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间已无张居正马恢“世间已无张居正”是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之一篇。姑以此为题,作此书的读后记。张居正是明朝万历时的一位首辅,他以一身而成万历之初政,为明朝政坛之怪杰。然而天不假其年,初政10载,即以57岁谢世,辛苦功劳亦付诸东流。黄仁宇先生于此...  相似文献   

2.
钟迅 《政策》2000,(3):57-58
张居正(1525~1582)是我国明代权力最大的宰相,也是从政兴革最多的宰相。与张居正名字联得最紧的是“一条鞭”法,还有官吏考成法。与张居正同时代的大思想家李贽称他是“宰相之杰”。 张居正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经过近两千年发育的封建制度正走向衰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封建生产关系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  相似文献   

3.
秦军 《群众》2023,(6):64-65
<正>张居正(1525—1582),明朝政治家、改革家,以吏部侍郎入职内阁,隆庆六年(1572年)任内阁首辅。他历经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目睹了明廷之弊,为挽救危机,在万历初年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法令。针对当时的驿递之害,张居正有着清醒的认知:“近来驿递困敝至极,主上赫然思以厘振之,明旨屡饬,不啻三令五申矣,而犹不信。”因此他下决心整饬驿递,并拟定颁布了《给驿条例》。韩非子言:  相似文献   

4.
一提张居正,马上就会想到他在明中后期推行的成功改革。若是没有张居正的改革,朱明王朝的气数怕早就尽了。他的改革,等于给垂死的明帝国打了一剂强心针,使之多存活了数十年之久。就此而论,张居正实在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但,凡强人都有一点使人讨厌的“侵略性”,令人不快的“强迫感”,他总要求你如何如何,你却不能希望他如何如何。  相似文献   

5.
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的成效是不容质疑的,然而,人们目前担心和忧虑最多的还是农村税费改革对县乡财力的影响,特别是由此导致的县乡财政的拮据,势必最终会影响农村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行。许多人因此认为,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县乡镇财政特别是乡镇财政的缺口和债务问题,乡镇政府将不得不再次向农民“伸手”,这样一来,农村税费改革就避免不了要走历史的老路,就像唐代杨炎的两税制改革、宋时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和清初雍正的摊丁入亩一样,初时“向来丛弊为之一清”,时间一久难免“积累莫返之害”而归于失败。每项改…  相似文献   

6.
荆楚大地 ,人杰地灵明代神宗元年(1573年) ,湖北江陵人张居正出任宰相。他鉴于内忧外患的危难局面 ,果断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 ,实行一条鞭法 ,打击豪强地主。他的改革触犯了贵族们的既得利益 ,他们联合起来 ,以九位御史为首 ,反对张的改革。然而张居正不为所动 ,使改革很快取得了成效 ,回击了保守派的挑战 ,故而时人谚曰 :“天上九头鸟 ,地下湖北佬” ,赞扬张居正的治国才能。……荆州 ,这块蕴含神奇楚文化的热土 ,曾经孕育了千古英杰 ,而今又培育出了现代帼国英才。1999年度全国“十大杰出跨世纪人才”、湖北九龙集团公司董事长、…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知道张居正这个名字,不是在学校历史课本里,而是在黄仁宇先生的著作《万历十五年》中。其中一章以“世间已无张居正”这样的标题,抽丝剥茧地描述了张居正其人其事对当时代及明帝国的影响。该书自80年代初在内地出版以来,一版再版,好评如潮。尤其是,书中张居正富有传奇的功勋人生与悲剧结局,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8.
吴琦  冯明 《理论月刊》2010,(8):5-12
张居正作为湖北出生的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对湖北有着天然的乡谊情结。执政、乡居期间,张居正对湖北地方政务、公共事务等十分关注,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帮助和支持;同时,张居正与湖北地方政要、地方士人等始终保持密切联系,并通过各种途径予以关心、爱护和保护,而张居正的改革事业也离不开湖北官僚阶层的参与和支持。张居正对乡邦各方面的作为,反映了张居正的故乡情怀,并揭示了张居正改革在地方实施的某些侧面。居乡时期,是张居正改革思想酝酿和深化的重要阶段,从某种意义而言,湖北是张居正改革思想的策源地,并在一定程度成为改革措施的"试验场"和改革人才的储备、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9.
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说:“张居正本身是一个令人感情激动的题目。”令人感情激动的事有两件:一是张居正生前做了一番轰轰烈烈的改革事业,解除了明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史称万历中兴;二是他死后被抄家问罪。原因是他生前干了一番改革事业,反贪和取消赋税特权的改革冲击了皇权,得罪了官僚特权阶层,得罪了阻碍他改革的官场势力。  相似文献   

10.
张居正夺情事件是万历初期的重大政治事件之一。在夺情事件的起因中,张居正所处的首辅地位是此事发生的重要诱因,而推行新政的时局则是事件不断扩大的主因。夺情事件发生后,一方面虽然张居正保住了首辅的地位,使得新政改革得以继续推行,但另一方面张居正个人名誉受损,行事也变得偏颇,导致后续的改革措施实行受阻。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古代反腐败理论简述(一)国家之败,由官邪也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很早就意识到吏治是否清明直接关系到国家存亡。《左传》上说,“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即受贿而失德,失德而官邪,官邪而国败。可见腐败危害之大。明朝改革家张居正认为,豪强权贵和贪官污吏是“酿祸之根”。他向皇帝进言,“致理之要,莫急于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于核吏治”。有些君主也懂得吏廉兴邦的道理,唐太宗李世民劝诫官吏要自重守廉,‘冷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武则天说:“理…  相似文献   

12.
王昱 《现代人事》2000,(4):42-43
张居正是晚阴万历年间的首席大学士。依明初废丞的祖制,张居正在当时的政治地位实际相当于宰相。他当职时所进行的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对明代后期的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居正改革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改革事件。张居正改革时期通过调整海外政策舒缓海上压力,维护海上安定,并采取措施加强同西方的关系,对晚明时期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海瑞曾说过张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这是对张居正一生中肯而准确的评价,但这番话由海瑞说出,难免使一般人觉得惊讶不解。  相似文献   

15.
被同时代人视为卑劣小人、独裁奸相的张居正,当国十年留下的家底被神宗、熹宗糟蹋得干干净净。国破家亡之际,崇祯才明白了他的好处,知道“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相一也”,给张居正彻底平了反。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万历年间的改革家张居正,16岁中举,23岁中进士,一路顺风地踏入仕途,实可谓少年得志。在他任国子监司业期间, 研究历代政治和社会状况。深知封建社会弊端,主张改革,提出: “省议论”、“振纲纪”、“重诏令”、“覆名实”、“固邦本”、“饰武务”等六项要务。在万历皇帝的支持下,他利用首辅的权力,在全国开始丈量  相似文献   

17.
刘喜涛 《求索》2014,(7):153-157
以明代中朝封贡关系为背景,考察明代君臣的天下观。明代东亚封贡体系以传统的正统观为前提,天下观念由“天下一统”的传统“单-世界”向“多个中心”转变;在封贡功用上,由原来的侧重政治礼仪向经济、军事、政治多元并重方向转变。具体表现为:朝鲜王朝在政治正统性上依托以明朝为主体的封贡体系;进而利用与明朝的关系确立其在周边国家中的“小中华”地位;同时借助明朝的军事保障其在封贡体系内的安全。通过对封贡体系运行的史实阐释,可知朝鲜极力维护与明朝封贡关系的原因,即明朝的传统汉文化圈的吸引力是朝鲜积极同明朝建立封贡关系的历史因素;以“小中华”自居的心理优越感是朝鲜维护封贡关系的重要因素;以追求朝鲜王朝自身利益及适应周边环境变化的需要是其现实因素。  相似文献   

18.
韦乃岸 《今日民族》2008,(7):65-66,F0003
“接皇姑”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城附近壮族群众流传的一种庙会活动。 “接皇姑”仪式接的“皇姑”乃明朝永历帝朱由榔之胞妹。明朝末年,清军直逼肇庆,永历帝西逃入云南,其妹安化郡主年方十六,随其史永国帝经广西辗转流亡到广南县城。  相似文献   

19.
曾纪鑫 《同舟共进》2013,(12):57-63
清人崛起,明朝衰亡,在这风云变幻、改朝换代的大棋局中,置身历史夹缝的洪承畴,虽不能左右时局,但他所扮演的,也非马前卒之类的角色,而是一枚冲锋陷阵、攻城略地的重要棋子——“车”。他的改换门庭,就某种程度而言,推进并加速了明清易代的历史进程。明朝是如何与历史“合谋”,造就了这么一位千古贰臣?  相似文献   

20.
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著名的花鼓之乡,一直备受媒体关注。在与各级、各类媒体打交道时,我们始终坚持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对媒体”,着力打好媒体牌、提高美誉度,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