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智 《法学研究》1982,(4):28-29
刑罚,是国家依据刑事法律对罪犯所施行的法律制裁,是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和惩罚违法犯罪活动的一种强制性惩罚手段。国家用刑罚这个手段达到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刑罚是对犯罪的处理方式之一,其本质是对犯罪的惩罚性。刑罚是国家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创制的处罚措施。刑罚是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可以剥夺人的财产、自由乃至人的生命。刑罚的适用和执行必须由法院和其他特定机构进行。惩罚是刑罚最原始,最直接、最根本的含义,惩罚性是刑罚之所以成为刑罚的根本所在。没有惩罚,就不能称为刑罚。没有教育等属性,刑罚仍然是刑罚。刑罚的教育改造、威慑、辨别、鼓励等功能的发挥,预防犯罪目的的实现,都建立在剥夺犯罪人一定的权利和利益,给犯罪人造成一定痛苦的基础之上。这是一切刑罚方法所共同具有的属性,离开了惩罚性,刑罚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刑罚目的是指国家制定、适用、执行刑罚的目的,也即国家的刑事立法采取刑罚作为对付犯罪现象的强制措施及其具体适用和执行所预期实现的效果。我国刑法学者对刑罚目的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但当时尚未形成规模,进入80年代以来,如何界定刑罚目的的内容成为我国刑法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多种学说和主张。  相似文献   

4.
一财产刑是指强制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金钱以及对其个人所有的财产一部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它主要是指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罚金和没收财产两种附加刑。刑罚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依照刑事法律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强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引言     
以监狱制度为核心的刑罚执行是刑事法律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刑事司法的最后一个环节,关系到整个刑事法律和刑事司法的效率,对中国这样一个以自由刑为刑罚体系主体的国家来讲,监狱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整个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杨柳 《中国司法》2006,(11):73-76
刑罚目的是国家制定刑罚、适用刑罚和执行刑罚所预期达到的效果。我国刑罚的目的,是通过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改造罪犯,教育罪犯,预防犯罪。根本目的是预防犯罪,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①。所谓特殊预防,是指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惩罚改造犯罪分子,预防他们重新犯罪。所谓一般预防,是指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威慑、儆戒潜在的犯罪者,防止他们走上犯罪道路。一、为什么说刑罚目的观是社区矫正实践的指针目前,关于社区矫正的定性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社区矫正是非行刑方式,只是一种有利于矫正对象这一特殊群体重新自我改…  相似文献   

7.
王刚 《法学论坛》2012,(1):116-121
我国刑罚理论研究中存在四个误区:混淆了刑法目的与刑罚目的;对刑罚目的的含义理解错误;把一般预防当作刑罚目的;把报应当作刑罚目的。通过对这四个误区的厘清,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刑法目的与刑罚目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刑罚目的,是指国家通过适用和执行刑罚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一般预防是刑法目的,不是刑罚目的;报应是刑罚的本质,不是刑罚目的;刑罚的目的是特殊预防。  相似文献   

8.
刑事政策学是根据刑事犯罪情况的变化,探究犯罪发生的原因,从总体上研讨对各类犯罪和不同的犯罪人如何适用刑罚,以达到预防犯罪和消除犯罪现象之目的。刑事政策是古今中外一切统治阶级及其学者们所密切关注和努力探讨的问题。刑事政策思想、理论一旦为立法者所接受,或成为统治阶级的基本政策,即对刑事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具有指导作用,并在  相似文献   

9.
刑罚权是国家主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刑事管辖权是一个主权国家基于其刑罚权,在本国刑事法律中规定其刑法效力所及的范围,即对什么地方、什么人的犯罪行为适用,并行使司法裁判之权。  相似文献   

10.
试论刑罚目的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罚目的集中体现着统治阶级设制、适用刑罚的方针、政策和指导思想,是整个国家刑罚制度赖以建立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而刑罚目的正确与否,则是由统治阶级的刑罚目的观决定的。因此,研究刑罚目的观问题,对于确立正确的刑罚目的和建立健全国家的刑罚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罚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是我国刑罚体系中的一种附加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罚金刑的适用亟需完善,在我国刑罚体系中的地位也应随之提高。目前,我国罚金刑的适用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从我国刑罚体系看,死刑(生命刑)作为一种主刑一向是受严格限制的,自由刑处于核心地位,财产刑和资格刑只是作为附加刑适用,罚金刑作为一种财产刑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从刑事法律条文看,我国刑法分则规定可以适用罚金刑的只有20个条文,占刑法分则内容的20%。从适用对象上看,我国刑法规定有…  相似文献   

12.
张登 《法制与社会》2011,(25):160-160
所谓的刑事政策就是国家对违反刑事法律的行为所处以的刑罚和刑事态度,包含刑罚与形式态度两个方面的内容。刑事政策从最初的打击和预防犯罪的功效上,随着保障人权基本理念的发展,引申出了刑事政策应与人权保障相结合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一刑罚个别化原则,在世界上不少国家都确认为是量刑的原则之一,而在我国似乎尚未被重视。其实不然。从我国的刑事法律和司法实践来看,这一原则早已被法律所承认,并为司法人员所运用。本文试图从刑罚个别化原则的理论和法律依据及其司法实践中的运用谈点看法。所谓刑罚个别化原则,是指在裁量决定刑罚时,应考虑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的大小,即刑罚的轻重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再次犯罪的可能性)相适应。对那些人身危险性较大的犯罪人判处较重的刑  相似文献   

14.
刑罚适用,是刑事司法制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但长期以来,我国对该问题却缺乏广泛、深入的理论探讨。为了推动法学界、实务界对刑罚有关问题尤其是刑罚指导思想的研究,《人民司法》编辑部于2002年4月28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了刑罚适用及其价值取向研讨会。根据此次研讨会收到的论文以及部分与会者的即席发言,现将其精彩之处与独到见解整理成文,以飨读者。刑罚的目的与功能刑罚作为国家用以惩罚犯罪的制裁措施,其本身并没有什么目的性可言,通常所说的刑罚目的,实际上是指国家运用刑罚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尽管与会者关于刑罚的目…  相似文献   

15.
完善我国假释运作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假释制度具有激励罪犯积极改造和调控刑罚执行的功能.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刑事法律对假释的运作机制缺乏科学构建,致使假释功能的正常发挥遇到了障碍.为此,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假释运作机制是提高我国假释适用效率和刑罚效益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6.
论刑法的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惩罚犯罪是刑法的目的,可是,如果为了惩罚犯罪,我们根本不需要刑法,而且没有刑法,惩罚犯罪会更有效。犯罪需要用刑罚惩罚,惩罚犯罪是刑罚的当然目的。惩罚犯罪虽然需要依据以刑法为核心的刑事法律,但刑法的目的与刑罚的目的却截然不同,作为法的一部分,刑法的目的应当是遏制国家刑罚权的滥用。我国的刑事立法及理论均认为惩罚犯罪是刑法的目的,实际上混淆了刑罚的目的与刑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时效制度之立法检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清侠 《河北法学》2005,23(7):67-70
时效制度的本质,是对国家向犯罪人行使刑罚请求权和刑罚执行权的限制。其出发点在于为刑事法律所力不能及处于刑罚真空中的犯罪人设置的一种补救性措施,以此实现国家利益与犯罪的合法权益较好的契合,但我国时效制度的立法,仍处在较为低级的初级立法上。通过对时效制度的立法检视可以发现,要实现时效制度的法律价值,必须打破现行立法的虚假时效意志,使其最终回到时效制度的原点上。  相似文献   

18.
姜忠 《法学论坛》2008,23(2):126-130
刑罚效益是指刑罚的设置及其运行给社会生活所带来的预防、惩罚和改造犯罪的直接效果以及由此进一步地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产生的间接效果与国家为设置、实施和执行刑罚所投入的资源成本之间的比值.其基本要求是以最小的刑罚成本取得最大的刑罚效益.刑罚效益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刑罚创制要强调刑罚的有限性和严厉性;刑罚裁量应注意刑罚的公正性与节俭性;刑罚执行则应坚持一体化原则和扩大非监禁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19.
在理论上,刑事法律关系①涉及到刑罚权、刑事责任、国家、犯罪人、犯罪人利益的载体、犯罪。刑法规范、刑法的价值等诸多问题,并且更具从刑法内部诸要素的关系上研究刑法的特征。传统上我们将刑法学看作“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刑罚的科学”,或者“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测事责任和刑罚的科学”。其实,作为刑法的要素或者说刑法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有“犯罪”。“刑事责任”、“刑罚”,而且有“犯罪人”、“国家”、“刑罚权”、(“刑事责任’)“犯罪人利益的载体”以及这些要素的“关系”构造,尤其是还有这种“关系”的…  相似文献   

20.
李海滢 《行政与法》2004,(4):112-114
减刑制度的范围是指减刑适用于哪些刑罚,即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判决已经确定的刑罚,哪些可以适用减刑。依据有关刑事法律的规定,我国减刑制度的范围应包括一般减刑和特殊减刑两类。其中自由刑的减刑是我国减刑制度的主体,称作一般减刑,而死缓、资格刑、财产刑的减刑称为特殊减刑。另外,在研究减刑制度的范围时,缓刑犯和假释犯的减刑也是应予注意的问题,它们对于科学界定减刑制度的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