根据事物本身论理还是根据一定目的而建立,可分为范畴论和目的论。犯罪论体系是范畴论还是目的论,是形式犯罪论与实质犯罪论的原点问题。要解决形式与实质犯罪论这一新的刑法学派之争,必须联系犯罪论体系的范畴论与目的论予以考察。现代刑法提倡目的论的犯罪论体系,同时,由于刑法法益保护目的的要求,在判断行为是否成立犯罪的问题上,它要求由以往形式判断转向从处罚必要性和合理性的角度来理解刑法中的构成要件。这种基于实质可罚性把握的犯罪论体系即为实质目的论的犯罪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法律本体的三种理论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以升 《现代法学》2003,25(4):33-40
法律的本体问题,是法哲学领域的重要理论范畴之一。探讨法律的本体,目的在于为法律的存在提供合法性论证。历史地看,关于法律本体的哲学思考主要表现为三种理论形态之间的历时更迭,即神法论、自然法论和实践法论。本文的主旨在于对这三种理论形态进行学术梳理,以揭示其各自在研究视角、思维路径和理论价值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2001年6月,《中国司法鉴定》杂志如同一个新生的娃娃在司法鉴定界大众的期盼和关注中诞生了。这是中国司法鉴定界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8.
个人信息权的法哲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法哲学的方法从劳动论、人格论、激励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角度分析个人信息权,从而对个人信息权的合理性得出有力论证.尤其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从物质、权利、人权以及社会性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结论:个人信息权具有哲学正当性.  相似文献   

9.
仲裁的契约性新控——以国际商事仲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试析仲裁员的责任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仲裁员责任的一些模式谈起,分析了仲裁员责任豁免论、仲裁员责任论及仲裁员有限责任豁免论三种模式的理论依据,接着分析评价了我国仲裁员制度的相关规定,最后对我国的立法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甘华银 《法制与社会》2011,(4):21-22,29
近几年,刑法学界对我国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一直争论激烈,不断进行着相互的理论反思与批判.或主张对国外理论进行移植,或赞成理论创新,或支持传统理论的保留与完善。究竟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应向何处去?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刑法理论与实务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刑法学界对我国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一直争论激烈,不断进行着相互的理论反思与批判,或主张对国外理论进行移植,或赞成理论创新,或支持传统理论的保留与完善.究竟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应向何处去?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刑法理论与实务问题.  相似文献   

13.
唐宗宜 《法制与社会》2010,(32):205-206
国家对行政权力的改革一直未中断过,其在农村的运用近20年来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形成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即国家权力上收论与下渗论。本文通过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议,提出国家权力在农村的运用应有自身的理论逻辑,即尊重农村的实际,找到国家权力在农村社会运用的最佳切入点,从而保障农村秩序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把对农村社会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农村社会可承受度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从一元到多元:一般预防论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一般预防论的历史演进过程 ,认为重刑威吓论是一般预防的初始形态 ,古典功利论是一般预防论的近代形态 ,多元遏制论是一般预防的当代形态。重刑威吓论相对于等害报复论是一种历史进步 ,但是 ,其因易于导致严刑苛罚、刑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以及不合效益观念而具有不合理性 ;古典功利论虽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重刑威吓论的某些缺陷 ,但其将所有犯罪均视为人的理性选择的结果则显然失之片面 ,且未能彻底消除严刑苛罚的危险以及刑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多元遏制论因未将一般预防限于威吓而趋向于对一般预防作用的全面揭示 ,克服了古典功利论将所有犯罪都视为人之理性选择的结果的片面性 ,且因兼顾报应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来自报应论的责难  相似文献   

15.
阮齐林 《法学研究》2003,(1):118-128
三要件论最重要的出发点是落实罪行法定原则 ,意在构建法定犯罪之构成 ;最重要的体系特征在于把罪状当作整体来把握 ,由此决定了它依托法律形式进行注释的、顺应司法认定思路的、局限于法定犯罪之犯罪构成的理论风格 ;四要件论是意在构建应然犯罪之构成 ,由此决定它从存在的犯罪现象出发 ,依托犯罪行为结构来揭示、把握犯罪法律因素的应然犯罪之犯罪构成的理论风格。从不同角度阐述犯罪构成 ,不仅可以并行不悖 ,而且还能相得益彰。我们既需要应然犯罪之犯罪构成论 ,也需要法定犯罪之犯罪构成论。现在的问题主要不在于如何把“四要件”论发展到完美无缺的程度 ,也不在于如何选择一个理论体系、抛弃另一个理论体系 ,而应在明确理论倾向、风格、功能的基础上 ,寻求犯罪构成理论风格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刑罚目的应该是“一般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洪 《现代法学》2007,29(3):169-175
刑罚的目的是刑法学界乃至社会学界永恒的话题,在刑法学界,对刑罚目的的认识有三种观点:报应论、一般预防论和特别预防论,但是,没有哪一个学说能够真正告诉我们刑罚的存在究竟意欲何为?刑法的目的等同于刑罚的目的,刑法的目的是保障包括犯罪人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要减少犯罪。通过对不同类型人的犯罪可能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要实现最大化的减少犯罪,量刑的基准必须是以犯罪的成本大于收益且刚刚大于收益为足矣。因此,“一般预防论”应该是刑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日本战后的行政法学大体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1960—1980年)是在批判公私法二元论的基础上重构行政法解释学,第二个阶段(1990年至今)是在反思行政法总论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探索与其它学科的交流与融合。而行政过程论在这两个阶段当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特殊防卫是我国刑法中的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在社会上存在着保留论与废除论的重大分歧。保留论立足于特殊防卫的理论根据和社会形势,而废除论的理由则涉及广泛。对此进行分析,特殊防卫存留论应该是我国刑事立法的合理选择,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于刑罚与犯罪的关系,既要考虑已然,又要考虑未然,立中于已然之罪,刑罚表现为报应;着眼于未然之罪,刑罚体现为预防,犯罪的双重性,导致了刑罚的双重性,进而带来罪刑关系的双重性,由此,刑罚的正当根据便有其二元性,报应与功利的统一整体作为刑罚的正当根据便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20.
余岚 《法制与社会》2010,(22):16-17
本文在对单一形态论、复合形态论、危险形态论等几种学说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结果加重犯本质的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