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海滨  姚远 《人民论坛》2014,(7):232-234
学生为了表达对社会的诉求中发动有组织、有规模、有影响的运动是大学生的权利。学生运动行为在我国有许多年的历史,在抗日战争时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社会学的观点对学生运动的历史进行具体分析,并以台湾的3·18学生运动为例,分析学生运动的原因和特点,以及学生运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学生为了表达对社会的诉求中发动有组织、有规模、有影响的运动是大学生的权利。学生运动行为在我国有许多年的历史,在抗日战争时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社会学的观点对学生运动的历史进行具体分析,并以台湾的3·18学生运动为例,分析学生运动的原因和特点,以及学生运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系民众:国统区学生运动回顾徐继良学生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人民群众的社会运动。历史上任何一次学生运动都与人民群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解放战争时期活跃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学生运动更是以其密切联系群众的突出特点,完成了特定的历史使命,谱写了我国学生运动史上光辉的...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学生运动的社会机制王敏学生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近代,资本主发生段才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西方学生运动始于是16世纪,中国学生运动崛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学生运动,是青年学生群体为了满足共同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诸方面的特殊利益和切身需要,以达到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并具有一定规模,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的集体行为。学生运动,是社会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对社会近代化进程曾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中国学生运动,是在中国从封建社会经过特殊的半殖地化道路,开始近代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中国近代学生群体从诞生之日起,就直接受到本国封建专制和西方列强侵略的凌辱和压迫。中国学生运动的主旋律,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要求民族解放,要求民主自由。中国学生运动从20世纪初的中国留学生运动开始,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的反美反蒋民主爱国运动为止的半个世纪里,在历次社会变革的转折关头,学生运动总是率先爆发,高举革命的火把,吹响战斗的号角,带动整个社会革命运动的发展。中国学生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发挥了先锋作用和桥梁作用,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学生运动的历史渊源根据中国  相似文献   

5.
一二九运动在广西黄莺一二九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由青年学生发起、声势浩大的爱国主义运动。这场革命运动的兴起,对广酉学生运动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1935年12月9日,北平青年学生举行抗日救国示威大游行的消息,迅速传到地处南国边陲的广西省各地。省会南宁市各...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发生一场学生运动。战后西方国家高速发展的经济,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和观念,是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学生运动是一次文化变革运动,从解放人性的角度上看,它在与文艺复兴对话。青年学生承载着历史的重负与未来的希望,在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完成文化变革,推进整个社会实现向后现代的过渡。  相似文献   

7.
学生群体在现代政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学生的政治参与与学生政治运动对政治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对学生政治参与与学生政治运动的内在规律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学生工作提出相应建议,不仅具有学术上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浅谈健美操对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弘 《青年论坛》2006,(3):52-53
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生理健康的需要、健身美体的作用是其它运动不可替代的,在高校普遍重视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健康意识、注重学生身心发展个性的学生时代,其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9.
激荡躁动的校园潮──世界学生运动历史比较分析赵清治编译学生政治行动主义是一种极复杂的社会现象,很难解释,更难预测,无怪乎迄今尚没有一种理论把它解释清楚。但是认识和理解学生政治行为的基本构造仍是十分重要的。在本文中,我们试用比较的方法对世界学生运动进行分析,这种方法能使我们从一个比较广阔的角度观察学生运动并对此得出一些较全面的认识。学生行动主义的历史联系世界上最早的学生运动可以追溯到1848年德国革命运动,当时学生就是一支重要的参与力量,学生、教授以及其他知识分子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术界迫切要求获得民主权利,反对专制君主,并为这场运动确立了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这种民族主义思想为19世纪后半叶德国的统一运动提供了强大的力量,并极大地影响了同时发生的意大利统一运动。民族主义更是殖民主义统治时期亚洲和非洲学生运动的重要促动因素。实际上每一次民族独立斗争都少不了学生的参与。高等学校在宣传国家独立和文化独立思想方面总是处于先导地位,而学生则是这些思想观念的重要实践者。例如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观念和民族语言观念就是由一部分学生知识分子首先提出来的,这些思想观念奠定了这个国家民族斗争胜利的基础。在其他一些国家,如印度、肯尼亚、  相似文献   

10.
五个不同运动阶段大学生身体活动量表现有其差异,以运动阶段分类量表将研究对象归属于五个不同运动阶段组别,以三日回忆记录法问卷为工具,将所得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新入学男生处于无意图期、意图期、准备期运动阶段的占43.33%;五个不同运动阶段的研究对象在平时、平时中重度与三日中重度身体活动量的表现上均具极显著差异;在假日休息时间,学生的身体活动量较少,一般不会去从事规律运动,因而在授课时应着重于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尤其更应鼓励其在假日积极从事规律运动。  相似文献   

11.
陆海燕 《湖湘论坛》2008,21(5):126-128
当代社会运动,如学生运动、生态运动、女权运动、反全球化运动等等起始于20世纪60、70年代,现已掀起了西方国家新一轮的社会运动高潮。自其产生以来,在对当代西方政治发展带来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是唯物论教学的难点。在复习中,我引导学生联系辩证法三个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复习“运动与静止”,使学生对运动的无条件性即绝对性,静止的暂时性、有条件性即相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理解也加深了。我的作法是: 第一,为了使学生认识联系辩证法复习“运动与静止”的必要性,首先着重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相互贯通有机结合的,它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原理都体现了这种结合。要真正理解运动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学生运动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有效地压制下去之外,已拥有五十余年历史.第一次学生斗争1879年发生在庆应大学,但是直至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日本在太平洋地区成为亚洲主要的国家时,日本的学生运动才有了稳固的基础.这一运动始终深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并且向往着东方的政治和社会变革.现在,学运的活跃分子几乎每天都在国家的报纸上占有一席之地.1969年上半年,在全国300余所大学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学校由于某种形式的学生运动而停课.1969年4月9日这天,82所大学发生了罢课或给楼房设置障碍的事件,有些混乱持续数月之久.1969年  相似文献   

14.
唐正芒  张雄 《湖湘论坛》2012,(5):100-106
在国共合作抗日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抗战时期大后方形成了声势很大的青年学生抗日爱国运动。抗战时期的青年学生运动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曲折的发展历程,实行多层次的组织领导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并有其复杂的形成原因。这个时期的抗日爱国学生运动,上承五四运动下启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学生运动,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解放战争的胜利,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陆小琼 《传承》2007,(7):116-117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学生上网时间和运动时间进行调查,采用测验法对接受调查问卷的学生进行立定跳远、1000米跑、实心球三项体育成绩的测验。对调查及测验的结果,针对学生上网、运动时间及其身体素质三者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学生上网时间过长,则其运动时间过少,身体素质越差,其中对下肢速度力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吴国祯 《台声》2022,(21):88-89
<正>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以台湾、香港留学欧美的学生为主的“保钓、统运”,时间跨度达10年多,确实是中外学生运动史上不平凡的一页。保钓、统运时期,欧美各校园内的港台学生出版了很多刊物,内容涵盖了当时运动的各个方面,包括保钓、探讨台湾的前途,中国的统一,中美关系,世界局势乃及了解新中国,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等。所以,此运动不止于保土,还是一种思想意识的探讨与觉醒。在那段时期,海外的学子冲破藩篱,  相似文献   

17.
"五卅"运动,已尘封了83年.回顾历史, "五卅"运动由工人运动变成了工人、学生运动.运动的性质由爱国主义变成共产主义,青年学生由在校生转变成坚不可摧的反帝先锋.这种不畏强权、崇尚真理、追求自由、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英勇斗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正>上世纪60年代,经过海外"保钓"运动的洗礼,台湾、香港在美国就读的学生从美国、日本的嚣张气焰和蒋介石集团的软弱中看清了国际强权政治的本质,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认识到要保卫钓鱼岛,维护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国。此后,"保钓"运动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统一运动"的一部分。1970年由台湾、香港在美国就读学生自发兴起的海外"保钓"运动在近1年的风起云涌后,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尤其是1971年4月10日"保钓"人士在华盛  相似文献   

19.
从新文化与五四运动之间的关联来看,青年文化与青年运动之间是一种接续递进的双向互动关系:新文化的思想启蒙初步构建起了新的青年群体,为学生运动的发生提供了思想和组织基础;学生运动为新文化的社会化提供了实践路径,使新文化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学生运动同时也对新文化进行了建构,使之成为五四文化,并为后来的青年运动提供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徐洪波 《前沿》2012,(14):167-168
毅然揭开辛亥武昌首义革命序幕的是湖北新军,尽管革命不是由军人倡导的,但他们政治态度的转变却成为迫使清帝逊位的关键因素.1903年至1906年间的湖北革命运动是当时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的学生运动的一部分.激进的学生领导了这一阶段的革命运动,他们组织研究会和各种社会团体,积极从事反清活动.湖北革命运动的特殊性表现在它从一开始目标就对准“为争取军队而斗争”,这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首次采用的策略.在革命运动早期,大批加入新军的近代知识分子在军界和学界之间起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